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养     

护苗行动 习大大全方位的“护苗行动”

2022-02-16 06:50营养

2014年5月30日,习近平来到北京市海淀区民族小学看望孩子们。

2013年5月21日,习近平前往四川庐山地震灾区,向受灾群众表示慰问。“爷爷!”一岁半的罗俊成一边喝奶一边噘嘴亲吻习近平。这时,习近平笑着摸了摸罗俊成的脸,吻了他一下。

2013年12月28日,习近平在北京月坛北路庆丰步子铺吃午饭。和家人一起吃饭的袁宝孩子跑到习近平说:“Xi爷爷好!”Xi笑着问袁宝:“你多大了?”“五年零八个月!”小袁宝说。“它又高又壮。快来照张相!”有人带着相机离开了这个温暖的时刻。

两个无意的小举动显示了习近平对孩子发自内心的爱。“希望孩子们能更好地成长,更好地工作,更好地生活”,这是习近平在2012年11月15日中国共产党新一届最高领导层首次集体公开亮相时的讲话。

“让孩子成长得更好,是我们最大的心愿。”2013年5月29日,习近平主席在北京少年宫参加“快乐童年放飞希望”主题团队日活动时,再次强调“党和政府要时刻关心各族儿童,努力为他们的学习成长创造更好的条件”。习近平还表示,要坚决防止和依法打击损害儿童权益、损害儿童身心健康的言行。

作为国家领导人和普通父亲,习近平致力于未成年人的成长和教育。近年来他对“保苗”说了些什么?

对孩子们说:幸福不是毛毛的雨,你们应该从小学习和创造

中国各族儿童应该从小就学会做人、立志、创造。

从小学会做人。世界上最难的是如何做人,如何做一个好人。做一个好人,要有道德、有知识、有责任,坚持以德为先。你们现在都是树苗,品德的培养需要丰富的营养和肥沃的土壤,才能茁壮成长。我们现在培养的品德越好,将来就能做得越好。

要从小学会下定决心,野心是人生的灯塔。一个人要想有所成就,必须有自己的志向。一个人可以有很多野心,但人生最重要的野心应该与祖国和人民联系在一起,这是人们具体野心的底盘,也是人生的脊梁。

从小学会创造。幸福不是毛毛的雨,幸福不是免费的午餐,幸福不会从天而降。世界上所有的成就和幸福都来自劳动和创造。从现在开始,你将努力成为努力学习、自觉工作、勇于创造的小标兵。

对父母说:如果你不是教父,你必须先学会做人

“孩子不教了,爸爸过了。”家庭是未成年人接受思想道德教育的第一课堂,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在成龙身上找孩子”“在凤凰身上找女人”是无可非议的,但孩子要想成为人才,首先要学会做人。

没有美德的人走不远。没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思想修养,即使有丰富的知识和渊博的知识,也很难成为大成功。引导家长改变重知识轻道德的倾向,在关注孩子学业成绩的同时,关注孩子的思想道德教育,促进孩子全面发展。父母的一言一行在孩子眼里都是无形的示范,要注意自己的良好品行,让孩子在健康、最新、温馨、和谐的家庭环境中成长。

对学校说:德育要优先

学校是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的主渠道。要不断转变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观念。学校教育要把德育放在首位。德育应建立责任制。如果不赋予德育一定的地位,就无法吸引最优秀的教师从事德育工作,就无法提高德育水平。

现在的特级教师有多少从事德育工作?我认为它很小。可以说,现在从事德育工作的教师地位并不高。要想方设法提高德育教师的地位,让更多优秀的教师愿意从事德育工作。

对政府说:认真实施影响亿万家庭切身利益的民心工程

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涉及亿万家庭的幸福。事关群众的根本利益。让孩子健康成长是很多父母最大的心愿。当前,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面临许多新情况、新问题,市场经济发展中的负面因素给未成年人健康成长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互联网、手机等新兴媒体传播的一些腐朽落后的文化和有害信息,对未成年人成长产生不良影响;在党风、政风、社会风气等方面存在一些消极腐败现象,以及假冒伪劣、诈骗盗窃、封建迷信、“黄赌毒”等丑恶现象,直接危害未成年人身心健康;一些消极的社会因素甚至诱发青少年犯罪。

孩子的健康成长牵动着亿万父母的心。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具体到未成年人的培养,就是为他们办实事、办好事。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涉及方方面面。无论哪个部门涉及青少年教育问题,都要纳入自身工作范围,统筹安排。党委政府要加强领导,群众组织要发挥大作用,形成联合治理的局面。

对社会说:努力为未成年人提供丰富多彩的精神文化产品

一个民族文明的进步是在一代又一代人的传承和发展中形成的。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状况直接关系到我们国家和民族未来的精神面貌。未成年人工作事关未来事业,是决定中华民族综合素质不断提高的基础性工作。只有“从娃娃抓起”,才能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打下坚实基础。

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不是权宜之计,而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战略任务。要从培养未成年人爱国情怀、远大志向、文明习惯和良好品质的基础性工作入手,真正把它作为精神文明建设的重中之重。

现在有一个现象值得关注,那就是低俗化和成人童谣的现象比较突出。古诗词中也有随意变化,随意编“脱口秀”的。孩子辨别是非的能力不强,抵御诱惑的能力也很弱。童谣是否健康,关系到孩子的“精神空和“心理空”,对孩子的成长有着深远的影响。60年代出生的孩子从小唱着《向雷锋好榜样学习》《让我们摇摇橹》,深受革命传统教育和奉献精神的影响;70年代出生的孩子伴随着《唱笑》《小螺丝钉》的歌声长大,表现出劳动的简单和追求幸福的自信;80后的孩子在《失落的手帕》《小男孩》的陪伴下自由成长,天真灵活的天性得到充分发挥。

现在的孩子思想成分远比我们想象的复杂。另一方面,也说明现有的儿童文学和儿歌不能满足儿童思想发展的需要。必须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努力为未成年人提供丰富多彩的精神文化产品。

点击展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