游戏     

山下大辉 王霁初,大别山永远的歌者——文/祝辉

2022-02-23 18:48游戏

县苏维埃政府建立后,红32师司令部、县委、县苏维埃政府的领导同志们都认识到,开辟巩固根据地,不能没有一个宣传队伍,更何况商城是一个歌舞之乡,于是决定成立一个剧团。县文化委员会的同志们赶紧筹备,招收青年男女参加剧团。王霁初贡献出他自己原来开戏班子的全部行头,又指导购买了一部分道具,在县委、县苏难埃政府随红军于1930年春天迁到商南山区之前,“红日剧团”正式成立,并确定王霁初任团长。

从此,红日剧团在王霁初的指导下,严格训练,演技逐渐提高。演戏的脚本、歌舞词曲都是王霁初和红日报社总编辑陈世鸿等人创作,由县委和红军领导审查修改后上演的。这其中有不少是改编的传统曲调,添上了新内容。由于王霁初有着丰厚的艺术功力,所编节目,独具风格,悦耳易唱,优美感人,使人在看演出的过程中,既能受教育,又有一种美的享受。

那时剧团有大幕,还有一架风琴,王霁初总是一边踏着风琴,一边指挥演员演唱,并且还拉大幕,当报幕员。当地城乡群众,没有不熟悉他的,只要他一露面,台下立即就会爆发出阵阵掌声和欢笑声。他们自编自演的节目很多,其中有《八月桂花遍地开》《打商城》《反动派吵嘴》《空树枝》《兵变歌》《十二月宣传歌》《送郎当红军》《乌鸦》《杜鹃》,等等。红军的战斗、苏区人民生估斗争中一桩桩感人的事件,他们都能够信手拈来,变为演唱的材料。

1930年3月,红32师和赤城县委、县苏维埃政府撤进南部山区,城里随军撤走的有几百人。有个别人受不了山里的艰苦生活,暗地劝王霁初一块脱离革命,回家经营产业。王霁初断然拒绝,决心留下来继续为党做工作。在红色根据地,王雯初带领剧团四处奔走,跋山涉水,风餐露宿,为苏区人民演出,配合党的中心工作进行宣传教育。红军打了胜仗、区乡成立苏维埃、欢送子弟兵参军、土地改革、欢迎白军士兵起义投诚等,他们都去演出慰问。有时路经白区,冒着枪林弹雨冲过封锁线。碰到反动分子干扰破坏,王霁初和演员们毫不畏惧,勇敢与敌人斗争。红日剧团的足迹,几乎踏遍了整个鄂豫皖苏区。剧团不但演出,而且走到哪里,就把革命歌曲教到那里。当时整个苏区群众,大人小孩都自觉不自觉地学唱革命歌曲,开会唱,甚至连走路、到田里生产也唱。革命歌声,牵动了多少人的心:在歌声的鼓动下,人们踊跃参军;在歌声的激励下,人们勇敢地与国民党反动派斗争。1931年8月18日,皖西特委在向党中央报告中说:“商城红日剧团有经常的演出和按期的演习,成绩尚好。”充分肯定了红日剧团的成绩和作用。

1931年秋后,皖西北特委领导来赤城看过红日剧团的演出后,和赤城县委协商,将红日剧团调到特委,王霁初继续任团长。此时,王霁初已近40岁,并有三个儿子。自从参加革命后,王霁初将妻儿留在家中,很少回家探望。

1932年春,红军第三次占领商城。县委、县苏维埃各机关都从商南山区迁回城内。此时,王霁初带特委剧团来到商城城关,在县政府大操场、城隍庙、南河湾搭了几个大戏台,连日演出。城内和城郊的群众听说原来的红日剧团回来了,王霁初回来了,扶老携幼,纷纷前去观看,学唱歌曲。王霁初到皖西北特委剧团不久,1931年11月,红四方面军成立。鄂豫皖中央分局和鄂豫皖省委迁入新集后,又将剧团调到省里,这时,省里有“红日剧团”和“蓝衫新剧团”两个剧团,指导老师都是王霁初。

九一八事变后,王霁初对国民党的不抵抗政策非常愤恨,便领着剧团演员们排演了一个活报剧,吸引了新集街上几千人观看。其中有段词曰:

日本三岛,巴掌大小。

小人小头脑,小国小枪炮,比较灵巧。

真好笑,竟然要做东亚的主人,逞世界英豪。

瞧,出兵东三省,瓜分中国开始了,

奉张吓跑,老蒋也吓倒,同时中国反动统治势力不保,

雎,打的打,闹的闹,哭的哭,笑的笑,无产阶级革命者,赶快团结好,还是要把军阀打倒,要打日本强盗。

革命队伍中的熏陶,使王霁初逐渐锻炼成长为一名坚强的文化战士,他决心为了党的文化事业,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贡献自己的一生。

王霁初本出生在富裕家庭,参加革命后,红军的生活极为艰苦,但他始终能和士兵们一起同甘共苦,在生活上从没一点特殊要求。尽管后来他病魔缠身,也从没要求组织上特殊照顾,红军战士们对他也深感敬佩。住在新集的时候,演出间隙,王霁初总是自己去开垦菜地,种点黄瓜、辣椒等蔬菜。

1932年10月,红四方面军在第四次反“围剿”失败后,进行了战略转移,随后又建立了川陕革命根据地。王霁初跟随主力部队到了四川。

但从那以后,家乡的人就再也没见到他了。全国解放后,听回家探亲的老红军说:“他在红军入川后的一次战斗中牺牲了。本来已冲过了封钡线,可是他发现装材料的文件袋丢了,就是装的那些歌呀、戏呀的大袋子,他要回去找,大家说有危险,他说那是他一辈子的心血,是他的生,是党的财富,他坚持返回去寻找……”最终,为那个文件袋献出了生命。当时他才四十多岁。

对于王霁初,不论是家乡的父老乡亲,还是一些老红军,老战士,都给予他很高的评价,人们对他有很深的印象,几十年了,还忘不了他中等个头、瘦瘦的面庞、斯文而又不失幽默的形象。虽然他过早地为革命献出了生命,但提起王霁初,人们就会想起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鄂豫皖根据地的“红日剧团”,相起他编写的那些永唱不衰的革命歌曲。

点击展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