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养     

南京社区 市政厅 业主、邻里到议事者:南京翠竹园社区的自发组织实践

2022-02-18 07:09营养
【编者按】

人们常常觉得自己所在社区的邻里关系陌生而疏远。然而,南京雨花台区翠竹苑社区却打破了现代邻里关系的藩篱,开创了不同的社区交往模式。

       通过四年努力,翠竹园业主的吴楠建立并运作社区互助会,逐渐摸索出一套社区互助参与营造的方式。

南京翠竹园社区互助协会是一个内生的社区枢纽组织。也就是说,社区成员在充分了解自身社区的基础上,自发组织起来,根据社区的内生需求和特点,改造、维护和发展社区模式。这样的组织充满活力,成为真正的长期可持续发展模式。

       以下是这个互助会创始人的分享。

南京翠竹园:内生型枢纽组织玩起来

让我先介绍一下我们的翠竹园小区,它位于南京的花神湖畔。由玉兰山庄和翠竹苑两个高档小区组成。有3036户居民超过8000人,其中大多数是来自全国各地和世界24个国家的知识分子。同时,小区本身拥有完备的游乐设施和大型体育场馆,包括健身房、棋牌室、乒乓球室、儿童公园等。室外还配备了网球场和篮球场。

       其实,我自己就是一个网球爱好者。2009年,我和社区球迷们成立网球俱乐部。经过一年多发展,俱乐部会员达到三百多人,迅猛扩展为全国规模最大的社区网球俱乐部。随之,我们发现,单一的俱乐部不足以满足各个家庭成员的复合性需求。怎么做社区营造,来满足他们?作为一名建筑师,我之前从未有过社会工作或公益项目的经验,但凡事不践行即为空。

就我个人因素而言,2008年“512”汶川大地震后,我随江苏省援助队前往灾区做灾后重建规划,身体严重透支。之后,我去了欧洲休息。生与死的反差让我思考个人价值和未来生活。

       与此同时,我也发现,我不在建筑设计公司期间,公司一样井井有条。这让我看到:当一个团体目标明确,参与者们认同彼此的价值观念,管理规范,个体认真参与,就一定能良性健康发展。社区营造亦如此。

网球俱乐部活动。

       基于网球俱乐部的架构,2010年,我们先后成立了30多个社团组织。为整合这些社团组织,2010年11月,我们又成立了社区公益组织“翠竹园社区互助会”,并从图书捐赠仪式和跳蚤市场等模式开始,展开互助尝试。

互助社启动后,在运作方面需要借鉴案例。2011年夏天,我们致力于社区建设的朋友飞到美国,考察美国业主林老家乡所在的加州太阳湖乡村俱乐部。这是一个封闭的养老社区,有3000多个家庭,有俱乐部、高尔夫球场、网球场、游泳池等社区设施,类似于我们的社区。

       不同的是,该社区有60多个俱乐部,各类活动丰富多样,还自办了社区电视台、月刊杂志,居民生活怡然自得。所见所闻,令我们触动极大:“我们为何不能积极发掘社区既有资源,加以综合整理利用,来营造我们自己的社区?”

九大互助产品+一个微中心

       四年来,通过多途径、多渠道调研社区居民的各类需求,对不同人群的需求进行精准梳理和定位——全方位覆盖老人、成人、儿童文化生活的各方面,发掘潜在的社区领袖,同时引入专业志愿者和社区组织,对各个项目进行精准的支持和专业服务,我们逐渐拓展为九大项目:

首先是智明书店,作为社区公益图书馆,开启了自助的潮流。其实以前物业、会所都有图书馆,但是书少,管理不到位,业主来的也少。2010年12月,店主自发提出对我们书店进行升级改造,家家户户捐赠图书和音像制品。在这个70平方米的房间里,有桌子、椅子和沙发。我们开始实行自助借阅、自我管理的模式,社区志愿者担当管理员的角色,整理不同类别的书籍,向社区开放,从不锁门。很快,书店恢复了活力。目前有图书4400多册,音像制品765种。现在每个周末,人都快满了。

       第二个是彩虹屋和跳蚤市场,可实现全家人参与社区互助。彩虹屋,设在社区服务中心的一楼大厅,一个由社区妇女儿童倡导创办的慈善商店,储物格里面整齐地归置着居民们自发捐出的衣物。而每两个月一次的跳蚤市场,每家可在小区里摆摊,义卖自制手工品或家里闲置物资,所得收益用于小区公益。

跳蚤市场。

       第三个是社区体育健身俱乐部,这是最激发社区活力的方式之一。并通过俱乐部来享受场地优惠和折扣,成年的网球大赛以及少儿自行车赛已经成了社区品牌运动项目,赞助商也被吸引过来了。

第四个是社区沙龙,以成人文化交流活动为主。

       第五个是社区学院,希望实现从小到老的全民教育。在针对关爱老人的公益教育上,由义工来教老人学电脑、摄影,组织学游泳等,给老人们一个安乐的晚年生活。

第六个是无敌少年团,旨在提高孩子的综合素质。寒暑假期间,组织了儿童跳绳、巧克力画、饺子、参观博物馆、攀岩、寻宝等公益活动120余场,参与人数达2.25万余人。

       第七个是小小建筑师,以建筑美学启蒙少儿。它从2012年3月开始,由社区中的业主建筑师、规划师、园林师主讲,有室内室外课,理论加实践。这是为孩子们提供一种特色课,但不设教学目标,旨在帮助孩子理解建筑、空间。

小建筑师活动现场。

       第八个是社区帮扶社区,针对云南、贵州、安徽等贫困社区的立体帮扶活动。比如,从2012年开始,互助会和东南大学建筑系合作,与贵州高芒村长期结对,制订了一个十年帮扶计划,除了每年捐献生活用品,还逐步为他们解决饮水、交通、校舍、学生就业等问题,而帮扶需要的资金和物资,主要靠翠竹园业主发动募捐。连续三年寒暑假,让两地的孩子相互往来。

第九个是2014年启动的居家养老计划。与其他社区不同,我们从养老活动开始。当初我们是从中青年人的参与开始的,因为中青年人的力量是最有效最有凝聚力的。首先,我们招募志愿者团队调查社区养老的相关案例。随后,我们筹备了老龄化时代城市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未来论坛,并以银发餐厅为启动项目全面推广。

       此外,我们还在打造微中心,即一个社区客厅。作为一个100多平米的物理空间,微中心要满足社区复合的需求,不仅有图书屋、咖啡馆、艺术角,还有俱乐部空间、社区营造展示、美食课堂美食厨房等。社区有了微中心,就等于有了自己的根,让枢纽组织有了办公场所。在这里,业主能找到为自己服务的人,就知道求助/提供帮助的方向。这就把社区组织和社区服务拎出来,体现为一扇窗口。

社区微中心。

       通过互助会衍生的各项活动,越来越多的业主从陌生人成为朋友。互助会提供的,是一个信息互通、资源共享的平台。在充分发掘和激发社区居民的需求时,先确保互助会的有力架构,社区才更好地全方位运转。

架构:树状枢纽组织

       在最初一年多里,互助会的架构是金字塔体系,即互助会在各个俱乐部的最上层。然而,近几年发展至今,粗略统计,我们已有读书俱乐部、亲子俱乐部、无敌少儿团、少儿英语角、舞蹈俱乐部、太极俱乐部、瑜伽俱乐部、松风竹韵合唱团、高网俱乐部、羽球俱乐部、车友俱乐部、足球爱好者之家、美食俱乐部、摄影俱乐部等约70个俱乐部,以及绿色环保志愿者、家政志愿者、图书管理志愿者、党员志愿者等组织。

为了提供全方位的支持,我们把原来的结构改成了树状体系,即互助协会设在最底层来支持各个俱乐部。俱乐部像树干一样伸展开来。树干上长满了叶子,叶子为个体服务。根、干、叶相互支撑。互助社从大地吸收养分,树叶从天空转化养分空,成为互动状态。

       因此,现在只有一些大型活动赛事,才需要互助会出面支撑,如自行车赛、网球赛、轮滑赛、跳蚤市场、晚会等,既增强了整个社区的联系,有让所有俱乐部之间互联、携手以完成。而互助会则通过协调场地、拉赞助商、经费调兑等资源对接来支持俱乐部。实际上,越来越多的社区活动依靠各个俱乐部自行管理操作,俱乐部都已经基本具备自理自治的能力了。

互助协会中,由各专社选出的负责人担任互助协会理事,每个项目都有一名负责人。互助协会雇用一名执行秘书全职工作,并支付相应的报酬。书记负责互助会的所有财产和财务保管,详细记录收支情况,事后汇报,公开透明。

       互助会除了秘书一位是全职人员外,其余负责人多是社区里的全职妈妈来兼职,由她们牵头负责各项目的实际操作。但互助会作为平台,不是把所有的事全部做完,而是在这一过程中不断发掘社区新领袖,并激发人们通过社区营造实现自我价值,走上社区建设的道路。因此一开始,互助会确立了两大原则:

首先是谁主张谁受益。先利己后利己,这也是事物发展的基本方向。我们说的利益,不是指经济利益,而是在组织活动中,发起人增进了协调,增加了联系,获得了友谊,这些都是生活中不可或缺的,远远大于单纯的财富。虽然每个项目的经济效益不多,但社区居民的幸福感和满意度明显提高。

       第二是公益不是免费的。参与公益,是因为你要参与,而不是因为免费的你才参与。我们每个俱乐部的活动都采用AA制,并要求每个俱乐部的制度设计要略有盈余,我们希望向每个人传递这个信号:以有效的经营创造更多的财富回馈公益事业,如此才能保证公益组织的可持续发展。

2013年1月,互助社升格为互助中心。虽然它注册为非政府组织,但我们以商业方式规划和运营公共福利系统。我们借鉴企业ISO管理体系,编制质量手册,梳理各部门、各项目之间的关系,让每一项活动都能够定岗定责。财务上,每年活动支出60万元。除了少量政府补贴,其他都是自筹。两年来,我们为社区活动筹集了100多万元,大部分来自社区捐款、外部赞助和采用一对一的方式自筹。

       随着我们社区组织的架构和运营不断成熟,我们也获得南京雨花台区政府的推介。在整个社区治理的框架下,我们也倡导并加入居民委员会、业主委员会、物业公司和社会组织的“四方联动”平台。遇到问题,四方坐下来会谈,共同商讨解决方法。因此在2014年,我们翠竹园社区获得国家级“全国社区治理和服务创新实验区”。

主动参与,互相帮助

       社区营造的核心问题是参与。解决了居民参与,其他就不是大问题了。但让居民主动参与社区营造,需要有一个逐步引导、学习、实践的过程。通过开展活动来学习怎么开会,怎么来谈论问题,怎么在很多人出现分歧的时候达成妥协和谅解。这些都必须要学,而且要交学费。

基于每一项活动,我们从业主的角度鼓励和吸引大家参与其中。比如社区儿童自行车赛,每次需要50多名志愿者,全部来自社区自愿报名,居民共同参与,积极性高,易操作,受认可。

       近两年来,每年筹办新年晚会,分策划组、宣传组、后勤组等角色,都由几十名社区志愿者分担,大家提前两个月筹备,开会商讨、执行,自办晚会搞得有声有色。所以,社区的活动都尽可能鼓励、发展社区居民参与,尤其是社区大型活动。只有在单项的专业活动上,我们才会根据活动特性借助一些外部资源,比如“小小建筑师”项目的志愿者,来自我的母校东南大学建筑系。

其实活动只是社区建设的一种形式,并不是目的。促进社区居民参与,营造良好健康的社区环境是最终目标。比如网球俱乐部起步的时候,一些业主受到启发,可以聚在一起推出象棋俱乐部、二胡俱乐部等。组织建设也是如此。

       社区营造最看重的是鼓励人们从自家走出来,推动从传统家族式社会向现代社区社会转型。通过人人参与互助,社区居民的自主意识也不断提升和成熟,逐步从被动到主动,从接受惠利到乐助参与。

事实上,过去社区参与公共事务基本上是由政府、物业或业委会主导,社区居民被动参与。我们互助协会成立后,一切都在社区公开发布,引导大家思考、讨论、参与:为什么要这样做,有没有更好的方法?比如社区服务中心的改造、儿童公园的开发、围墙和门禁系统的维护等。,会被大家充分考虑并积极提出自己的意见和建议。

       经过几年的积累,居民参与的公共意识很大提高。以某次业委会改选为例,业主都自发加入选举,并要求改选筹备组中应该有业主代表,一个小时内就召集了四十几名业主签名,以向居委会表达共同诉求,后成功增补了3名业主代表进入筹备组。

社区组织,自治家园

       我们的社区活动,以本社区人员为主,辐射到周边社区。比如,翠竹园社区的网球大赛,虽然有南京其他社区的人来打,但参赛的70-80%选手是本社区的业主。

互助取向是一种典型的社区组织,有别于社会组织。社会组织提供专业服务,如网球教练、按摩和养老护理服务。社区组织想要的是信任和参与,即遵循“信任、参与、承诺、互助”的八字方针。

       同时,社区组织也接受业主反映的问题,协调化解矛盾。比如,社区里一家培训公司携款跑路,业主们向物业索要赔钱,物业也倍感委屈:“我们房租都没收到。”授课的老师来了,也说:“我们也被骗了,工资还被欠着。”这事没人管,互助会就站出来协调,请物业提供场地,重新召回老师,在社区进行募捐,资助后续课程,顺利解决了问题。

两年前,有业主担心我会离开小区,互助社就停了。一年前,我逐渐从各个俱乐部的管理层退休,现在我的角色是协调,每周定期召开一次会议,协调社区各方关系。现在反而社区越来越好,我的顾虑也消除了:目标一旦明确,在发展事物的过程中,根据实际,抓住主要问题,不断完善,形成机制,自然会向好的方向发展。

       现在翠竹社区的幸福感大大提升,每个人出去,都可以自信地说:“来我们社区做邻居吧。”房屋的价值也相应提升,每平米高于周边三五千元。小区里人气越来越旺,人们走在小区,碰面了彼此都会相互打招呼。而我自己这么多年做下来,认识了很多朋友,获得了尊重,这些都非常珍贵。现在上海、广州等地方,都有人来我们小区交流,南京很多小区,也开始学我们的模式做社区营造。

通过社区建设和相互参与,我们丰富了社区生活,为那些愿意帮助和希望得到帮助的人搭建了一座值得信赖的桥梁。未来我们会继续努力,希望在社区实现自我管理和全民教育的可能,建设一个充满活力的公益文化社区。

       我们也希望这种模式能推广到全南京甚至全国有需求的社区,为更多人营造一个美好的家园尽一份力。

点击展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