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养     

嗯嗯不要了 微信聊天不要总发“嗯嗯”了

2022-02-18 12:03营养

前几天去朋友家吃饭,点了一份烤鸭外卖。

没多久送货员打来电话:

“5分钟后,你到小区门口来取。我找不到你的建筑。”

朋友叹了口气,开始穿衣服和鞋子。

我转头问:你家不就在小区门口吗?

他挤出一丝笑容:没什么,我下去...

他这样委屈自己,取悦别人,不知道发生了多少次。

拒绝的话挂在嘴边,但他什么也说不出来。

有人夸他善良,脾气好,温柔,但只有他自己知道自己有多委屈。

如果“请瘾”是一种疾病,也可以在屏幕前查看以下症状。是一种讨人喜欢的性格:

拒绝别人不难,但被拒绝后的反应很难面对。

为了避免看到对方伤心、失望和生气;

不管事情有多难,他们都答应下来。

要做别人眼中的“好人”,只有自己知道自己有多累。

自己能做的时候,千万不要麻烦别人。

如果你不得不要求什么,你迫不及待地想成为一匹牛和一匹马。

因为你无法确定别人和自己的关系,你害怕被打扰和打扰;

所以经常觉得自己没有真正可以依靠的朋友。

习惯听别人说话,随波逐流,不敢表达想法;

害怕自己想的和别人想的不一样,会被孤立;

更别说被冤枉后还能有多勇敢,总是说“没关系”。

很好奇,关心别人对自己的评价。

发个朋友圈,你会反复点进去看好评和评论。

当你收到一点负面评价时,你开始深深怀疑和反思自己。

自卑在尘埃里,常常觉得自己一无是处。

“为什么我总想讨好别人?”

我经常收到这样的读者求助。

如果他们被善良和友好所安慰,就没有办法解释他们为什么痛苦。

事实上,人类所有的行为都是有动机的。

讨好者对别人无限好的动机大多是为了实现互惠。

希望他们请的对象能给他们相应的奖励:

如果我对你这么好,你也应该对我好。

然而,事实上,对方往往认为自己容易欺负,这让事情变得更糟。

在女性独白剧《听见她说》的最后一集,杨幂饰演一个机器人。

她无可挑剔,无所不能,是科学家为了造福人类而专门制造的。

然而,她的无条件服从让她痛苦。

她被买家当成发泄工具,她支离破碎,但她不会反抗。

不管怎么说,工程师总会把她修好,寄回给买家。

记忆一删除,她就会忘记别人对她的所作所为。

她应该逃跑,但她根本没有安装这个程序。

买家的评价直接决定了她的生存,她永远找不到自己。

短短20分钟的短剧深深打动了我。

“她一直在追求完美,但她的生活是悲伤的。”

这不就是讨好型人格的真实写照吗?

在传播学中,有一种理论叫做“镜子中的自我”,意思是:

在人际交往中,每个人都是通过别人的评价来认识和把握自己的。

但事实是,大多数人只能看到你的一面。

被你帮助过的人可能会觉得你很友好;

被你娱乐的人可能会觉得你很大方;

看过你发脾气的人可能会觉得你情绪化。

不管评价是正面还是负面,都不能完全代表你。

然而,你刻意伪造的友谊的虚假形象可能会杀死你真正的自己。

在日本看了一部获奖的短片《态度娃娃》。

艾丽从小就变成了一个只会笑的女孩。

后来被星探发现,成了备受关注的明星。

直到有一次走上舞台,她再也受不了聚光灯下的虚伪。

她把话筒砸向自己的脸,试图砸碎脸上的微笑面具;

最后,面具破了,但她的脸是空空。

这个世界上,总有人用尺子丈量人,随意做决定。

我们不能捂住他们的嘴,但我们可以直视自己的内心:

你想要80分的快乐还是100分的痛苦?

我欣赏《欲望都市》中的萨曼莎。她和男朋友在一起很久了。

当她后来发现这不是她想要的生活;

她果断地结束了这段感情,对男友说:

“我爱你,但我更爱我自己。”

改掉一味讨好别人的习惯,如果你被人讨厌;

恭喜你看清了你们的关系。

最后我想说,人与人之间的互动,取决于共性的吸引、三观的结合、相处的舒适。

我从未见过可靠的关系。太过奖了。

人生苦短,不必讨好每一个人;

一辈子,不要做一个讨喜的配角,糟蹋自己的戏。

点击展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