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     

金融业服务实体经济 金融业蓄积服务实体经济新能量

2022-02-18 11:13社会

经济繁荣,金融繁荣;经济强,金融强。《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的建议》对金融业发展作出了一些安排,全文16次提到“金融”。在双循环新格局下,由内而外、由内而外的推进是激发战略有效性、促进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对此,金融如何提高质量和效率,服务实体经济?金融业面临着怎样的发展机遇和空?

科技赋权

积极拥抱数字化转型

“十四五”期间,金融业对服务国家重大战略和经济社会发展寄予厚望。

中国银保监会表示,要发挥金融支持和促进科技创新的作用,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两新一重”、先进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等重点领域的支持力度;加强对民营企业、小微企业、“三农”等薄弱领域的金融支持,推动金融机构向实体经济合理让利,增强金融包容性。

要更好地服务新发展格局,金融业必须加快转型,推动数字化转型是关键。

中国邮政储蓄银行党委副书记、行长郭新双在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例行新闻发布会上表示,邮储银行高度重视数字化转型,每年科技投入约占营业收入的3%。未来将进一步发展金融科技,充分发挥数据的带动作用,加快运营机制的敏捷重塑,聚焦商业模式的智能化再创造,推动生态系统的协同建设,优化金融消费登记系统,增添更多优质互联网环境,以数字化方式为城乡客户提供更好的金融服务。

展望“十四五”,郭新双表示,邮储银行将充分发挥自身独特优势,通过机制创新、模式创新、产品创新、技术创新,提升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进一步加大对城乡协调发展的支持力度。

双循环发展需要金融业数字化转型,以金融科技驱动产业增长,赋能各类企业特别是小微企业更好融入双循环新发展格局。

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会长李东荣认为,在数字化转型过程中,金融业要坚持“金融为民、科技为善”的理念,推动金融科技应用从营销客户向风险管理、流程管理、生态运营等核心环节渗透,实现普惠金融服务在直接性、适当性、匹配性等方面的边际提升。

网商银行正在践行这一理念。不久前,网上商户银行首次利用卫星遥感技术解决农村金融问题。“全面商业化的第一步是在全国690多个涉农县区率先推广这项技术,覆盖全国三分之一的涉农县区。试验期间,已有5万多名农民使用并受益。”网商银行相关负责人告诉《中国经营时报》记者。

农村信贷支持也是如此。“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卫星遥感的技术突破将为农村信贷打开新的空空间。我们认为,卫星遥感、云计算、人工智能和区块链技术的魅力不在于深度,而在于温暖。我们将努力让更多技术走出实验室,进入领域,解决社会痛点。”网商银行行长金小龙说。

金融技术的发展始于技术,由数据激发,系统稳定,由价值观形成。中国人民银行科技司司长李伟近日表示,服务实体经济、造福企业为民是金融科技发展的初心,要在坚持诚信创新的前提下,发挥好金融科技的加速器和催化剂作用。

服务实体经济

全面提升服务效率和水平

在“加快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国家战略指引下,金融业迎来了新的发展格局。服务实体经济,完善普惠金融服务,增强金融科技实力,不断深化改革创新,将成为金融业新的发展方向。

“三年内,微众银行将在新基建、生物医药、现代农业、智能制造、清洁能源、新材料、现代交通等30个重点领域为产业链提供数字化金融支持,支持连锁企业带动产业链。提高稳定性和竞争力,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微众银行相关负责人在接受采访时表示。

值得注意的是,郑州银行针对民营和小微企业特点,制定了支持民营企业的“白名单”,加大减费让利力度,推出了“普惠金融、小规模、去担保”方向的多种创新产品。此外,郑州银行探索科技产业融资模式,加大产品创新力度,优化科技产业金融服务体系,支持科技产业发展。在精准支持方面,加强科技金融工作对标先进同行的调研交流,优化科技金融发展模式。

国内大循环形成过程中的消费扩张和升级,为零售转型提供了机遇。北京银行提出顺应“十四五”期间全面促进消费的趋势,依托坚持扩大内需的战略基础,重点支持消费市场发展,加强零售银行业务布局。同时,坚守城商行定位,停止依赖“大项目”和房地产,深化普惠金融,进一步提升服务小微企业能力。数字化转型下,科技赋能被用来挖掘零售和普惠小微企业的增长极。

金融机构创新产品、精准服务实体经济离不开政策支持。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司司长孙国峰日前在国务院政策吹风会上表示,人民银行将做好跨周期政策设计,引导金融机构按照新发展理念加大对相关领域的支持力度,持续增加小微企业初始贷款、信用贷款、不还款贷款,以创新驱动、高质量供给引领和创造新需求。

融入新发展格局

为双循环经济发展增添动力

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易纲表示,中国经济深度融入全球经贸体系,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要背景。建设更高水平的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应有之义。进一步开放金融业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必然要求。“新发展格局要更好地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和资源,实现更强更可持续的发展。”

当前,金融机构抓住新发展格局带来的新机遇,将自身发展融入双循环格局。

对于未来发展,浦发银行行长潘卫东表示,浦发银行将继续深化改革创新,更好地服务国内国际双循环,促进相互进步。抓住《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签署带来的机遇,扩大多边贸易投资,加快推进本外币一体化跨境资金池等各类创新业务,提升综合跨境金融服务能力,全面满足境内外客户跨境金融需求,推动国际贸易投资自由化便利化,助力“一带一路”倡议进一步推进。

面对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带来的机遇,中信银行党委委员、副行长谢志斌表示,要以改革创新支撑发展,以发展带动改革创新,形成以市场为导向、以价值创造为基础、释放组织活力、形成共同发展合力的制度优势和结构能力。加快轻资本转型和数字化转型。做好风险防范化解、客户深度管理、重点领域拓展。

新发展格局的金融支持需要多方努力。一方面,要引导金融科技健康发展,带动产业增长,赋能各类企业更好融入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另一方面,推动高水平金融开放,引入国际金融资源参与双循环。

“蹄正稳步推进中国金融市场高水平开放,有望加速缔结中国与全球体系互利共赢的新纽带。”工银国际首席经济学家兼董事总经理石成表示。

“新一轮金融开放给中国金融市场和金融服务业带来了机遇。”中国建设银行原董事长、党委书记王洪章表示,一方面,外资金融机构的进入将引入外资金融产品,提高金融市场的交易量和流动性,提升为企业和个人提供的金融服务质量;另一方面,优化竞争结构有利于加快中资金融机构转型,提高效率,同时通过引入外资股东风险控制制度深化与外资金融机构合作,也有利于提升中资金融机构水平。

点击展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