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     

种地 谁来种地 产业咋兴旺 乡村振兴“划重点”

2022-01-14 08:37游戏

谁来种地,产业就兴旺起来?乡村振兴“聚焦”

编者按: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了乡村振兴战略。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的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这是党中央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事实上,三农问题始终是我们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基础地位从未动摇。多年来发布的“中央一号文件”都是关于农业、农村和农民的。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开展了艰苦的脱贫攻坚战,小康路上不允许任何人掉队。一批“二代明星村”相继涌现,抓住政策改革红利,集中自身资源优势,敢于冒险尝试,正在探索乡村振兴新路子。如何解读乡村振兴战略蓝图?如何打破城乡二元结构?“三农”发展的难点在哪里?乡村振兴之路在哪里?对此,本刊编辑部组织多名记者赴江苏、安徽、河南、重庆等地进行深入调查。

2016年以来,金寨县结合产业兴旺、生态宜居和宅基地制度改革、扶贫搬迁、移民搬迁、古村落保护等,实施了安徽省首批美丽乡村建设试点。,并探索适合的山区。贫困地区美丽乡村建设的“美丽乡村+”新模式陶明社

“二代明星村”的新产业、新模式、新生活

半月谈记者陈刚江孙刚青青韩震

经过近年来的不懈探索和实践,“二代明星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里的新产业、新模式、新生活初步展现出乡村振兴的前景。他们目前的布局描绘了未来新时代的乡村画卷。

“美国工业”富民强村

江南景区,无锡桃花源。2800亩标准化示范桃花源,花季游人如织,收获季节满溢桃香。物联网、自动喷灌等现代农业技术广泛应用于桃树。乡村振兴战略提振了无锡阳山镇桃园村的信心。虽然阳山桃子名气大,农民收入也在提高,但种桃子卖桃子已经不能满足这里的发展野心。

薄弱产业一直是广大农村的“软肋”。中国农业发展的矛盾已经从总量不足转变为结构性矛盾,主要表现为阶段性供大于求和供给不足并存。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和竞争力,解决“高产不丰收”问题,已成为农业发展的主要方向。

在桃园村,不仅桃产业会做大做强,还会鼓励农民多元化经营。“前舍自然村的村民是周敦颐的后人,写下了《爱莲记》。这里一半的农民在家做土酒,我们准备把莲子心放入酒里,打造周氏家酒品牌。”桃园村党支部书记张谷信心满满地说。

或依靠电商脱贫致富,或发展农产品加工业闻名全国,或打造特色农业品牌,华丽转身。目前,许多“二代明星村”正在不断提升农业发展水平,提升农业竞争力,打造富民产业。

农业不再是单纯的种植、养殖,而是被赋予了更多的生态、休闲、文化传承等功能和期待。中国人的生态、休闲、文化需求不断增加,为农村特别是城郊农村提供了空小时,也为桃园村这样的很多村庄发展“美丽产业”提供了机会。一些村庄之所以能成为“明星村”,主要是因为它们充分发挥了自己独特的优势,提高了知名度,产生了品牌效应。

显然,这些还不够。乡村振兴还需要农村发展各层次的新产业。目前,桃园村正在打造B&B旅游文化创意产业升级版。B&B品牌民宿看中江南特色民居,正在打造精品酒店与文化创意产业融合的项目平台。

“三字诀”改天再变

如何引进产业?如何搭建平台?发展空之间如何拓展?探索“二代明星村”的发展路径,可以发现其背后一些共同的坚持。

“融化”这个词。一、二、三产业融合,将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

事实上,当风景好,游客来的时候,村里的土特产是不会卖的。这已经成为一些三产融合较好的村庄的现实。但这些都不是基于空的,不能留在这里。“一体化”的下一步是建设基础设施,打通流通渠道,完善配套服务,谋划产业升级。

记者半个月采访张谷时,他说一直在思考如何改善环境质量,项目如何落地,资金从何而来,游客需要哪些服务。江苏省农委主任吴沛良认为,通过政府引导、企业参与、市场运作,将建成集一二三产业、生产加工、销售旅游、产村融合的大型城乡综合体,未来大有可为。

“改变”这个词。释放改革红利,激发新动能。

改革为发展提供了动力。大力发展集体经济,是很多明星村在三农问题上打开许多“锁”的一种方式。在安徽宣城花园村,改革为发展提供了新的平台:如果土地没了,就把几百亩地流转到其他村建立农产品基地,服务当地“菜篮子”工程,也带动居民就业;老年人的酒店和公寓不够,所以我们将振兴原有的厂房进行改造和升级...

——“闯”字。依靠开拓创新引领“三农”发展。

办农家乐是“小事业”,办村整体是“大事业”。引进新产业是农村发展的新天地。在重庆万盛区良丰村的入口处,有一座“微型企业梦想村”的牌楼,听起来有些别扭,但背后却是一次非同寻常的大众创业体验。为实施精准扶贫,促进资源枯竭地区转型发展,重庆市工商局、万盛经济开发区在此建设了微型企业创业基地。短短8个月,良丰村从贫困发生率13.7%的贫困村,变成了生态优美、产业兴旺的新农村。

新生活宜居,宜业

在风貌塑造中保留乡村的“形”,在文化传承中保留乡村的“魂”,在宜居宜业中保留乡村的“人”。乡村振兴,书写波澜壮阔的变革,直接为村民创造了新的生活。

“你看,我们现在正在做的电线和光纤进入地下。这样的项目以前只在城市才有。村里的环境改善了,档次提高了,游客也更愿意来了,不仅收入高了,生活也更舒适了。”来自桃园村天丝社自然村的52岁的周说,年轻人在外打工,老两口种桃子一年能挣七八万,未来会越来越好。

要适合居住和生活,为美丽乡村建设打下坚实基础,当地农民首先受益。原寺舍特色乡村试点项目现已明确村庄节点空、公共空、建筑、景观升级优化方向。适合就业和生活自然能留住人。在家经营农家乐“就业”,在网上卖农产品,在民宿做“管家”,在景区服务。在“二代明星村”,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选择留在村里。他们既是乡村振兴的受益者,也是建设者。

乡村振兴不仅需要环境之美,更需要时尚之美、人文之美。这不仅反映了农业、农村、农民发展的新需求,也为农村生活增添了新的内涵。

在桃园村,2000多名村民受益于村服务中心的卫生服务站、桃园书画室和妇女儿童之家。便利理发店为60岁以上的老人和残疾人提供半价,低收入家庭免费。村巷布置公益广告,村里的电子屏早已滚动文明创建的标语。村里有一支439人的“春风志愿者”志愿服务队,常年提供扶贫、助老、生态保护、文明旅游等服务。

乡村民主建设开创了经济社会生活的新局面。在花园村,民主决策和群众监督已经成为常态。花园村党委书记李开复表示,村民是股改的主体。如果村民的意见没有改变或如何改变,就应该充分尊重他们的意见。股改的各个环节都让群众广泛参与,接受群众监督,从而赢得了村民的广泛支持。

广西:侗寨农民画助力增收广西三江侗族自治县活跃着一批乡村农民画家。他们以乡村民俗为创作元素,创作农民画,并将作品销往广东、广西和香港。张爱林

“明星村”领导谈乡村未来

半月刊记者江访谈

半月刊记者近日深入安徽、江苏、河南、重庆,走访了改革开放时期涌现出的安徽小岗村、江苏花溪村、河南南街村等第一代明星村,以及近年来在发展富民产业、壮大集体经济等领域积累了大量经验的第二代明星村,聆听这些明星村的领导畅谈未来乡村振兴。

中国农民真的迎来了一个好时代

“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讲了村民的心里话。”安徽省宣城市宣州区花园村党委书记李开复表示,这一战略为维护农民产权、壮大集体经济做出了安排。“我们村近年来围绕这一主题不断改革发展,与战略要求高度契合。”

花园村,被誉为“安徽股改第一村”,是著名的二代明星村。2013年以来,花园村推进农村“三改”改革,先后成立股份经济合作社和安徽花园实业有限公司,独立经营酒店、老年公寓等项目。2016年村集体经济收入比2013年增长近60倍,人均收入增长3倍以上。

至于知名的一代明星村,经过几十年的改革发展,率先发展集体经济,带动村民致富。江苏省江阴市花溪村党委书记吴协恩表示,提出乡村振兴战略十分重要,这是今后解决“三农”问题、充分激活乡村发展活力的重大举措。

接受采访的两代明星村领导认为,乡村振兴战略意味着中国农民真正迎来了一个好时代。“对于这一点,花溪村的老百姓感受最深。”吴协恩说,今天的花溪人不再是过去一亩三分地种地建厂的花溪人。目前,西部地区已经实现了小康社会。五年来,村民人均年收入从8万元增加到9.05万元,增长13.1%。

河南省临颍县南街村党委书记南池子表示,乡村振兴战略无疑是农村发展的及时雨。多年来,南街村围绕“农”字做文章,按照“多产业助力一产业,一产业带动多产业蓬勃发展”的发展战略,建成面粉厂、方便面厂、调味品厂等20多家企业,产值超过20亿元。在发展过程中,创造了南街村的名牌。

重庆万盛区良丰村依托“多点开花”的小微企业和生态资源,发展旅游休闲、农家乐、绿色果蔬等。,并把青山绿水改造成金山银山。“从过去的‘良新村’到2015年实现全村脱贫,良丰村的振兴大有可为。”村党支部书记李明慧表示,党的十八大后,国家持续加大农村基础设施投入,为乡村振兴提供了关键支撑。然而,真正的振兴需要产业支撑、人才支撑和制度支撑。未来农村要注重同时建设硬实力和软实力,因地制宜发展可持续产业,让老百姓持续受益。

我们必须先共同建设,然后才能分享

“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将再延长30年,这将给土地出让方一颗定心丸。”中国农村改革的主要发源地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党委书记吴喜明说,党的十九大报告不仅让农民对土地的使用更有信心,也让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发展更有信心、更敢投资。

作为二代明星村,江苏省无锡市桃源村位于阳山省级旅游度假区的核心地带。“分权等改革政策扩大了村庄的发展空”桃园村党支部书记张谷说,村里正在流转土地打造“花海”,探索宅基地流转等。,增加休闲旅游新内容,为民间资本进入提供可能。这些改革提高了农民的收入水平,每年接待游客30多万人次,农民人均收入从十年前的1万多元增加到3.5万元。

对于改革发展带来的变化,两代明星村的领导都感慨万千。吴协恩说,改革是一件棘手的事情,一件“伤筋动骨”的事情,也是对自己人生的改革。今年,华西开始实施一系列人事、公平、制度改革,涉及到每一个村民的切身利益。“幸福不是毛毛的雨,它不会从天上掉下来。”吴协恩认为,如果普通人想要有一个更好的未来,他们必须共同建设,然后才能分享。

前几年工商资本进入农业,由于“水土不服”,一些项目经营不好,出现亏损甚至“出走”的行为,带来了负面影响。有的地方已经形成了“烂摊子”项目,一时难以破解,造成了农地撂荒的现象。两代明星村领导表示,在发展壮大集体经济时,不允许产业选择成为“拦路虎”。此外,在设立公司或合作社时遇到融资困难和人才短缺的问题。

李明慧说,随着旅游业的发展,村民的环保意识明显提高,但服务意识和质量意识仍需加强,市场观念相对淡薄。“这需要一个过程。当大家的观念全面提升,乡村治理和村集体公司就会运行得更加顺畅。”

未来的“乡村城市”

“产业兴旺是基础,生态宜居是基础,乡风文明是关键,有效治理是保障,生活富裕是目标。”吴协恩告诉半月刊记者,中国西部将建设一个兼具城市品质和乡村特色的“乡村城市”。未来的“乡村城市”要达到八个标准:更高的发展质量、更规范的管理、更宜居的生态、更繁荣的文化、更有人才的舞台、更包容的社会、更幸福、更健康的氛围。

“抓党建、建队伍、促发展,让南街村的每一个党员都成为带领工人村民创业的旗帜。”南池子说,农村党组织是带领农民致富奔小康的战斗堡垒。如果党组织软弱懒散,乡村振兴就是一句话空。“所以,首先要搞好党的建设,这是一切工作的纲。”

“乡村振兴必须因地制宜,不能千村一面。”李明慧说,在一些基础设施薄弱的地方,应该加大投资,改善基础设施;如果产业需要扶持,就要坚定不移地发展产业。良丰村景观资源丰富,应坚定不移走绿色生态发展之路,支持旅游休闲项目。

采访中,我感觉各地的明星村都在把乡村振兴战略变成实际行动。刚刚获得“全国文明村”称号的花园村,动作很大。李开复介绍,村里刚刚注册了一家农副产品公司,注册资金2000万元。宣城19个蔬菜基地的农产品将由公司收集包装配送。

“光有钱兜不算有钱头,那你就只是个土皇帝。只有当脑袋有钱时,这种财富才是健康和富有的。”吴协恩说,要解决农村人才下降的问题,就要对不同层次的村民,特别是干部和年轻人制定培训计划。华西村专门在西藏设立了干部培训基地,让华西干部到西藏援建,同时培养坚强的品格和顽强的精神。为了让西部的年轻人不忘过去,不忘自己的首创精神,每年都有35岁以下的年轻人被送到贵州的“邦岱村”与当地农民一起吃饭、生活、工作。与此同时,华西计划将年轻人送到专门学校,甚至出国培训。有兴趣创业的送到以色列学习,有兴趣高科技发展的送到美国培训,不断培育华西未来的希望。

记者笔记

乡村振兴的三大难点

半月谈记者韩震孙青青陈刚江刚

困难1:农村衰落的根源是复杂的

农村萧条,也称农村空集中化,是指人口外出、产业空不足、农村败落等一系列社会现象。这种现象导致了大量的社会问题,比如留守儿童,空老人在筑巢、弃土等。,成为农村可持续发展和农民幸福感提升的“伤口”。

要振兴乡村,首先要找出乡村衰败的根本原因。一个村庄的衰落是基于各种因素,比如交通不便、饮水困难、学校缺乏、产业缺乏等等。为了追求更幸福的生活,当地人不得不“登高”。近年来,全国各地快速的城市化建设伴随着资源的配置。“产业跟着功能走,人口跟着产业走”就是这一过程的生动体现。

在城乡二元结构的整体环境下,农村衰落与城乡资源的巨大差异密切相关。以教育资源分布为例,很多地方长期在农村实行“拆点并校”,大量分散在农村的学校被拆除。这种方式方便了教育管理,但却给乡村文化的传承带来了致命的危害。一些村庄成为文化乃至文明的“盲点”,进一步滑向衰落的深渊。目前很多地方已经意识到了这个弊端,采取了一些补救措施,让乡村文化文明的火种能够更好的存活下来。

“必须清醒地认识到,资源不仅仅局限于基础设施,还包括制度、机构、人才、技术、资本等要素。”重庆市万盛区良丰村党支部书记李明慧说,这些因素相互关联,影响全身。比如人才短缺、管理落后、资金不足等。如果不从根本上改善这些,农村地区仍然缺乏足够的吸引力。

难点二:片面追求城市化率

当前,我国城市化进入新的历史时期,片面追求城市化率的做法应该摒弃。要结合新时代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充分认识到全面小康社会最大的短板在农村,采取更多措施在农村发力,增强农村的硬实力和软实力。

硬实力方面,基础设施仍然是农村发展的最大短板。许多村庄仍然有无法通行的道路,农产品无法创造价值。物流受阻现象突出,影响了“互联网+农业”战略的有效性。此外,水利的影响因素也不容忽视,很多地区还停留在靠天吃饭的阶段。有些地方安全饮水还存在困难,导致大量农民外出谋生。住房方面,通过农村危房改造,很多农民住进了新房。然而,由于总投资有限,给人民带来的好处有限,需要进一步努力。

只有农村基础设施得到改善,资本、人才、技术等要素才愿意流向农村。在完善基础设施的过程中,政府要发挥绝对的主导作用,有计划、有步骤地稳步推进,为乡村振兴创造良好的基础条件。

软实力方面,产业、人才、技术、文化、意识需要全面加强。工业的可持续发展必须有足够的利润来保证。长期以来,农业的低效率导致了土地撂荒、劳动力流失等问题。要扭转这种局面,必须走现代农业之路,提高农产品的个性化、差异化和品质化,让农业产生效益。目前各地通过土地流转、合作经营等方式进行了卓有成效的尝试,但如何形成差异化竞争,提高现代农业的广度仍有待解决。

产业发展需要人才、技术等要素的支撑。乡村产业的发展会吸引人才回流,也会提高当地的文化和意识水平,而这些因素又会反作用于产业发展,从而形成良性循环。

难点三:妥善处理两个群体的关系

目前,“中国必须强大,农业必须强大;中国要美,乡村一定要美;中国要富,农民必须富的思想已经深入人心。”你可以看山,看水,记得住在乡愁里”,“青山绿水就是金山银山”正在转化为现实场景。一些基层干部表示,今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妥善处理好两个群体的关系:

一、优先发展与兼顾公平的关系。有些地方在推进乡村振兴战略时,没有整体考虑和推进,而是将资源聚集在个别村庄,而忽略了其他村庄。这很容易取得成效,但不符合全面小康和均衡发展的要求,也会导致社会不公。

二是基础设施建设与生态保护的关系。受访基层干部普遍认为,乡村振兴的概念不能狭义理解。经济发展就是乡村振兴,环境改善也是乡村振兴。乡村振兴要因地制宜。在一些生态脆弱、生态价值大于经济价值的地区,基础设施建设要让位于生态保护,在保障村民生活水平的同时,通过生态搬迁的方式实现生态振兴。

来自浙江省建德市三都镇的农民朱正在介绍他从农舍改造而来的乡村假日民宿。截至目前,建德市3000多名“农场主”累计投入资金超过120亿元,在现代农业、农产品加工业、农村电商、乡村旅游等方面展现了自己的才华。金滩照片

专家解读乡村振兴

李国祥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从解决三农问题在全党工作中的地位、乡村振兴战略的总体要求、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管理制度、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建设现代农业体系、推进农村产业融合、加强农村基础工作等方面,全面系统部署了三农工作。这不仅明确了农村发展的基本方向和农业农村现代化的着力点,也为中国农业农村现代化构建了美好的未来。

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核心。

目前,我国不同村庄的产业经济差异明显。一些村庄基本上只有农业生产,而一些农村农业只占一小部分。有的农村劳动生产率很低,年轻力壮的劳动者基本都出去了,而有的农村劳动生产率很高,吸纳了大量的农民工。要实现产业繁荣,应在尊重不同农村资源禀赋的基础上,进一步实现产业差异化发展。判断农村产业是否繁荣,最重要的指标是当地具体的产业能否吸引到高素质的年轻人。

随着新型城镇化的不断推进,现有粮食主产区等典型农业区的劳动力和人口将进一步向外流动和外迁,农村产业格局将进一步分化。一些农村产业主要是种养结合。种植为水产养殖提供饲料,水产养殖为种植提供肥料。农业面源污染物将逐步被资源化利用所替代,产业将实现循环发展。这类地区供应的农产品主要满足远距离市场需求,通过建设粮食生产功能区、主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和特色农产品优势区来实现。在全国其他地区,实现了一、二、三产业融合,休闲体验和乡村旅游产业蓬勃发展。

无论是种养融合,还是一二三产业融合,都必须先解决谁来种地的问题,这必然导致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快速成长。

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完善承包地三权分立,将使农民流转土地更有底气;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将使职业农民获得更高的劳动生产率和收入,从而吸引高素质青年成为现代农业发展的蓬勃生力军。稳定承包权将使农村劳动力更合理地在城乡和工农之间流动,小农户将有机融入现代农业发展,从而形成新的农业经营体系。

其次,通过发展现代生产体系和社会化服务体系,可以有效解决如何种田、如何发展产业的问题。随着农村产业的繁荣,国家粮食安全将更加有保障,绿色、优质、安全的农产品供应也将有效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对于沿海、城市郊区等经济发达地区的村庄,很多都是以非农产业为主,人口构成和密度与城市的差异相对较小。目前,这些地区的农村产业蓬勃发展,主要问题是移民和前集体成员的融合。通过深化农村集体产权改革,原集体成员的产权将得到有效保障。在此基础上,这类农村流动人口的福利将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流动人口将成为新的集体成员。这样既能解决当前的就业缺口问题,又能实现行业的持续繁荣;不仅现有产业的优势不断巩固,还将为新产业、新业态的发展提供动力。

世界上大多数国家现代化的总趋势是:农业在经济社会中的功能弱化,农村大量优质资源要素流向城市,农村产业“空空心化,村庄“空心向化,农村人口老龄化、高龄化。目前,我国一些农村地区也面临着类似的问题。通过大力促进农村产业和农村经济的繁荣,吸引一部分年轻人回乡创业,甚至到农村创业,扭转农业萎缩、农村衰退、农民边缘化的局面。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必须使农村成为生态宜居之地。目前,我国出现了许多美丽的乡村,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需求。同时,不可否认的是,我国大部分村庄的生态环境依然堪忧。部分村庄环境脏乱,面源污染严重,农业生产废弃物和生活垃圾随处可见。通过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动乡村产业绿色发展和乡村环境有效改善,使农民生产生活条件不断改善,人与自然真正和谐共生,从而大大增强农村对资源要素的吸引力。

如果说产业繁荣、生态宜居是乡村振兴战略在物质文明发展中的核心要求,那么乡村文明则是乡村文化建设和农民精神生活的核心要求。

目前,我国仍有部分农村地区陋习盛行,婚丧嫁娶、婚丧嫁娶、宴饮、人情消费让农民苦不堪言;有些农民不讲科学迷信,不爱劳动不爱赌博。在一些贫困村,贫困户袖手旁观一边帮助干部脱贫。面对这些不足和新问题,地方政府应积极推进乡村文明建设,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农民文化素养和积极向上的精神是乡村振兴的内生动力,是可持续发展的精神源泉。

有效的乡村治理是基层组织振兴乡村战略的保障。村民自治是农民民主权利的根本保障。然而,在宗族熟人组成的农村社会,村民自治在实际运行中存在着妇女权益保障不力等诸多问题。对此,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乡村治理要把自治与法治、德治有机结合起来。这为完善乡村治理体系指明了方向。我国一些地方的村规民约充分体现了自治、法治、德治的精神,既促进了当地良好社会风气的形成,又对克服小农分散经营的弊端起到了积极作用,值得总结推广。

在实施新时代乡村振兴战略时,还必须依靠城乡一体化的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新世纪以来,中国统筹城乡发展,实施了一系列惠农、强农、富农政策。城乡居民收入和生活水平差距连续多年缩小,交通基础设施等公共产品供给和养老医疗、社会保障等公共服务供给的制度性差异基本消除。

然而,我们必须看到,城乡差距仍然很大,农业和农村仍然是短腿短板,农民难以增加收入。三农问题是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也是夺取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定性胜利、打赢脱贫攻坚战、开启现代化建设新征程必须啃下的“硬骨头”,是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

展望乡村振兴的未来,农业农村现代化将加快推进,农民将能够更加充分、公平地分享改革发展成果,过上富裕美好的新生活。城乡差距将进一步缩小,新型城乡关系将更加明显显现。

点击展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