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养     

常任轨 一位“常任轨”教授去留之争:非升即走 多少人能留下 

2022-01-23 23:16营养

关于“永久轨道”教授去留的争论

——对上海财经大学“开除”毛昌轩的调查

8月30日,毛昌轩作为“上海财经大学教师”的身份只剩下最后一天。这位老师是2010年上海财经大学从美国带回来的,已经收到该校人事处的《解除聘用合同通知书》——聘用合同将于8月31日到期,此后学校不再续签。

然而,毛昌轩并没有认识到这一点:“为什么我考试不及格?我离开后学生们会做什么?应该有一个明确的说法。”许多高校采用“永久轨道”制度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它为教师提供六年雇佣期的高薪,并要求高水平的成就。合同到期后,教师要么获得终身教职,要么自动离职,简单来说就是“要么升要么走”。毛昌轩事件看似高校教师“爱栈”不愿离开,其实反映了“永久轨道”制度实施面临的困境。

焦点一:谁负责通过考试?

毛昌轩认为,以他的科研水平和综合表现,完全可以达到学校的考核要求,“考核不及格”的结果是非常不合理的。

“在科研指标方面,《上海财经大学“永久轨道”教师管理办法》规定,教授任职期间需完成一级论文1篇、二级论文2篇、三级论文1篇。我在过去的六年里完成了以上三种类型的论文。分别完成了三篇、四篇、两篇论文,都达到了标准。”毛昌轩说。

在教学和社会服务方面,毛昌轩认为自己完成了基本的教学任务,学生反应良好。他还为学校募集了50万元的社会捐款,应该不会失败。

能否通过考试,对“上”还是“走”至关重要。这件事能由老师自己决定吗?上海财经大学人事处处长程琳表示:“上海财经大学《永久轨道教师管理办法》提出的指标要求,只是申请正规教学岗位的门槛。评估结果应参考海外同行评审,并由学校最终确定。”

记者了解到,上海财经大学的“永久轨道”考核是由教职工组织的,包括很多环节。首先是学院的晋升和正规院系委员会的初审,然后将材料提交给不少于5位海外专家进行同行评审,委员会综合后提出意见,由校长办公会议逐级确定。毛昌轩在海外专家鉴定中表现不佳,鉴定失败。

据报道,不同环节的考核内容各有侧重,是由集体决定是否授予教师固定的教学岗位,而不是一个人说了算。如果海外专家关注科研成果,总统办公会议决策时会综合考虑教学、科研、社会服务等方面的表现,参考之前环节的评估结果。

上海财经大学认为,毛昌轩入校以来的科研成果与其他获得正规教学岗位的教授相比存在一定差距,纵向比较表现也有所下降。学校将统计期刊分为七个等级:“顶级”到“三等”。入学前,毛昌轩在美国发行过“Top”和“A类”,但在校6年期间,发行的不止“B类”和“B类”,却从未发行过“Top”和“A类”。

不过,毛昌轩也觉得委屈:“拿我在上海财经大学6年的成绩和在美国8年的成绩做比较,这是不公平的,不足以成为辞退我的理由。教师的科研能力会有波动,更何况我还有十几篇论文在评审过程中而不得不发表。"

根据《解除劳动合同通知书》,毛昌轩的工资支付至8月31日,社会保险和公积金也支付至8月31日。程林强调,毛昌轩不是“被辞退”,而是学校与他签订的合同即将到期,今后不再续签。“辞退意味着学校会在合同到期前提前与老师解除人事关系,但老师却不是这样”。

焦点二:能留下多少人?

“永久轨道”制度具有早期竞争性选拔、后期职业保护的特点。进入这个轨道的教师,可以拿到高薪,但也面临着高风险和高淘汰率。程林说:“在‘永久轨道’上的教师在市场上享有有竞争力的薪酬,但他们也面临着巨大的考核压力。学校将根据国际标准和程序进行评估。考核不合格的,只能走人。”

“上还是走”的竞争有多激烈?上海财经大学实施“永久轨道”制度12年的数据可以说明这个问题。学校200多名教师已进入“永久轨道”序列。2011年以来,教师合同每年到期,共有71人,其中19人获得正规教学岗位,仅占26.8%;21人考试不合格离职,其余31人在合同到期前自愿终止永久轨道合同或被兄弟院校挖走。

上海财经大学信息管理与工程学院副院长、教授葛冬冬表示,美国名校的终身教职也面临着残酷的竞争。在他博士毕业的斯坦福大学管理科学与工程系,近10年来,几乎没有6到8个研究方向的青年教师通过终身教授的评审,合同结束后不得不另谋高就;美国一所著名商学院的终身教授只有10%通过了考试。

毛昌轩认为上海财经大学“永久轨道”系统的通过率令人难以置信。考试不及格的和合同到期前提前离职的,需要了解背后的过程,总结教训,反思这个制度的弊端,做出改进。

“哈佛、斯坦福等世界顶尖大学并不缺人才,他们的‘永久赛道’通过率数据也没有普遍意义。高校应该更加重视培养教师,而不是无情地淘汰。”毛昌轩说。

就上海财经大学教师引进而言,“非常轨”与“永久轨”齐头并进。年轻医生进来也不用面对那么大的考试压力,工资明显低于“永久轨道”教师。学校主张通过“永久轨道”制度提高教师水平。六年后拿不到正规教学岗位的教师,不能转为“非永久轨道”,必须重新进入人才市场。

很多老师预测不能申请正规的教学岗位,在合同到期前另谋出路;也有成绩特别丰硕的老师,在申请正规教学岗位之前就被其他大学挖走了。程林说:“契约的基本精神包含在‘非升即离’之中。近年来,大部分老师都‘走’得很顺利,也是第一次遇到这样‘吵’的情况。”

要说毛昌轩和上海财经大学“分手”,毛昌轩认为是因为他用真名举报了几位教授的不当行为。“这和我考试不及格,被辞退有直接关系。希望他们受到惩罚,上海财经大学恢复我的教学岗位。

焦点三:导师走了学生怎么办?

在上海财经大学,毛昌轩带来了9名攻读硕士和博士的学生。随着导师合同的到期,学生们担心自己未来的出路。他们已经走完了信访渠道,希望继续得到毛昌轩的指示。这可能是实行“永久轨道”制度的高校普遍面临的问题:高层次导师“离职”是正常的。他们指导的学生呢?

2014年硕士,即将进入博士生第一年的张思佳说:“我的论文是生物统计学领域的,米先生基本上是这个领域最先进的研究员。现在我已经完成了80%的论文。如果我换了导师,我就得重新开始。我以前所有的研究可能都是徒劳的。即使勉强读完,如何保证3年后顺利毕业,而不是被‘穿小鞋’限制?”

上海财经大学研究生工作部副主任、研究生院副院长谢永康表示,随着学校人事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入和人才流动的日益频繁,学校和高校有一系列维护学生权益、保障研究生培养质量的规章制度。

统计与管理学院按照“分类安排、双向选择”的工作原则,对9名学生导师进行了安排:2名明年即将毕业的2012级硕士、博士研究生,如果颜长轩同意继续指导,可以继续指导到毕业;两位2013级硕士甚至学生通过双向选择重新确定导师;4名2014级硕士研究生于9月进入博士阶段,1名2015级硕士研究生处于硕士阶段,尚未进入导师遴选阶段。

毛昌轩不赞成这种让他继续带两个学生的做法,他希望继续把九个学生都带走。他说:“如果学生愿意跟着我,为什么不允许他们跟着我?换导师后,如果继续做原论文题目,之前完成的成绩不会被我拿走;如果改变研究课题,对他们来说是无法忍受的,也是不合适的。”

谢永康表示,学校“永久轨道”制度实施12年以来,教师高离职率已成为教学常态。为了保障学生的权益,学校和学院都有对策,比如采取导师制度,由两名或两名以上导师组成导师组,指导博士生完成毕业论文。

“对于9名学生换导师或者选择导师的问题,学院已经做了安排。如果学生选择统计与管理学院的导师,导师会优先考虑;如果我们学院的导师还是不够指导或者学生有人为障碍,可以选择校外导师组成导师组,学校会支持的。”谢永康说。

  上海财经大学校长樊丽明表示,实施“常任轨”制度以来,一批高层次人才脱颖而出,人才培养质量日益提高,国内外学术声誉显着提升,实践证明这是一项有利于推进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建设的人事制度。尽管实施过程中会遇到一些挫折,但今后仍将坚定不移地推行下去,并在“常任轨”与“非常任轨”的融合发展方面作出更多探索。

点击展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