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     

向海洋 中国海洋事业发展回顾:从海洋大国向海洋强国迈进

2022-02-23 21:07社会

中国既是陆地大国,也是海洋大国。党的十八大提出建设海洋强国的战略目标以来,我国推动海洋经济向质量效益型转变,依靠海洋科技发展突破制约海洋开发保护的瓶颈,统筹谋划维护国家海洋权益,从海洋大国向海洋强国稳步迈进。国家海洋局数据显示,2013年,我国海洋经济发展连续多年保持良好增长态势。全年海洋生产总值突破5.4万亿元,比上年增长7.6%。海洋生产总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9.5%,中国涉海就业人数已达3513万人。

国家海洋局表示,“十二五”期间,要努力实现全国海洋生产总值年均增长8%,2015年占国内生产总值的10%。增长质量和效益明显提升,新增涉海从业人员260万人,海洋科技成果转化率达50%以上,海洋科技对海洋经济贡献率达60%以上。

2012年6月,随着载人潜水器“蛟龙”号在马里亚纳海沟成功下潜至7062米海底并开展作业,中国已具备载人到全球99.8%以上海底进行作业的能力。2013年,“蛟龙”号成功发射试验应用航次,迈出作战运行第一步。

2014年4月,中国第30次南极科学考察在极地科考船“雪龙”号上取得胜利。在160天的考察中,257名科考队员圆满完成了30项科考任务和15项后勤保障任务,建立了中国第四个科考站——南极泰山站,进一步拓展了中国南极考察的广度和深度。

近年来,中国组织了多次海洋科学考察,在太平洋和印度洋获得了大量有价值的调查数据和样品。中国在西北太平洋申请的3000平方公里富钴结壳勘探区已获国际海底管理局批准。随着海洋经济创新发展区域示范的顺利实施,以及海洋科技创新的不断深入,我国正在逐步突破制约海洋经济发展和海洋生态保护的技术瓶颈。

国家海洋局局长刘次贵表示,下一步将做好海洋科技创新总体规划,重点突破深水、绿色、安全的海洋高新技术领域,加强海洋经济转型过程中急需的核心技术和关键共性技术的研发,同时深化海洋和极地科研工作,提升我国深海科研水平。

当前,海洋已成为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纽带,在国际经济、军事和科技竞争中的战略地位更加明显。《中国海洋发展报告》指出,中国在维护海洋权益方面面临的斗争形势尖锐复杂。“日本不断在钓鱼岛问题上挑起和制造事端;菲律宾无理纠缠于恶作剧礁问题,坚持推动南海问题司法化。中国海洋权益保护战线扩大,难度加大。”报告说。

“所有这些都要求我们不断提高驾驭海洋的能力,更有效地维护和扩大中国的海洋权益。”刘慈贵说。

2013年,国家海洋局完成了东海200海里以外大陆架划界专题报告,向国内外宣传了中国钓鱼岛和南海的位置。国际组织审查并批准了提交的10项潜艇命名提案。

“钓鱼岛海域继续保持有效常态化维权巡航,黄岩岛得到有效管控,热内礁、恶作剧礁海域有效执勤。自2013年8月中旬以来,中国海警船队继续在康贝和南康浅滩水域进行巡航监测。”刘慈贵说。

据国家海洋局介绍,2013年,中国政府公务船完成维权执法定期巡航36次,海上巡航262天,覆盖中国管辖的全部海域。其中,对我国南沙群岛18个被占岛礁进行了接近观测,巡航编队进入钓鱼岛领海进行50次巡航。

  “我们爱好和平,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但决不能放弃正当权益,更不能牺牲国家核心利益。”刘赐贵表示,将着力推动海洋维权向统筹兼顾型转变。既要维护我海洋权益,又要坚持用和平方式、谈判方式解决争端,努力维护海上的和平稳定。

点击展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