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     

纳西族 纳西族简介

2022-02-17 23:25社会

纳西人的主张因方言不同而不同:丽江等地称自己为“纳西”,宁蒗、四川盐源称自己为“纳里”、“那鲁”或“那恒”。根据纳西族的分析,“那”是“伟大”或“高贵”的意思,“xi”、“汝”、“恒”是“人”或“家庭”的意思。1954年,经国务院批准,“纳西族”根据民族意愿被命名为普通民族。

纳西族有自己的语言。纳西族的西部方言是基本方言,丽江县大研镇的发音是标准发音。在纳西族悠久的历史中,有两种语言,东巴和格巴。东巴文是纳西族在1000多年前创造的一种象形文字,是当今世界上唯一还在民间流传的活的象形文字。

与云南大多数少数民族一样,纳西族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不平衡。早年,丽江纳西族聚居区是封建地主经济,出现了资本主义工商业;香格里拉的一些地区还保留着领主经济的残余;宁蒗基本上还处于封建领主的经济阶段,维持着二元婚姻和母系家庭的残余。

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纳西族创造了各具特色的灿烂文化,形成和发展了自己的宗教信仰和习俗。纳西族东巴文化在云南各民族中独树一帜,是纳西族的骄傲。比如东巴,对于研究比较文献学和人类文化史有很高的学术价值;一方面,《东巴经》保留了许多古代文字,是纳西族语言与其他相关语言进行历史比较的极好材料;另一方面,它记录了大量的纳西族古代文献。

随着东巴文化的发展,纳西族学习和吸收了其他民族特别是汉族的先进文化,丰富了自己的文化艺术传统和内容。明代以来,以丽江土司为首的贵族领主最早接受中国文化,大多会写诗会写散文。比如穆公曾经写过《雪山诗选》,穆曾写过《云淡墨清》等诗。

纳西族一般生活在坝区、河谷和半山区。坝区民居多为土木结构瓦房,格局为“三室一照墙”,而山区多为木板覆盖的低矮木结构建筑。在纳西族的婚姻家庭中,大多数地区实行一夫一妻制。在过去,父母掌管婚姻,婚前可以自由社交。宁蒗泸沽湖周边的摩梭人,至今仍有母系家庭和双重婚姻。随着《婚姻法》的实施,一些古老的婚俗也在逐渐改变。

纳西族人能歌善舞,在生产劳动和民族节日中经常有群众歌舞活动。古老的传统歌舞曲调有《喂麦达》、《活瓜桂》、《雅好里》、《哦热》等;民间乐器主要有葫芦笙、竹弦、直笛等。

纳西礼仪与禁忌

纳西族人热情豁达,有知书明礼、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

纳西族的禁忌主要包括:

除夕夜不洗脚,除夕夜不洗筷子。避免陌生人在正月初一早上进入家中

避免在家里和村子里唱“古琦”。在做快乐活动时,避免跳“哦,热”的歌曲和舞蹈

避免在除夕夜把已婚女性留在家里。避免女人在正月初一早上早起

避免穿过站在门口的白石,避免穿过壁炉左侧的座位

避免戴帽子进屋,避免带锄头进厨房

晚上点火回家,避免在屋内点火把。晚上回家,先去壁炉屋,但避免先去卧室。

死者入棺埋葬或火化时,属于同一类别的人不应在场。穿亚麻和戴孝的人避免进入别人的门

孕妇避免带路和搭桥。孝顺,孝顺,孝顺,不吃死者灵魂的鸡。东巴祭司避免食用献给死者的牲畜

避免在晚上和早上谈论梦。太阳下山后,你不能扫地

你不能在家里吹口哨,否则你认为它会吸引鬼魂

孕妇不能爬结果子的树,不能跨缰绳,不吃没有血的肉

女人的裙裤不能晒在院坝里,女人不能爬阳台和粮架

禁止污染水源,砍伐水源林,捕杀屋内小动物。青蛙和蛇进入房子时不应该受到伤害。它们应该溅上牛奶或黄油,然后送出去。你不能伤害逗弄你耳朵的蜜蜂

避免反手给人饭和水。避免给别人你穿的衣服。避免喝别人喝过的残留酒精

避免在公共场所大声喧哗和骂人,不要跷二郎腿

进入纳西族人家时,不能打主人家的狗,也不能主动进入老人、女人、女孩的“花房”卧室

你不能在家唱情歌

吃饭时避免敲筷子、翻菜或连续切菜。

纳西族节日活动

东巴俱乐部

每年农历三月五日,玉水村都会举行盛大的东巴交易会。这一天,东巴人早早来到了鱼水村东巴石洛寺。点燃香炉,烧香,祭拜神灵和祖先,祭拜东巴始祖东巴世洛,诵经练物。东巴俱乐部也是东巴一个比拼、展示才艺的机会。来自世界各地的东巴们背诵东巴经,用自己的风格一个接一个地跳东巴。然后,交流经验,互相学习。

会坚持

每年农历正月十五,是丽江纳西族的“邦邦会”。到那时,丽江将会人山人海,街上到处都是交易用的竹木农具、果树和鲜花。邦邦会标志着春节的结束和春耕的开始。它由“米老会”演变而来,最初是在寺院举行的庙会。清初改地后,会址迁至丽江古城,逐渐发展成为春耕竹木农具展。近年来,增加了果树、苗木和盆景花卉,会场也从古城搬到了新城。除了正月十五市区的贴会,还有正月二十的白沙农具交流会。纳西语叫白沙党妹空普,意思是白沙大宝济宫开放。这是一个从明代就一直延续的传统节日,如大宝济宫、刘力寺、大定亭等。,每年开放一次供人们烧香拜佛,后来演变成以农具交易为主的传统节日。交流会上,不仅有全套农具,还有儿童玩具和日常杂货,所以俗话说,除了鸡,什么都可以买。

三多节

“三多”,一个能打好仗、能扶危济困的传奇英雄,千百年来一直被纳西族人奉为守护神。根据东巴的古代记载,这三种花属于羊。因此,过去每年农历二月初八、八月初八,来自五湖四海的纳西人都会到丽江白沙“玉龙寺”隆重祭拜三神,有的还会在自己家中举行“献三花”仪式。除了礼拜活动,还需要各种娱乐活动。由于二月初八是“万朵茶花”盛开、春光明媚的日子,逐渐形成了纳西族人民绿色出游的春节日。1986年8月,丽江纳西族自治县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通过决议,将农历二月八日的“三多节”定为纳西族的传统节日。一年中的这一天,全市放假,县政府专门安排节日活动,如举办园林花卉、举办相关学术研讨会等。届时,将会有成群的游客,全城欢腾,日夜欢歌,热闹非凡。现在纳西三多节已经成为丽江最盛大的大型民俗文化活动。

三月会议

丽江三月会每年农历三月举行,为期七天。本来是端午节的求雨日,到了清代乾隆十年,在丽江城北的黑龙潭修建了玉泉龙祠,三月在这里举行了三到五天的“龙王庙会”。辛亥革命后,丽江商业建议工会以祭龙王的方式交换百货,并在玉泉北部的森林草坪上设立了以突马为主的牲畜和交易市场。远近客商不断赶骡马,玉泉逐渐成为骡马市场的中心,从3月开始演变为骡马物资交流会,一直延续至今。三月会议期间,除了交流山货药材、土特产、生活用品和骡马畜等,还组织了体育比赛、唱山歌、奏古乐等。

七月会议

农历七月中旬举行的丽江七月会,是纳西族人的又一个重要节日。持续十天左右,又叫“七月骡马社”,因为主要经营骡马牛等大牲畜。七月会议历史悠久,众所周知。传说创造世界的纳西族先民崇拜仁,后半生饱受洪水之苦,遇到并爱上了众神公主,冲破重重阻碍,最终结婚。当他们从天堂回到地球创造世界时,他们也把天宫的马会送回了他们的家乡,所以丽江发生了骡马事件。事实上,丽江自古以来就被称为“花马之国”。我们很早就在这里用马与四川商人进行贸易。东巴经中有许多关于养马生活的精彩描述。丽江马身材匀称,眼睛小,脖子短粗,身体强壮,肌肉发达,四足强壮,蹄硬,勤劳,脚步轻盈,善于爬山等。它们适合携带、骑行和拉动,不仅在当地广泛使用,而且每年还出口到各个地方。到了明代,由于军事和交通的需要,从山西引进了优秀的驴品种,并与当地的好马相配合,发展骡子。明初,丽江木氏土司用土马向北京进贡。清朝乾隆年间,每年三月龙王庙会上,都有骡马牲畜交易。民国初年,在各地骡马贸易的基础上,在丽江古城狮山西山坡举办了七月骡马集市。解放后,随着国民经济的繁荣发展,古七月将更加繁荣,成为买卖骡马、交换物资、传播文化的新盛会。随着规模的不断扩大,会场也搬迁到了更广阔的红星交流会场。节日期间,纳西族群众带着动物、农副产品和各种中药材到大研镇赶会。周边地区的汉、白、彝、藏、傈僳族、普米族的兄弟姐妹也身着民族服装前来参会。来自西藏、四川、贵州、陕西、河南、河北、安徽等地的客商也远道而来参加盛会。人们白天赶着开会、逛街、看展览、看演出,从街道到会场的人流不间断。日落黄昏,开灯时,四方街、新街、广场上人声鼎沸。有的吹笛子,有的吹芦笙,有的唱“古琦调”,有的转圈跳“李阿丽”“阿莫达”。

纳西族餐饮风味

丽江位于横断山脉。“一山四季,十里不同日”。山水鲜美,物产丰饶,世代生息繁衍。纳西族崇尚文化,博采众长,创造了独具民族特色的饮食文化。纳西族的主食以小麦、玉米、大米为主,加工成馒头、糯米等花样,山杂。城镇和坝区有很高的烹饪技术。招待客人时,餐前设置秋海棠、水果、蜜饯等自制茶点,而“八碗”“六碗六盘”等颜色和品种非常有特色。三叠水常用于宴会。一般用三个大小不一的碗盛菜,形成三个高度层次。菜肴中除了常用的蔬菜外,还特别加入了一些山珍海味,配以八宝饭、红肉、松子炸鸡,并根据季节生产蒸梨、蒸苹果等甜食,从而产生了各种色香味俱佳的炒汤。

丽江粑粑和鸡凉粉是纳西族的传统食品。宁蒗的猪膘是去除内脏和骨头后做成的琵琶形状的猪。保存时间长,不变质,肉香。它是招待和馈赠亲友的好产品。偏远山区虽然物质生活条件差,但民俗上也很好客淳朴,还能品尝到炒面浓茶、荞麦面蘸蜜饼、核桃炒面饼等风味美食。

三叠纪水简介:

一叠:水果盘象征玉龙第十三峰。

菜名菜单:白芸豆酥肉、炖佛掌参、百合饺子、黑木耳炖鸡、凉拌、腊石鲫鱼、云腿老龙皮、白云尖、菊花报警、云腿粉条、炸麻贴、纳西葛红、炸三丁

三叠:有13种暖菜

菜名菜单:大红肉、烤鱼、酥油茶、铜锣焖饭、水焖饭、丽春火锅;

从下到上分为八层,分别是:排骨、芋头、慈姑、豆腐、韭菜根、粉丝、粉条、青菜

纳西婚俗

纳西族实行一夫一妻制,禁止同户通婚。男女一般在20岁左右结婚,早婚现象较少。旧社会,婚姻讲究门当户对,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大婶大伯优先结婚的习俗盛行。结婚一般要经过订婚、喝酒、举行婚礼的程序。订婚,纳西语“日本蛤蜊”,意思是赐酒。男孩五六岁时,父母让媒人带一壶酒到门当户对的婆家给儿子说亲。父母双方同意后,当女孩十岁左右时,她会选择一个吉日订婚。之后男方家会给女方家送“小酒”“大酒”等礼物,每年端午节、中秋节、冬至都会给女方家送礼物。婚礼有自己的习俗。天井上搭了一个大帐篷,下层是乱发,还有一个结婚牌坊。待新娘队伍到了,娘家人关上门,唱着诘问之歌,开门回答迎接对手,待新娘抛出“开场钱”。新娘一边向祖先献祭,一边向父母和亲戚告别,一边哭喊着表示不愿意离开母亲的家。当新娘进入丈夫家的大门时,她必须跨过门槛中间的马鞍,以表明她已经成为男方家的一员。

过去纳西族青年男女婚前有社会自由,谈恋爱被称为“幸福生活”。一般来说,他们不受父母的干涉。他们通过各种节日活动和婚丧嫁娶相遇互动。他们定期在山野约会,为歌曲弹奏琴弦,倾诉心声,互赠礼物。这种传统的社会自由与中国文化影响下的封建包办婚姻形成了尖锐的矛盾,再加上社会上的阶级压迫和剥削以及农民贫困的不断加深,使得相爱的年轻人往往无法结婚。为了忠贞于纯洁的爱情,他们相约在玉龙雪山或者村子附近的一个风景优美的地方殉情。

东巴的祭司们根据当时发生的爱与死的悲惨境遇,创作了东巴经典《鲁鲁班饶》,并将其作为为爱翻盘的死者的经文,在道场仪式中反复背诵。纳西族的初恋亡者从爱死鬼的首领演变为爱神,而爱死鬼的目的地Shieryanzipo也演变为一个白雪皑皑的国家,将爱死国描述为三个境界不同的国家。东巴教不断传播后,民间形成了口头长诗《幽北》。故事说:女主角从小在山上养羊,孤独寂寞;主人公是二儿子,没有份儿就去山里打猎。两人在山里相遇,互相抱怨,于是相爱了。然而,因为他们烧香和要求占卜,很难结婚,所以他们去准备死亡的东西。然后两人都爬上了雪山,经历了“第一个游绿的国家”和“树上恶峰,石头上尖刺”,第二个没有植被的国家。过了木桥,他们到达了“金花不谢,金果不落”,没有苍蝇蚊子。

新中国成立以来,由于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文化教育的逐步普及,新婚姻法的深入实施,爱情自由和婚姻自主得到了法律的有效保护,纳西族的殉葬习俗早已成为过去式。

纳西建筑

在丽江大研古城,纳西族民居一般是土木结构的瓦房。建筑平面结构多为“三室一影壁”,富裕家庭也有“五分之四天井”的布局。纳西族的“三室一照壁”,正房高,主要供老年人居住,两侧厢房略低,多为年轻一代居住。此外,正房对面还有一个照壁,看起来轻重缓急分明,布局协调。天井是用来居住的,用砖石铺成,经常用花草美化。如果有临街的房子,大部分都是铺面,业主自己经营或者转租给他人。房子的地基是石头做的,墙壁是土坯做的,一些角落用砖装饰,上面部分用木板围起来。屋架加强了穿斗功能,增强了抗震能力,使房屋具有“墙不倒”的特点。屋顶铺管状瓦,前后出檐,人工斜坡交接处装饰“吊鱼”,寓意防火。

纳西族民居不仅注重结构布局,还追求雕刻和绘画装饰。门和拱门相互重叠,阳台宽敞明亮。尤其是门窗隔断扇上雕刻着各种精美的图案。天井花坛种植梅花、桂花、菊花、兰花等优质优雅的花卉。整个庭院古雅秀丽,具有独特的地方民族特色。

纳西族服装

纳西族妇女以勤劳、美德和善良著称。他们的传统服饰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不同地方的服饰也有差异:大堰镇的纳西族妇女穿大胸宽袖长袍,袖口捋到肘部,穿紫色或藏青色马甲;裤脚下,腰部由黑、白、蓝三色棉布制成,上有褶皱,下有天蓝色宽边;背上披着“七星羊皮”,羊皮上端缝着两条白色长腰带,系在肩上,交错在胸前,系在腰后。羊皮披肩优雅大方,既能起到装饰作用,又能保暖护体,防止肩背被风雨和工作损伤。羊皮披肩是丽江纳西族妇女服饰的重要标志。它一般由整块纯黑羊皮制成,上面裁剪成圆形,底部为圆形,顶部缝制有6厘米宽的黑边,然后在底部钉上七个圆形布盘,布盘上有彩色刺绣排成一排,每圈中心垂下两条白色羊皮幡,代表北斗七星,俗称“披星戴月”,象征纳西族妇女早出晚归,披星戴月,以示勤劳。还有一种说法是:顶圆底圆的羊皮是为了模仿青蛙的形状而切割的,而背上有圆盘的纳西族人则被称为“八庙”,意为“青蛙的眼睛”,是丽江本地崇拜青蛙的农民和古羌人崇拜羊的融合产物。

香格里拉的女人们穿着双排扣长衫,百褶长裙,腰间系着羊毛丝带,脚上是云头黑靴,背上是白色山羊皮,一边编一边编,保持着古老的风格。宁蒗县永宁的摩梭妇女,穿着大布包头,大排扣上衣,长及的百褶裙,腰间系着五颜六色的腰带,美丽大方。

纳西族未婚女孩喜欢把长辫子梳在腰上或戴上头饰和帽子。年轻女性的服装色彩多以鲜艳艳丽的色彩为主,中老年女性的服装色彩多以蓝黑面料为主,庄重典雅。女性还喜欢佩戴耳环、戒指、银或玉镯、金银项链等饰品。

点击展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