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     

南京出租车叫车电话 市政厅 南京出租车老师傅:专车是出租车司机华丽转身的机会

2022-02-23 16:08社会

在南京火车站等出租车的乘客。CFP数据

       我先说一下南京的行业概况。

8月,扬子晚报报道了一则南京出租车行业的数据。共有11732辆出租车,从8月到12月,又增加了200辆出租车。目前南京有这么多牌照。从业人员约2万人,其中90%以上是加载出租车软件的出租车司机。一般我们中午在餐厅吃饭,第一个要聊的就是今天中午接到了多少订单。“双12”期间,我一共抢到了15个订单,一般在3-5个左右。一天之内,有很多出租车使用出租车软件,尤其是快出租车。那时候起步价是免费的,那一天是我下半年接生意最快的一天。

       2014年底,南京有一次特别大的卸载风波,全国的媒体都在看南京。这次事件影响特别大,造成了行业内的司机形成两个对峙的势力。一方面说,专车运行以后,抢占了出租车的市场,导致我们的营收水平下降。另一方面,包括我在内,觉得这是一个谬论,卸载打车软件,是把司机自身的营收水平降低了。去年在南京,短短一年的时间,下载注册打车软件的司机,能达到90%以上,接单增加收入的水平最少在1000元以上,尤其在主城区之外使用打车软件的,城市在不断地外延,我们出租车的盈利半径也在扩大。

南京没有空的退票费。不像上海,15公里以上贴50% 空贴纸,南京不贴。比如一辆车跑到城市外围,比如江宁、运河、江北等。,然后回到市区,往往会是空。出租车软件改变了这种情况。对司机和乘客来说,经过今年思维方式的转变和出租车手段的革命,工作和出行方式也发生了变化。比如很多出租车司机,包括我在内,以前在距离主城区20公里的时候会觉得不自在,因为他们可能空,但是现在我们通过出租车软件找客户更容易了。因为在那些偏僻的路段,乘客通过出租车软件更容易找到我的车。出租车软件平台可以改善出租车的日常运营,带来收入增加的可能。

       还有一件特别让人唏嘘的事。我来自南京中北,是全市最大的出租车公司,中北客服叫车电话是96805。2013年之前,在嘀嘀和快的两家进来之前,每天的电话叫车量达到5000-7000次,如果天气糟糕,我们的叫车量会突破1万次左右。而到了2013年6月底,我们一家公司的叫车量,已萎缩到每24小时电话只有200个,其中还包括大量表扬、投诉、寻找失物的电话,真正要用车的电话,已被电子商务占领了,司机从96805这个平台接单子的可能性已经很小。这种方式已经彻底颠覆了市面上的打车一族的习惯——原来是扬召的,后来通过电话叫车,现在是通过打车软件来约租车了。

记忆中还记忆犹新的是,2013年7、8月,在南京的路口、机场,电商拼命推出租车软件,有司机不同意。2013年底,在让市民免费打车的活动之后,整个市场发生了变化,出租车不见了,这一切都来自出租车软件。一开始司机在工作平台时,一部手机不够用,两部不够用,三部不够用,对一线司机影响很大。

       对出租车从业者:促进华丽转身

我在客运管理处做兼职老师,为一线司机提供培训服务。我做兼职教师已经八年了。2012年新出租车司机来参加培训时,每年培训总量约4500-5000,非常稳定。2010年到2012年期间,每年都有这么多人加入,这是正常的新陈代谢。然而,2013年后,受训人数突然减少,尤其是2014年,受训总人数不到3000人。行业原有的后备人才去了哪里?

       2013-2014年,南京市为了举办青奥会,扩容了3000辆的中高档汽车。我是一个出租车司机,感觉到,在出租车扩容的过程中,一个优质市场被冲垮掉了。被冲垮的原因是,一方面政府不能贸然起价,要迎合市民的出行需要,扩容了车辆。但在管控的情况下,扩容了3000辆车,意味着什么?原先就9372辆车,突然增加3000辆,就是增加了1/3,这么大的扩容幅度,直接导致业内的司机收入水平下降。出租车数量增加,迎合了一般市民的出行需求,但从业者的收入水平反降不升。在近十年,出租车司机为达到每月4000-5000元的收入水平,要把更长时间、更多体力耗在出租车上。但当3000辆出租车进入市场后,原有的平衡又被彻底打破了,原先准备进入这个职业中的人群也就悄悄远离。

政府不可能为了增加一小部分出租车司机的收入而大幅提高出租车价格。电商进来后,我觉得好像看到了一种可能。在管制制度下,为了满足市民的出行需求,地方政府大幅扩充车辆,增加出租车牌照数量。看似迎合了城市的发展,壮大了出租车队伍,但收入的减少导致从业者的气馁。

       整个城市范围内,以一技之长驾驶车辆谋生的,实际不外乎三种人:一是正规军,即出租车司机;另一方面是租赁车辆,我讲的租赁车辆,是到企业里,比如某个开发区或者化工园等,以租赁的形式,为企业员工上下班开车服务,这是一个分流的业务渠道;更多司机也会去选择从事黑车生意。不光在南京,我相信在其他城市也一样,黑车数量肯定比出租车数量更多。

从一线出租车来看,出租车软件和专车都进来了。这三种人如何才能正常有序的像水一样流动?它可能是未来电子商务最重要的起点。

       因为收入下降,我们正规军的一线出租车司机里头,城里人不干了,让郊区人干,郊区人不干了,让外地人干,从业者都出逃了。出租车司机要转型,但没有其他技能,只能开车,开车有其他路径吗?让我何去何从,还不是只能开出租车吗?有的聪明人开黑车,开黑车被抓,还是要返回业界。

现在有专车,但没有专车这种运行模式。我在南京,可能是江苏省第一个在微博坐车的人。我三年前就开始做了。汽车接触到大量的商务人士,在传统的招聘市场很难见到。甚至有上海的客户直接打电话给我,说你会去银号的火车站和机场接我,他们会把我的车打包一两天,所以他们比普通市民出行更频繁。赵遇到这样的客户?

       这样的客户,曾经跟我提过:殷师傅,你的出租车能否把车顶上面的顶卸掉?我包你的车去紫金山庄这么好的酒店,我让我重要的客户坐你的车,你有一个顶,我得不好,影响我的形象。你这个车,虽然搞得很干净,但你哪怕是开一辆自己的车也好,我给你加钱,没有任何问题。

在我看来,高端客户隐藏在租赁市场。我以前有很多这样的客户。这些业内的司机在做促销的时候可能不会接触到这样的客户。当出租车软件进来的时候,他们可能会更多地接触到这群人。但这不是主要的。

       顺着这条思路看,目前政府扩容车辆后,导致我们收入水平下降,当地的司机要转型,但他只有一技之长。现在专车出来以后,很显然,潜在的从业者是我们出租车司机。

在以开车为生的总群体中,正规军可能占比不大,但黑车司机占比很大,可能是2/3,也可能是一半。大家有没有想过,通过专车的形式,让我们的司机拿到原来黑车的份额,让现有的有专业资质、有经验、有敬业精神的人以电商专车的形式充实团队?同时可以彻底淘汰一些连路都不懂,没有专业素质的人。

       换句话说,黑车那一部分司机也可能转向这条路径。专车的模式,如果是在我们的法律框架内,黑车进来,以专车形式进行运营,以我们出租车的模式进行并轨发展,是不是能逐步为地方政府解决一个难题呢?5年、10年,出租车都覆盖不到远郊需求,黑车群体越来越大,反过来,通过专车慢慢介入,由专业司机进行操作,可能会纳入主管部门的体系之下,不是把多年来黑车的问题也解决了?

出租车软件进入南京一年多,发生了颠覆性的革命。换句话说,专车来得太快,有可能在半年或一年内彻底颠覆整个出租车市场。

       对出租车公司体制的可能影响

这种模式会给我们整个出租车系统带来什么样的结果?现在没有接班人,也招不到司机。相反,这些退休司机的华丽转身,可以推动专用车的发展,与出租车模式并行运行。然后它为出租车公司提供了许多降价、优化和改进系统的机会。

       全国范围内,出租汽车的体制走到死胡同了。以南京为例,交20000元保证金,就可以把一辆车让你开,每个月交一定租金就可以,这是行业指导价。但南京现在是什么样的模式呢?出租车公司招聘的驾驶员,以10+2或12+2的模式,变相向司机拿了巨额首付款。相当于你去买车,每个月收你8000元份子钱,这是白手套白狼。这加重了司机的负担。

相反,司机的收入水平随着城市的扩张和工作年限的增加而降低。我已经工作了18年。七八年前,我的月收入肯定是七八千元。目前,为了实现5000元的收入,营业时间可能超过15小时。这是我一直非常担心的事情。我说这个生意不能再做了,需要转型。在我看来,转型的路径在哪里?我是高级职业出租车司机,所以我不可能开黑车。我的路在哪里?只有一辆专车。

       这只是我一个人的想法吗?错。现在风波出现后,本地的南京司机就已经一边开出租车,一边把自己的私家车加入到这个队伍来,我很多的朋友都已经开上了专车。合同要到期,我不干了,要开专车了。这是一个普遍的趋势,可能是将来我们专车发展的路径。关键是人的因素,谁抓住了这个因素,就解决了问题。出租车公司还要抓人头,要来开现在没有人开的车辆,去年7、8月份已经曝光了,南京中高档的出租车在那经受风吹雨打,没有人来开。

2015年,南京9000辆普通出租车大面积升级,5年合同期结束。我预测,这9000辆出租车中,30%的司机会逃离。30%的司机,加上其他不做的人,算5000人。这五千人的逃生路线在哪里?就像我刚才说的,开车是唯一的技能。这5000人是不是像以前一样以租赁的形式开到开发区?不,没有地方容纳这么多人。要不要他开面馆,开重庆面?也不可能。

       他们是要拿起方向盘的,最终拿起方向盘的人,有序地把他引导到专车队伍中来,可能直接导致各大公司自行降价。可能首先改变的是以罚代管的模式,一个小小的投诉,罚你500块,让你停车3-5天。这是要首先改掉的,公司首先是管理上要进行优化,要吸引人,要把租金放下来,管理人员的后续服务要跟上,对车辆保养或维修都要陆续跟上。这就是电商引导的司机的水的流动,对我们本地出租车行业有序发展的促进。

电子商务就是所谓的断路器,是一种动力。这是一个被监管了10多年的垄断行业,很难撬开一条缝。作为一个从业18年的人,我觉得这是一种希望。我说我要走了,我需要转型,给这些还在这个行业的司机带来希望。我不能给他们带来希望。我只能寄希望于电商和出租车模式并行后的反应,这样我们公司或者系统才有机会优化和完善。

点击展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