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     

建筑动画外包 还会被举报?动画外包,太...正常了

2022-01-29 21:53游戏

作者/其他方

“如何利用外包带来的经济效益和增长空为公司自身和行业未来的发展奠定基础——这将是动漫行业未来发展的重要命题。”

前几天,热播动画《上天保佑人民》刚刚杀青,一则动画使用韩文外包微博的报道引发了新的热议。

在这条微博上转发评论的人说:

“中国文化最让人无法忍受的就是外国人做的事情。”

“中国动画在韩国怎么外包,能叫国产动画吗?”

有一个韩国动画团队参与了《上天保佑人民》

此前《天神赐福于民》这部动画因为一个韩国搭档制作的镜头与动画《进击的巨人》中的镜头相似而引发争议。

因此,有人认为“如果你缺乏控制外包的能力,那就不要使用它。”

这种声音和误解在一定程度上是因为国产动画的部分观众对动画制作场景缺乏了解。其实就国产动画而言,海外外包从来都不是什么新鲜事,从早年外包国外动画到现在将国产动画外包国外。

那么,海外外包对于动漫产业的发展意味着什么?对于国内动漫产业的发展来说,海外外包是选项还是必须?

在本文中,笔者试图从一个相对宏观的角度,结合国内外动漫产业的情况来谈一谈动漫外包。

全世界的动画都是外包的

在讨论外包对动漫产业的影响之前,我们需要明确“动漫外包”是什么意思。

一般来说,一部动画剧成立后,制作方会委托总承包动画公司制作。

总承包公司除了参与生产工作外,在承接项目后,大多会选择以各种方式将全部或部分工作委托给其他公司。中国主流2D商业动画的外包模式大多受日本影响。在此,笔者参照日本经济产业省报告中的一个流程图制作如下图进行简要概括。

众所周知,二维商业动画的制作涉及角色设计、镜像设计、原画、上色、摄影等诸多环节。这是一个非常庞大的集体项目。从上图我们可以看出,生产方委托的总承包公司要么可以将单套中的所有环节都交给分包方,要么选择只委托部分生产环节。

这种形式有点类似于建筑工程的分包形式,使各个环节中的公司和个人相互联锁,形成一个层级非常明确的基本结构。

事实上,从全球二维动画产业来看,动画的海外外包已经成为一种非常正常的情况。这里我们以日本和美国为例,看看动漫产业对海外外包的依赖。

日本软件公司博山博物馆统计了2019年日本播出的114部动画剧。据统计,除了难以统计的5分钟、15分钟、60分钟作品和海外公司NHK电视台制作的匿名动画外,其余95部作品需要绘制约573.04万张中框图。

据估计,其中约有1,858,980种产自日本,约占总数的33%。这意味着剩下的画图工作大约有67%是由海外动画师完成的。

中国动漫加工业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承接来自日本的外包项目。经过历史变迁,现在大部分集中在珠三角、长三角等靠近日本的地区。

如今,在上海、无锡、青岛、大连等城市,仍有大量以承接日本动画外包为核心业务的动画公司,其中不少是由日本公司投资成立的,已有20多年的历史。

日本维基记录的中国动画公司

让我们再来谈谈美国。

20世纪六七十年代,随着电视的普及和大量动画电影人转战电视动画行业,电视动画在美国开始兴起。此后,中国、日本、韩国等亚洲国家也开始大量承接美国动画公司的外包工作,学界党专门写了一篇关于日本动画师在美国承接外包历史的文章,在此不再赘述。

韩国动画工作室AKOM制作公司从1986年开始外包《辛普森一家》。

根据去韩国工作的美国资深动画师LeSean Thomas的说法,其实美剧动画中大约85%的动画制作是由中国、印度、韩国等亚洲国家完成的。大部分美剧动画工作室只负责前期设计工作,然后将剩下的中间制作环节整体外包给其他国家。

如今,除了日韩,菲律宾、越南等国家也逐渐成为美国动漫剧外包的主要对象。在成人游、迪士尼XD等美国知名动漫频道播出的动画片背后,有这些国家动画师的辛苦参与。

菲律宾的卡通城动画工作室参与了《瑞克和莫蒂》第一季和第二季的制作

菲律宾动画公司Top Draw参与制作了汤姆和杰瑞的《我的小小马:友谊的伟大魔力》等作品

显然,事实上,在日本和美国,动画的海外外包长期以来一直是一种流行的做法。

既然外包在动漫行业并不少见,那么我们就需要回答一个更基本的问题——动画公司为什么选择外包动画?

外包海外,为什么?

动画公司选择外包的原因有很多,但无论如何,一开始都或多或少离不开一个大的产业背景,那就是国内市场对动画的需求急剧上升,国内动画的制作成本也在上升。

以中国为例,2017年,三闻娱乐从国内十多家动画公司了解到其动画系列的制作成本,得到了下表数据。从结果可以看出,从2015年到2017年,短短两年时间,部分国产2D动画的制作成本已经翻了近一番。

来源于三文娱乐

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有很多,但最关键的因素是动漫市场的供需关系。

近年来,网络动画剧集的快速发展催生了大量新的动画项目。据艾媒统计,国内动画的数量从2016年的19部猛增至2019年的71部,三年间翻了近两番。

与3D动画相比,2D动画人才的培养周期更长,至少需要两年时间才能入门。在需求快速上升的背景下,短时间内培养相应的动画团队制作这些剧自然是不可能的。

更何况,即使抛开需求增长的背景,国内的2D动漫人才也是极其匮乏的。要解释这个问题,首先需要澄清很多动漫爱好者存在的一个误区——

如上所述,上个世纪以来,中国动画公司承接了大量来自日本动画的外包需求,这也是很多动画爱好者认为中国二次元动画不缺人才的原因之一。

然而,事实上,日本外包给中国公司的主要工作是相对基础的工作,例如在关键帧和着色.)之间绘制中间帧原创绘画、绘画监督等核心岗位较多的国内动画师非常稀缺。

我们不妨以原画为例做个对比。

博山博物馆对2019年日本播出的114部动画剧的统计也包括了原画岗位人数的统计。据统计,在114部动画作品中,有5247幅原画,其中4392幅是日本的。其他民族人数为855人,约占总数的16%。

国内这方面的统计数据几乎为零,其他大部分数据都没有参考价值。这次参考博山博物馆的统计方法,对2019年国内推出的37部二维动画正片的原画数量进行了手工统计。

经过去重统计,在Staff表发布的34部动画中,原画帖子出现次数为1078次,其中工作室或动画公司17次,个人1061次。目前,非中国籍*人数为321人,约占总人数的30%

*由于Staff表中的记录模式,很难区分某些姓名是否为中国国籍。

遗憾的是,由于写作时间和个人能力的限制,笔者选取的采样对象并不能完全对比标山博物馆的数据,但足以一窥两国在2D动画核心创作者数量上的差距。原画岗位就是这样,培训周期较长、稀缺性较大的绘画监理等岗位就不用说什么了。

巨大的市场需求和人才的极度短缺,自然导致供需极度失衡。这虽然客观上提高了国内动画公司和从业者的整体收入,同时也使得国产动画的制作成本大幅上升。

在这样的情况下,为了弥补供应,降低人工成本,动画公司开始寻找其他国家的合作伙伴,进一步开发可用的制作资源,是非常自然的选择。

然而,任何商业选择都有利弊——对于动漫行业来说,外包无疑是一把双刃剑。动画公司享有其低成本、高效率的优势,但自然也会面临相应的风险和挑战。

这些问题是中国动漫产业必须正视和解决的长期问题。

双刃剑

至于跨国外包带来的风险,笔者以外包了几十年的日本为例。

2014年以来,日本进入了年产300部电视动画的高产节奏,动画公司的产能趋于饱和,大部分都在满负荷运转。

图为1963年至2018年日本电视动画数量

在这种背景下,如上所述,为了减轻生产压力,保证工程按时完工,大量生产工作外包给了中国、韩国等国家,行业对外包的依赖程度已经达到了非常高的水平。

海外外包首先可能影响的是作品的制作质量。

事实上,对于需要每周观看的电视动画来说,其制作进度已经非常紧张。在保证预定播出的情况下,总承包公司很难对外包公司的生产进行大幅度的修改或修复。

相同动画在校正前后的差异可能非常大

因此,在外包的情况下,很多情况下,决定工程质量的不是总承包公司本身,而是合作对象。在跨国合作过程中,制作团队可能会面临更复杂的合作流程和文化语言障碍,更容易出现问题。

关于这一点,日本业界也有过极端的案例——比如日本著名动画公司Gainax就陷入了两难的境地。

1990年,由于制作方NHK给出的预算有限,加上导演庵野秀明的预算分配问题,Gainax将动画《蓝宝石之谜》从23到34的大量镜头外包给韩国公司,分担制作压力。与以往的表演相比,这几集的绘画水平大不相同。

《蓝宝石之谜》第27句截图

当庵野秀明接到《演讲34》的镜头时,更是难以接受,于是他干脆把整集都推倒重做。但即便如此,由于临近预算和播出期,他也只能选择利用大量过往场景,将这一集拍成超长版的“官方MAD”。

在第34句的末尾,这位空母亲そ そ そ是庵野秀明的马甲

需要再次强调的是,在很多情况下,这个问题并不完全是外包公司本身的水平和态度造成的。客观来说,动画公司工作量大,工期紧,制作方和总承包公司拨付的预算有限,都是造成这个问题的重要原因。

因此,对于动画公司来说,如何以合适的节奏承接作品,采用外包的方式,在作品质量和商业发展之间取得平衡,是一个需要慎重考虑的问题。

另外,所谓“鞭长莫及”——当外包环节叠加,涉及人员越来越复杂时,各种意想不到的问题就会接踵而至:

比如近年来,行业内因海外外包而引发的最大事件,就是2013年的“革命性机器泄露事件”。当时负责制作当季热门动画valvrave的日本公司Sunrise将部分镜头的外包工作委托给了无锡的一家动画公司。

生产过程中,部分标有镜头号的镜头被公司实习生泄露,对公司的商业利益和声誉造成很大影响。

以上种种情况无疑对动画公司的整体管理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最后,或许我们要考虑的一个问题是,在基础岗位大部分外包的环境下,培养国内动画师的大环境是否会受到影响——

2D动画人才的培养是一个从几年到几十年不等的长期过程,其培养模式也相对依赖于现场经验的积累——原画、画监、动画导演的培养,很多新人需要从最基础的动画、上色岗位做起,通过前辈的教学和项目积累的经验逐步得到提升。

因此,如果过于依赖外包,进而忽视基础人才的培养,那么未来,行业内人才的困境将进一步加剧。在日本,这一亟待解决的问题被称为“动漫产业的空空心化”,是政府、学者和从业者全方位关注的核心问题。

事实上,专业人才的培养是一个很大的社会问题,需要社会各个层面的普遍参与。不仅动画公司要在自身运营的基础上承担起培养新人的责任,大学课程的改革和政府的支持同样重要。

结论

如上所述,跨国外包的出现实际上是动画公司为适应行业发展而采取的策略。如果轻易放弃,当国内产能达到瓶颈时,行业本身的发展将无从谈起。

因此,“不外包”并不能解决所有问题,要求整个行业走精品收缩路线是不现实的,也是有失偏颇的。

在这样的前提下,如何利用海外外包带来的经济效益和增长空为公司自身和行业未来的发展奠定基础——这将是动漫行业未来发展的重要命题,值得大家思考。

-END |动画学术派对-

-点击图片阅读更多精彩文章-

点击展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