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     

沈银忠 孕后才知丈夫隐瞒艾滋病!妻子崩溃了……

2022-01-25 06:08游戏

本文转载自微信微信官方账号:医学妇产科频道,作者:Sweet

抗艾滋病,不怕艾滋病

1月4日,微博021视频宣布一起解除婚姻关系案件。

原告李与被告姜系夫妻。2020年,两人因一个儿子结婚。然后,姜告诉李,他患有艾滋病,常年吃药。

视频来源微博账号021

幸运的是,李没有感染艾滋病。

消息一出来,网友们就反感了!

有人说——这是恶意作弊,害人!

图片来源微博

有些人认为这个女人没有被感染是幸运的!

图片来源微博

还有人说婚检要提倡,配偶要知道!

图片来源微博

婚姻无效案件传遍全网,告诉大家一个事实——隐瞒艾滋病,发生性关系和结婚确实存在!

那么,我们应该如何防止类似的事件发生在自己身上呢?艾滋病在什么情况下会传播?如果查出艾滋病,可以不做爱吗?

杰姐特邀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沈主任回答艾滋病防治相关问题。

女方没有感染,是不是和男方长期吃药有关?

众所周知,艾滋病毒传播途径包括性传播、血液传播和母婴传播。

其中,性传播是目前主要的传播途径。

这个女人怀孕了,她必须与体液有直接的性接触。女人为什么能“生存”?

沈主任认为,主要有两个原因:

首先,与艾滋病患者发生性关系不一定会感染艾滋病。性行为方式,是否并发其他性传播疾病,粘膜是否受损,是否使用避孕套都会影响艾滋病的传播。

其次,长期服用抗艾滋病药物可以将体内的病毒载量降低到非常低的水平,大大降低对身体免疫系统的影响。

此外,长期定期使用抗艾滋病药物也可以降低艾滋病传播和性传播的风险。在医生的科学诊疗和指导下,艾滋病患者也可以生育。

沈主任说:“我们建议艾滋病患者尽早接受抗病毒治疗。不仅对自己有益,还能最大限度减少HIV对身体的影响;它还有益于他人,并降低了向他人传播艾滋病毒的风险。”

但是需要注意的是,这种抗艾滋病药物必须终身服用。

“如果你不吃药,你体内的HIV病毒就会卷土重来。”

婚前检查能预防这样的问题吗?我能从医生那里知道我配偶的病情吗?

网友讨论的另一个焦点落在“婚检”上。

不过,沈导演说:网友可能会失望。

因为婚前检查通常不会例行做艾滋病相关的检查。

“如果你想知道对方是否有艾滋病,你需要单独提出检测要求。

此外,医务人员不应直接告知患者配偶TA是否患有艾滋病。但是,患者本身也有相应的告知配偶的义务。"

因为夫妻双方都要分担疾病带来的经济和健康风险。

尤其是可能影响配偶健康的性传播疾病,要告知对方。这样,就是对自己和配偶的生命健康负责。

如果你和艾滋病患者发生无保护的性行为,有什么补救方法吗?

近年来,艾滋病的患病率逐渐上升。仍然有许多人在不认识陌生人的情况下进行无保护的性行为,并发现自己感染了艾滋病毒。

妹妹绝对不会鼓励这样的行为——性行为一定要安全第一,对性关系要谨慎,全程佩戴安全套,尤其是同性恋群体等高危人群。

但如果有高危性行为而对方恰好是艾滋病患者,有没有“后悔药”吃?

“是的,”沈主任说。

通常分为以下步骤:

在无保护的性行为之后,你应该首先去医疗机构评估你是否有感染艾滋病的风险。

有些人只是亲吻,拥抱,等等。结果,他们太紧张了,去买药。

我们不建议这种行为!

在采取下一步措施之前,是否需要阻断治疗应由专业医生进行评估。

而且越早阻断,患艾滋病的风险就会越低。最好在2小时内阻断治疗,最迟不超过72小时。

一旦进行阻断治疗,应定期服用28天,密切检测不良反应。

在使用阻断药的过程中,一定不要从事高危性行为,一定要戴安全套!

作为一个普通人如何预防艾滋病?

沈主任认为,要预防艾滋病,首先要了解艾滋病。

▌预防艾滋病,但不要害怕艾滋病

总有人担心和艾滋病患者牵手一起吃饭会染上艾滋病病毒,这其实是一种错误的认识。

对艾滋病的恐惧会导致社会对艾滋病患者的歧视和疏远,但不利于艾滋病的筛查和规范诊疗。

虽然目前还没有针对艾滋病的特效药,但抗艾滋病药物已经能够很好地控制艾滋病病毒的复制,最大限度地减少艾滋病病毒对人体的伤害,重建机体的免疫功能,延长患者的寿命,使艾滋病患者能够正常工作和生活。

▌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

艾滋病是一种传染病,可以从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三个方面进行预防。

对于已经患有艾滋病的人,应该积极筛查,规范治疗。

传输路径:

避免HIV感染的高危性行为,采取保护措施;如果孕妇患有艾滋病,需及早筛查,并使用阻断药物,也可以降低传染给新生儿的风险;医务人员侵入性操作时,注意做好职业防护。

最后,沈主任还指出:“艾滋病防治要由医务人员和公众共同推动。”

在临床诊疗过程中,医务人员要熟悉艾滋病的临床表现,加大艾滋病筛查力度;公众应增强预防艾滋病的意识和能力,主动检测自己是否患有艾滋病,尤其是有高危行为的人群。

艾滋病并不可怕,不要害怕,但要科学防治,每个人都要为防治艾滋病、共同建设美好社会做出自己的贡献。

专家介绍

申银中

复旦大学内科博士,感染与免疫科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世卫组织制定新冠肺炎指南工作组成员,中华医学会热带病与寄生虫学分会常务委员,中国性病艾滋病防治协会艾滋病相关结核病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性病艾滋病防治协会艾滋病药物预防与阻断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传染病分会细菌学与真菌学组委员, 中华医学会传染病分会艾滋病专业组委员、秘书,上海市医学会传染病分会委员、秘书,上海市医学会传染病分会委员、秘书,上海市医学会传染病分会新发与再发流行病学科科长,中国性病艾滋病防治协会学术委员会委员、副秘书长,上海市医药协会抗生素专业委员会委员,上海市医药协会药物治疗专业委员会委员。 从事传染病的临床诊断、治疗和研究。他应邀于2014年2月至4月和2016年7月至11月在世卫组织总部工作。目前作为子项目负责人,承担了“十三五”传染病科技重大项目1项。2017年获上海市医学科技一等奖。以第一作者身份发表SCI论文23篇。主编专著1部,作为副主编参与专著5部。

点击展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