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养     

甘甜 习近平20多年前在福建寿宁县调研:群众的赞许最甘甜

2022-02-24 02:04营养

习近平同志深入寿宁县下党乡。

寿宁县下党乡最近成了人们关注的焦点。

今年3月,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调研指导河南兰考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时,深情回忆了20多年前在寿宁县下党乡的往事调研。

为什么总书记能如此关心闽东一个偏僻的小山村?20多年前尘封的过去,包含着怎样的动人故事?

5月9日,本报记者再次走访下党乡,追忆那段难忘的历史。

记忆

沿着蜿蜒的山路从寿宁县开车到下党乡。一路上,青山绿水如雏菊,散落在灌木丛中的杜鹃花不时映入眼帘。新鲜的空气令人耳目一新。一个半小时,我们到了闽浙三县交界处的下党。

在村头,我看到秀竹溪清澈流淌,一座造型简单的廊桥在两座高山峡谷之间飞来飞去。离桥不远,一条蜿蜒的石头小路从山上蜿蜒而下。

当地干部告诉记者,这就是著名的栾峰大桥。始建于明代,清嘉庆五年重修。桥长47.6米,拱跨37.2米。它是国内最大的单拱跨跨木拱廊房桥。当年,习近平同志来到下党乡实地工作,这座廊桥见证了这段难忘的历史。

回忆回到25年前的下党乡——

1989年7月19日中午,烈日当头空,酷热难耐。

在寿宁县下党乡文昌阁边上,六安峰桥对面,一群人从荆棘嶙峋的山路上下来。他们戴着草帽,汗流浃背,风尘仆仆。走在前列的是时任宁德区委书记的习近平。

“地狱来了!”当地人争先恐后地告诉对方,非常高兴。

“当地群众称当地党委书记为‘地府’,这是‘芝罘’的当地发音。”在25年前的这一幕中,时任下党乡党委副书记的刘明华历历在目。”Xi·姬叔一行受到了热烈而隆重的欢迎。镇上的人说他是‘来过这里的最大官员’。他们自发地拿出各种各样的水桶。水桶是一种清凉饮料,由当地草药和绿豆汤制成。”

寿宁县地处偏远地区,明代写有“警示天下”等“三言”的冯梦龙曾在此任职知县。当年,冯梦龙从老家苏州到寿宁走了半年,可见当时旅行的艰难和艰辛。

下党乡是寿宁最偏远的山镇,有寿宁“西伯利亚”之称。它曾经是一个没有道路、自来水、电灯、财政收入和政府办公场所的“五乡镇”。它通向四个邻近的村庄和城镇,必须翻过10多公里的高山和山脉。买卖东西只能扛在肩上。直到乡镇成立,农民年人均收入还不到200元。

习近平去参加聚会是为了履行他的诺言。

下党乡成立于1988年。1987年10月,杨一舟、刘明华等4名干部奉命建设下党乡,那里的贫困与闭塞超出了他们的想象。

刘明华回忆说,因为没有电,村民们只能在晚上点蜡烛和柴火。道路不通,山路难走。商贩在进山拣货时不敢进流质货,怕不小心摔坏了,把钱都赔光了。所以,这里很多人连酱油都没见过。没有校舍,孩子们只能在寺庙里上学。俗话说“学生和菩萨在一个房间,同时学习和诵经”。一年难得演一部电影。电影演完之后,一群孩子跑到电影的幕布后面,试图捡起电影中拍摄的子弹壳。

1988年1月,下党乡正式成立。乡镇领导最担心的是如何打通进出村的通道,如何让老百姓脱贫致富。

1989年6月,时任下党乡党委书记杨一舟在参加宁德区委工作会议时站出来“救火”:对于贫困地区,上级要关心帮助贫困群众。习近平当场同意他的意见,认为他必须去参加下层政党。

"我们认为Xi部长只是口头承诺,可能不会来。"刘明华说。没想到,不到一个月,习近平就带领地直、寿宁两县相关部门30多名负责人来到下党乡现场工作。

当日6时,天刚蒙蒙亮,习近平一行从县城乘坐公交车,于9时许到达平西乡上平丰村。距下党乡所在的地下党村7.5公里。如果没有高速公路,每个人都会下车步行。

当地有关部门为他们准备了草帽、毛巾和木杆,他们在烈日下崎岖的山路上跋涉了两个多小时,才到达下党村。

习近平一离开党,他就不休息地召开了一次会议。在认真听取乡党委工作汇报后,他说,离开党和乡的条件很差,干部群众很辛苦。他还要求地方部门和寿宁县领导要优先发展党的事业,在政策上给予优惠,在资金上给予大力支持,解决实际困难。

下党乡党委政府临时在桥附近王的祠堂办公,条件极差,大家都坐在小板凳上开会。午饭时,习近平一行人搬到栾峰桥吃晚饭,简易的餐桌和椅子放在廊桥上,边吃边聊。午饭后,短暂休息后,习近平去村里看望穷人并寻求帮助。

“在我们偏远的地方,很少见到这么大的官员。每个人都认为他会很挑剔,但他一点架子都没有。穿白衬衫很简单。午餐配有乡下人吃的青菜、小竹笋和蜗牛。他也吃得津津有味。”刘明华回忆道。

下午3点,习近平一行离开下党村,走了一条窄窄的小路,过了一座木桥,爬上悬崖和岩石,穿过西后、下平峰等自然村,走了10多公里,花了两个多小时才到达沁阳乡西苑村。

沿途道路陡峭,荆棘杂草丛生。他们用劈柴刀把路上堵着的荆棘和芦苇砍下来。当我们到达沁阳乡时,已经是黄昏了。直到晚上8点左右,习近平一行才回到寿宁城关。

在参与调研时,寿宁县委常委、常务副县长连德仁在日记中写道:“这一天,5个小时坐公交车,4个半小时步行,2个小时开会走访贫困群众,一路尘土飞扬,汗流浃背,艰辛程度不言而喻...回到县委招待所后,很多干部发现脚底和脚趾都磨出了血泡。”

第二天,习近平在寿宁县政府主持召开现场办公会议,党项帮扶工作是重要议题。现场,他决定以72万元资金支持党乡建设,其中40多万元用于建设水电站,尽快解决群众生产生活用电问题。“我一下子拿到这么多钱,乡干部们兴奋得几天几夜睡不着觉,都在想怎么用好这笔钱。”刘明华回忆道。

习近平同志后来形容他的党之行“极其艰苦和难忘”。

因为这次旅行,下党乡成了习近平的关注点。三次赴下党乡调研、实地工作,协调解决当地建设发展问题。

仅仅几天后,习近平再次来到下党乡。1989年7月21日晚,下党乡发生了百年一遇的洪涝灾害。26日,习近平冒雨步行3公里,花了一个多小时才到达受灾最严重的下坪峰村,视察灾情,慰问受灾群众。当时沁阳乡西苑村至下坪峰村的路基被洪水冲走,几乎看不到路坯。每个人都不得不沿着颠簸的河岸向上游跋涉,不时穿过木桥,踩在石头上当脚凳。

1996年8月7日,时任福建省委副书记的习近平带领交通、财政、民政、老区、扶贫等部门负责人再次下党乡。“七年来,我一直担心去参加聚会。”习近平说:“我离开宁德后,还和下一个党有联系。老阳经常来找我,给我讲聚会的情况。”

习近平检查了下坪峰村灾后重建和村尾路桥建设情况,协调有关部门给予下党乡100多万元发展资金,帮助当地修建机耕道,发展生产。在他的协调下,省交通厅建立了浙江下党至清远县经杨溪头村的连接公路,并于1998年通车。

村里的老人回忆说,由于资金短缺,当时村里的石拱桥只修了石拱,桥面也没有铺好,所以施工时竖起的木板就成了临时便道。习近平一行从桥面人行道走到河对岸,沿着河岸向上游望去,察看水毁后修复的防洪大堤工程。他拒绝去村里休息喝茶,而是坚持去村民家散步。

过去,党无法下路,不能动;如今,高速公路直接通往村庄,从县城不到2小时就能到达。过去的贫困户,现在有的脱贫了,有的致富奔小康了,老百姓生活上了一个新台阶。习近平为党的发展变化感到高兴。

习近平多次谆谆教诲党的前途。“下一个晚会的发展主要集中在‘做’的工作上,而不是‘唱’的工作。”他要求干部们要发扬初建乡镇时天天到处走开展工作的精神,克服困难,把工作做好。我们应该更新观念,拓宽思路,摸得更清楚,走得更扎实。要以一村一户一人为对象想办法,解决问题,只有一个项目落地,才能真正达到新的水平。

“人难行”的下党乡,成了习近平关心的偏远贫困乡,杨一舟也成了他经常接触的“草鞋亲戚”。

杨一舟的女儿杨世峰回忆说,习近平曾多次通过秘书打电话回家,询问下党乡的扶贫情况,关心老阳的家庭情况。2007年1月,在杨一舟患病住院期间,习近平特别指示其秘书代其前往医院就诊。当年6月老阳因病去世后,习近平也发来了慰问电。

群众在习近平心中的分量最重。在基层,他去的地方最多。“三进一下党乡”是习近平贫困地区发展的一个缩影。

1988年6月,习近平同志到宁德担任地委书记。围绕转变干部作风、加强党群联系、齐心协力促发展,他亲自倡导、带领全区干部逐步建立起以“接信访、实地工作、调查研究、宣传党的方针政策”为主要内容的“四个基层”工作体系。下党乡的徒步研究是他倡导的“基层实地工作”的起点。

遗产

到了初夏,下起了毛毛雨,秀竹溪的溪水清澈如洗。三三两两的村民靠自己的砖房,说父母矮小安详,风景如画。

对于下党县冯凭村的村民来说,这条流经乡村的小溪曾经带给他们痛苦的回忆。1989年7月,暴雨过后,山洪暴发,冲垮了下坪峰村沿河的夯土民居,5人在山洪中丧生。现在河堤高了3米,土房变成了砖房,雨水很难对它们造成威胁。

5月9日,当我看到有记者前来采访时,村民黄宗秀谈起抗洪往事:1989年7月的暴雨给家人造成重大损失,小叔叔杨尚丽在洪水中丧生,留下小侄子杨春平。”平还没满周岁就失去了父亲。那天书记来家里慰问,还专门举办了春平,鼓励我们坚强起来,走出悲痛,把孩子培养成人才。”

黄宗秀的秘书是习近平。7月19日,习近平在下党乡第一次调研一周后,再次走到下党乡冯凭村慰问受灾群众,鼓励他们自力更生。

“虽然我们受到了灾难的影响,但多年来,我们始终牢记书记的嘱托。在良好政策的支持下,我们发展了现代农业,建立了茶厂,种植了脐橙。小春平也在广东开了一家手机店。”谈起这几年的变化,黄宗秀一下子就健谈起来。

习近平同志的诚挚关怀和优良作风深深地烙印在下层党员的心中。他们总是牢记总书记当年的指示。在恶劣的自然环境中,他们不怨天尤人,不急于求成,用“弱鸟先飞”的意识和“滴水穿石”的坚韧,让日子一天比一天好。

1991年全乡上下开始运输,四方争相集资,开通了12.5公里的入乡公路,其中3公里为柏油路。随后,浙江省清远县下党至西溪乡16公里省际公路、下党至北坑等8个建制村公路相继开通。

下党乡上党村至乡镇8公里长的简易公路,一直是“卡脖子”路段,遇到暴雨,泥流汹涌。2005年,在驻省村干部的带领下,筹集资金260多万元用于拓宽和硬化道路。上党村的人们告别了“抹灰”的日子。

道路畅通,信息畅通。下层党员立足自身资源禀赋,努力全面发展农业,实现了富民强乡的梦想。通过引进新品种、建设示范基地、成立专业合作社,大力发展脐橙、锥栗、毛竹、油茶等特色农业产业。2013年,全乡实现农业总产值7632万元,是1988年的42倍;农民人均纯收入7800元,是1988年的40倍。

在新开放的下党新区,中小学、医院、公交车站、行政办公楼、水电路等设施一应俱全。除去干部和学生,这里有1200多名常住居民,是该乡成立前的近三倍。该乡还大力推进下党、杨溪头、下坪峰三个建制村的人口聚集,将逐步解决该乡地质灾害点、低洼地区、危房群众的住房问题。下党乡人民的医疗、就学、居住、出行条件也明显改善。广播电视、宽带、手机等现代科技产品进入乡村,逐渐缩小与城市的差距。

“锲而不舍唱山歌”“不停地发展产业”。同时,作为全省23个扶贫开发重点县之一,寿宁人秉承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发展理念,一棒接一棒,攻坚克难,脱贫攻坚。

寿宁立足自力更生、良好生态,大力发展油茶、毛竹、凉花、中药材等高效特色农业,积极发展富硒富锌产业,打造生态农业升级版,注重发展新兴产业。三湘新材料等一批高科技公司引领寿宁经济走上提质增效的快车道。

在宁德期间,习近平把贫困地区发展的最基本条件概括为党的领导和人民力量两个方面。他指出,各级干部要努力与群众保持密切联系。在他的倡导推动下,宁德市“四个基层单位”已成为普遍做法,成为各级干部联系、沟通、服务群众、做好群众工作的重要抓手。

2012年2月,宁德深化“四个基层”,在全市开展“四个基层、四个解决、四个提升”活动,支持“每月留村入户三天制”“领导干部挂职制度”等措施,大力推广“一线工作法”,赋予“四个基层”新的时代内涵。“四个基层单位”成为推动宁德科学发展、加快发展的强大动力,来自背后,为宁德发展凝聚了强大正能量。

发扬

25年后,下党乡、寿宁县等老山区下一步将如何发展?省委、省政府都非常关心。

5月8日,省委书记余泉带领省政府相关部门负责人驱车前往下党乡。在习近平总书记实地考察的栾峰桥上,他与村干部、老党员、村民代表围坐在一起,听大家谈计划、弥合差距,提出建议和要求。

专程到地委汇报工作的刘明华,三次陪同习近平总书记下党的连德仁,以及当时还是小学生、现任下党村支书的王明祖,纷纷发言。大家深情地回忆起习近平总书记在下党乡的考察,愉快地讲述了近年来的发展变化。特别是谈到目前发展中遇到的难题,大家都很爽快:“和自己相比,和周边地区,尤其是沿海地区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下层党资源丰富。现在问题的关键是路况不是很好。”“年轻人已经在其他地方创业了。村里缺乏发展产业。能不能派一些优秀的干部?”……

桥下流水潺潺,桥上言语温暖。游泉认真听取大家发言后说,习近平总书记深入下党乡解决发展问题,践行群众路线,倡导推进“四个基层”,为我们树立了榜样,使我们受到了深刻教育。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要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不久前在河南兰考的重要讲话精神,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继承、坚持和发扬“四个基层”制度,进一步转变工作作风,切实解决人民群众强烈反映的问题。

游泉指出,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越来越近。要更加注重强化薄弱环节,解决发展“短板”问题,其中以老山区最为重要。各级党委、政府要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在产业、金融、科技、人才、基础设施等方面给予优惠,不断增强老山区发展的内生动力。他希望当地干部群众大力弘扬滴水穿石、弱鸟先飞的精神,发挥自身优势,想办法致富,发展特色产业,用自己的双手改变家乡面貌,不辜负习近平总书记的殷切期望。

一碗绿豆汤和一杯凉茶给习近平总书记留下了深刻印象。有着上百年历史的栾峰大桥,见证了习近平总书记与下党乡广大干部群众的深厚感情,也将激励当地干部群众自力更生、滴水穿石,在致富路上迈出更大步伐。

点击展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