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养     

赵州 赵州往事:1940年前后冀中六地委印制的“入党誓词”发现记

2022-02-10 16:57营养

今天在家翻阅老照片,翻出来一张1940年前后冀中六地委印制的“入党誓词”。这份“入党誓词”现在珍藏在河北赵县组织部。这份红色文物的持有者叫宋增印,他1939年秘密加中国共产党,此后,“入党誓词”一直带在身边,直到他2006年去世前才交给儿子保存。

“入党誓词”发现记

2011年,我还在赵县县委宣传部工作,负责新闻报道。春天的一天,我突然接到沙河店村老干部顼国成的一个电话,他说:“俺村发现了一份革命文物,是一份抗战时期的入党誓词,快过来看看吧!”电话那端顼老先生的声音透着急切与兴奋。撂下电话我们驱车来到位于赵县南端的沙河店村,在村干部的带领下找到了“入党誓词”持有者宋增印老人的家。

宋增印的大儿子宋振杰和次子宋振军热情地接待了我们,并向我们展示了这份保存完好的入党誓词原件。这份誓词长约五十厘米、宽约三十厘米,最上端为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和毛泽东五位伟人的头像,两侧各有一面印有镰刀、锤头、五角星的党旗,下端写有当时的共产党员入党誓词:一、终身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二、党的利益高于一切。三、遵守党的纪律。四、不怕困难,永远为党工作。五、要做群众的模范。六、保守党的秘密。七、对党有信心。八、百折不挠,永不叛党。落款是冀中六地委。据考证,这份入党誓词大约是在1940年至1946年期间,由当时的冀中六地委印制的。近七十年过去了,这份珍贵的入党誓词虽然纸张泛黄,字迹却依然清晰,色彩明亮。一份泛黄的入党誓词,见证了一段辉煌的历史,蕴藏在入党誓词里的故事,激励着人们牢记党的宗旨,永不懈怠。

宋增印早年给开明绅士赶马车

沙河店村地处赵县和宁晋县交界处,是具有光荣传统的革命老区,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初期就在沙河店村建立了党的秘密组织。1914年,宋增印就出生在这个村。当年,宋家有薄田几亩,还与邻居共有牲口、耕犁等生产工具,家境自给自足,宋增印本人也入私塾念过几天书。

知书明理的宋增印1939年1月份秘密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从那时起,他就郑重接过了党组织交给他的那份入党誓词,他把印有鲜红党旗的文件揣在怀里,把誓词牢牢记在心中。受党组织安排,宋增印为赵元宁联合县参议会参议长、开明绅士曹拔萃当车夫,同时兼任情报员。抗日战争时期日伪军炮楼就在他们家胡同口上,离他家二十多米远,日伪军经常出没,谁家查出一个地下党,那他全家都要受到株连。为便于活动,宋增印搬到外面租房住,并化名黄文波。为了党的事业常年在外奔波,家里仅有的几亩薄地也无人耕种,有时回家一次也是急匆匆的,过年时党组织给家里送来粮食等物,以接济窘迫生活。一次党组织秘密召开会议时,他们遭遇了敌人的疯狂搜捕,所幸地下党组织情报员及时进行了通知,他们刚翻过小巷的矮墙,敌人就进入了开会地。

宋增印曾经对儿子宋振杰说过:“这份誓词要是落入敌人之手,命就没了。组织上嘱咐若遇到险情,就先把誓词烧掉。我一直把入党誓词当成自己的命根子,只要人在,誓词就在。”坚定的理想信念,出色的情报工作,让他受到了党组织的器重和充分信任。一听说组织上让他为曹拔萃当车夫,宋增印心里既兴奋又感到责任重大,因为当时,曹拔萃可是赵县城里一位响当当的人物。

曹拔萃将家藏大枪七支、手枪三支献给抗日政府

曹拔萃,名英杰,字拔萃,赵县东杨村人,生于1883年,1967年去世。曹老先生是赵县人民熟知的开明绅士。他在革命事业处于最艰苦的上世纪三四十年代,对内联系共产党、八路军,对外应付日伪地方政府,反动武装,以自己的绅士家庭做掩护,保护抗日将士,不顾个人安危输送青年志士,从事地下革命活动。

1937年秋,日军侵占赵县,他举家避难于西安。1938年辗转回归故里。当时日伪政权业已建立,不少上层人士丧失民族气节投降日军,在日伪政权内充职。一些汉奸多次邀请曹拔萃到县居官,均被断然拒绝,表现出高尚的民族气节。

1939年春,赵县抗日政府成立。一天,县长李旭哲派人动员曹拔萃参加抗日工作。曹拔萃当晚就与李旭哲接了头,表示“愿献出一切参加抗日”,并将家藏大枪七支、手枪三支献出。十月,曹拔萃出任赵县、元氏、宁晋县抗日政府参议长,从此,他家成了党的抗日根据地。曹拔萃参加抗日后,其子在深县伪警备队任队长,曹拔萃便去信命其立即回家,否则脱离父子关系。其子遂脱离敌伪回家,后来抗日政府安排其子到敌工部工作。

1941年3月,白色恐怖笼罩全县。敌伪以“曹拔萃私通八路军”为借口,扬言烧毁他家的房子,并发出缉捕曹拔萃的悬赏令。为确保曹拔萃安全,抗日政府送他到六分区抗日根据地。鉴于他年事已高,专赠马拉轿车一辆,盒子枪一支,配备警卫员一名。给曹拔萃当车夫后,宋增印把曹拔萃的安全当成第一要务。那年,为送曹拔萃到抗日根据地,宋增印赶着大车巧妙应对敌人一路盘查,途经藁城、晋县,把曹拔萃安全送到了目的地。在那个日伪恐怖统治的年代,炮楼、搜查、眼线无处不在,曹拔萃、家人及周边人均不知晓宋增印的真实身份。直到赵县解放后,大家才知道了他共产党员的真实身份。

多年的战友加同志关系,他与曹拔萃结下了深厚的感情,晚年的曹拔萃为了能经常见到宋增印,就暂居在宋增印家的南邻。五十年前,曹拔萃因年老多病,要进城治病,才离开沙河店村,临别时,给宋增印留下一盆迎春花,这棵花至今还生长在宋家院子里。

红色文物“入党誓词”成了传家宝

1947 年,宋增印按照党组织安排回到沙河店村承担起土地改革工作,后一直在家务农。他有四个子女,在他的影响下,他的大儿子宋振杰、大女儿宋振彩先后参加了革命工作,并加入了中国共产党,现都已退休,小儿子、小女儿一直在家务农。据子女们回忆,父亲一生从未向党组织提过任何要求,也不让子女们给党组织添麻烦。

大儿子宋振杰响应中央备耕备战号召,1962年参军入伍,1964年10月在部队入党,后转业到原省轻工业厅工作。大女儿宋振彩因“四清”工作队期间表现突出被组织安排到县饮食服务公司,后随夫调大连工作。宋增印每年都按时交纳党费,就是病重期间还让子女们替他交纳党费,一直以入党誓词严格要求自己和家人。宋增印老人于2006年1月去世,享年91岁,直到去世前老人才从怀中拿出这份入党誓词亲手交给小儿子保存。这份誓词一直在老人身上带了多半辈子,这份值得永久珍藏的“红色文物”,承载着我党光辉历程,是我党一步步走向胜利的真实见证。它已经成为宋家后代取之不竭、用之不尽的宝贵财富和精神力量。建党九十周年前夕,一份珍藏近七十年的入党誓词原件在河北省赵县发现。珍藏这件珍贵革命文物的老党员叫宋增印,是赵县沙河店村一位建国前入党的老党员,这份入党誓词一直装在他胸前,直到他2006年去世前才交给儿子保存。

点击展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