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     

清水衙门 “清水衙门”何以不清廉

2022-02-23 23:37社会

一项扶贫资金从市到县挪用40%,从县到乡扣除40%;一个小型农机托盘国家补贴2分钱5分钱,农技站扣1分钱8分钱,站长贪3分;对于一个卖几百元的骨灰盒,民政干部也要从15元中拿回扣……扶贫办、农技推广站、民政局……近年来,腐败现象在一些人心目中蔓延到了“清水衙门”。所谓“清水衙门”,习惯性指那些既无实权又无金钱,躲在远离大众视野的后方的部门。但实际上,所谓的“清水衙门”只是民众对现代政府行政的一种传统解读,也是一种明显的误解。本质上,一切公共权力都是一种资源,背后是利益。公共权力的行使意味着资源的配置和利益的分配。也就是说,当权力可以换钱的时候,就有了权力滥用和寻租的可能,“衙门”就不再“清”,衙门里的人也不再“正”。

有人觉得很难理解“清水衙门”的腐败。他们觉得自己权力小,油水少,就算“藏污纳垢”,也不会认真。这其实是一个很大的“误会”!清水衙门虽然权力小,油水小,但里面的官员可以利用外界对他们的忽视,像蚂蚁一样“零敲碎打”。这种“蚂蚁贪欲”的腐败会以其“含金量”让人大吃一惊。比如某市检察院在查处当地博物馆私发部分旅游景点门票时,发现在博物馆管辖的五个景区工作的人员,除一名临时扫地工外,全部参与私发犯罪的只有80多人。博物馆涉及多达57人;某地方某福利院院长在“清水”里捞了13万元;艾薇委副主任、某处办公室副主任利用购买灭鼠剂的机会,贪污受贿、挪用公款30余万元;在某个地方的某个市政绿化部门,看似不起眼的项目官员,实际上因为腐败而“集体倒下”...

  “清水衙门”频发贪腐案带给我们什么警示呢?笔者以为,没有权力的清廉,就没有“清水衙门”之说。权力不分大小,“衙门”不分清浑,只要权力存在,哪怕是微小的权力,也有腐败的可能。而失去有效的制约和监督,不论是“权重衙门”还是“清水衙门”,权力都容易被滥用。

点击展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