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养     

杨毅少将 海军少将杨毅:将来阅兵周期缩短次数增加 可能会成新常态

2022-02-18 09:00营养

中国海军少将杨毅 新华社 资料

日本媒体特别关注这次阅兵。新华社1月27日称,遏制日本是中国阅兵的目的之一。有人认为,中国有意通过举行阅兵式等行动来展示自己的军事实力,以“震慑日本,向世界宣示中国维护战后世界秩序的坚定决心”。中国最后一次阅兵是在2009年的国庆节。中国打破常规,在抗日战争胜利日举行阅兵,其中包含了政治意义和目的。

       日本《产经新闻》称,中国领导人将于9月3日前后举行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纪念活动,并邀请外国首脑到北京出席阅兵仪式。据称在今年的阅兵式上,可能会展示解放军最新武器。《东京新闻》称,中国邀请外国首脑观看阅兵式是史无前例。法新社1月27日称,中国将举行阅兵式的背景是北京在领土纠纷和历史问题上对日态度越发强硬。中国一直担心日方提高军力的企图,并反复指出日方必须面对战争历史,避免重蹈覆辙。中国也会密切关注日本首相安倍今年晚些时候就二战结束发表的讲话,看他是否会改变日本此前对战时行为道歉的表述。

“阅兵不是专门针对日本的。现在日本太过分了,中日关系紧张。阅兵式是否意味着震惊日本?是的,当然,但不止这些。我们不会为了一个日本就搞这么大规模的阅兵,降低了我们阅兵的意义。”1月27日,中国少将杨毅在接受《环球时报》采访时表示,在过去十年中,中国的阅兵仪式在大国中相对较少。这恰好是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但是否会成为惯例还不清楚。缩短阅兵时间,增加未来阅兵次数,可能成为新常态。

       昆仑策研究院常务副院长、解放军少将宋方敏对《环球时报》记者表示,今年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现在东海地区出现新的紧张局势,而日本是主要责任国。我们组织阅兵对日本是一种姿态,表明我们没有忘记历史,永远会为了民族利益和世界和平与法西斯战斗到底,这对军国主义复活的逆流也是一种警告和宣示。但阅兵更多的是纪念一种团结战斗的精神。国际关系学院教授李海东说,现在一些国家尤其是日本对于战后国际秩序不满,对其加以挑战,这是二战中付出巨大牺牲的国家所竭力反对的。阅兵更大程度上应该说是中国对战后国际秩序的坚守,是外交上非常重要的宣示,同时也是对公平、合理、正义的国际政治观的诉求。

点击展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