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养     

植树的意义 听习近平讲植树节的意义

2022-01-16 19:31营养

“末世美好,春风芬芳。”一年一度的植树节让春天更强,让地球更绿。植树节的意义是什么?3月29日,习近平在参加首都义务植树活动时表示:“植树节最重要的意义是树立生态文明意识和理念。”请和“学习中国”一起学习。

图:2017年3月29日,习近平来到北京市朝阳区江泰乡参加首都义务植树活动。这是习近平与少先队员在植树活动结束时的合影。

一、践行绿色发展理念

绿色不仅是生命的颜色,也是人类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谋求发展,必须坚持绿色发展理念。要正确处理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强化生态红线理念,节约集约利用林地、湿地等资源,有效保护生态环境,为子孙后代留下蓝天、青山、碧水的美好家园。“十三五”规划纲要提出:“必须坚持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坚持可持续发展,坚定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现代化建设新格局,推动美丽中国建设,为全球生态安全作出新贡献。”2016年4月5日,习近平在参加首都义务植树活动时强调:“各级领导干部要带头义务植树,在全社会宣传新发展理念,发扬前人种树、后人乘凉的精神。种树、管树,山河绿了,人民生活环境美了。”

植树造林,建设美丽中国。植树造林是增加森林资源的主要途径和生态修复的重要措施,在生态文明建设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习近平指出:“植树造林是实现天蓝地绿、水清的重要途径,是最受欢迎的民生工程。我们要坚持全民动员、全民造林,努力把建设美丽中国变成人民的自觉行动。”为了推广全民义务植树活动,习近平亲自动手实践。不管工作多忙,他都坚持每年清明节前后参加义务植树活动。十八大以来,先后于2013年4月2日、2014年4月4日、2015年4月3日、2016年4月5日、2017年3月29日参加义务植树。习近平指出:“前人种树,后人乘凉。我们每个人都是很酷的人,但我们必须是植树者。”参与义务植树是每个公民的法定义务。每一个公民都要切实承担起植树造林的义务,每一个有社会责任感的企业都要认养、认养、管好一片森林,自觉成为绿化山川、绿化城市、绿化乡村的参与者和实践者,让植树造林成为全民的共同行动。习近平强调:“每个公民都必须自觉履行植树的法定义务。各级领导干部一定要践行自己的行动,充分发挥全民绿化的制度优势,因地制宜,科学种植,加大人工造林,扩大森林面积,提高森林质量,增强生态功能,保护好每一寸绿色。”

图:2016年4月5日,习近平来到北京市大兴区西红门镇参加首都义务植树活动。这是习近平与少先队员在植树活动结束时的合影。

二是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意识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国内外多次提出“两山论”,从根本上改变了“自然资源免费”的传统认识。他指出:“生态文明建设是‘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各地各部门一定要认真贯彻新发展理念,树立强烈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意识,努力迈向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

青山绿水和金山银山是有机统一的。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可以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良好基础,加快发展也可以为生态环境保护提供有力保障。习近平指出:“我们既要青山绿水,也要金山银山。青山绿水胜过金山银山,青山绿水就是金山银山。青山绿水能带来金山银山,但金山银山买不到青山绿水。”“青山绿水,也是金山银山”的科学论断,深刻阐明了经济发展与生态建设的有机统一。这告诉我们,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促进发展。要自觉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决不能以牺牲环境换取暂时的经济增长。习近平强调:“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青山绿水和金山银山绝不是对立的。关键在人,关键在理念。”

青山绿水就是金山银山。保护环境意味着保护财富。如果能把生态环境优势转化为生态农业、生态工业、生态旅游等生态经济优势,那么青山绿水就成了金山银山。随着现代经济社会的发展,对生态环境的依赖性越来越高,生态环境越好,生产要素的吸引力和集中度就会越强。有的地方清新空的空气,宜人的气候,明媚的阳光,卖了好价钱,青山绿水,带来了金山银山。只要坚持青山绿水,就一定能带来金山银山。习近平在《枝江新语》中提出:“很多地方都有很好的生态优势,因为‘绿水去青山相映’。如果能把这些生态环境优势转化为生态农业、生态工业、生态旅游等生态经济优势,那么青山绿水就成了金山银山。”2006年,习近平曾说:“在实践中,对青山绿水与金山银山关系的认识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以青山绿水换取金山银山,没有考虑或很少考虑环境的承载能力,盲目索取资源。第二阶段,我们需要金山银山,但也需要保持绿水青山。这时,经济发展、资源匮乏和环境恶化之间的矛盾开始凸显。人们意识到环境是我们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只有守山才能有柴烧。第三阶段是认识到青山绿水可以源源不断带来金山银山。青山绿水,青山本身就是金山银山。我们种的常青树都是省钱树,生态优势变成经济优势,形成无缝和谐的关系。这个阶段是一个更高的境界。”

图:2015年4月3日,习近平来到北京市朝阳区孙河乡参加首都义务植树活动。

第三,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

生态繁荣导致文明繁荣,生态衰落导致文明衰落。人类既是环境的消费者,也是环境的塑造者。马克思指出:“自然界,只要不是人体,就是人类的无机体。”要树立生态责任感和忧患意识,形成崇尚自然、热爱自然、善待自然、善待自然如己、善待人类的道德良知;要认清人类共同面临的严峻生态形势,摒弃“人是自然的主人”的传统观念,尊重自然的优先性,树立生态忧患意识,关爱美化自然。习近平强调:“生态环境是无可替代的,如果没有感受到,就很难生存。在生态环境保护建设中,必须树立全局观、长远观、整体观,坚持保护优先,坚持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保护生态环境如同保护眼睛,对待生态环境如同对待生命。”

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人类行为与自然环境之间存在互动关系。在整个自然界中,人和自然都处于相应的位置,发挥着相应的有限作用。没有人能超越他的地位,让自然和人类社会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人类在利用和改造自然过程中带来的生态危机日益加深,严重影响了人类的生存和进一步发展。人与自然完全对立,毫无节制地掠夺和支配自然的行为,不仅破坏了自然,而且直接导致自然以自然灾害的形式对人类进行“报复”。恩格斯曾在《自然辩证法》一书中深刻指出:“我们不应该过分陶醉于我们人类对自然的胜利。每一次这样的胜利,大自然都会对我们进行报复。习近平指出:“你们善待环境,环境友好;如果你污染了环境,环境总有一天会对你翻脸,会毫不留情地报复。这是自然规律,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有生态文明才有文明中国;绿色永远存在,中国才会美丽。习近平强调:“迈向生态文明新时代,建设美丽中国,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要内容。按照尊重自然、适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理念,中国将贯彻落实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更加自觉地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将生态文明建设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的方方面面和全过程,为子孙后代形成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空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

点击展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