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     

钟宜霖 访谈︱唐人街是想象中的中国社会 非法移民早就习以为常

2022-02-15 14:33社会

2015年2月18日,英国伦敦,唐人街洋溢着节日的气氛,庆祝中国传统春节的到来。CFP数据

       伦敦、纽约、洛杉矶……有中国人的地方,就有唐人街。但是,我们能从浩繁的资料中看到古朴的牌楼、传统节日的庆典,却看不到生活在其中的人。夏志清曾批评林语堂的《唐人街》不接地气,缺少细节,那是文人精英对唐人街的想象。最近出版的旅英作家钟宜霖的小说《唐人街》,以生活在伦敦唐人街的中国非法移民为主角,而作者本身就生活在伦敦的唐人街。

       《唐人街》以钟宜霖在伦敦一个华人聚居街区的生活为蓝本,讲述了当地数十个中国“黑人”的故事,他们当中有的赚钱百万,有的被迫为妓,有的则成了黑帮老大……本站近日与作者取得联系,同她聊了聊这些“没有身份的人”有着怎样的人生。

《唐人街》取材于钟义林在伦敦一个华人聚居区的生活,讲述了几十个当地华人“黑人”的故事。他们有的赚了几百万,有的被迫沦为妓女,有的成为黑帮老大...该网站最近联系了作者,并与她谈论了这些“不明身份者”的生活。

钟义林。

       本站:《唐人街》中每个故事的主角都是非法居留在伦敦的中国人,融入了您与这些“黑人”打交道的鲜活经历。那么这些故事和人物中,真实和虚构的成分各有多少?

钟义林:大部分都是真的。正如后记所说,小说是根据我的真实经历写成的,任何作家写小说都是这样,从生活中收集素材。有趣的是,当这部小说在2005年完成时,我确切地知道哪些角色是虚构的。但去年为了出版单行本校对,多年后想不起来谁是虚构的,我的小说欺骗了自己,好像都是真的。后来面试的时候被问到真实性的问题,没想起来就回去看了。这本小说里有一个根本不存在的人物,纯属虚构。至于他/她是谁,我把这个谜留给读者。

       

本站:读者一定对伦敦中国黑帮和毒枭的阴谋感到惊讶。

       钟宜霖:这些大部分也都是真实的,我描写的场面都来自于亲身经历。当然身临其境的时候,我自己心里也打鼓,但事实上他们都是好人。有的读者对主人公“我”的安危感到担心,其实没有必要。这也是小说力图告诉读者的,他们虽然迫于生计做些违法的生意,但在为人上都是有情有义、有难必帮的好人。比如我一度在找工作上遇到困难,楼里的房客主动向我提供了很多有用的信息。如果你认真看完小说,会觉得他们其实很亲切,并不那么可怕。

       本站:距离《唐人街》完成已经十年了,这些年里,伦敦底层华人的整体状况有什么改变么?

钟义林:总的来说变化不大。在这里,我整理一下海外华人移民的大致历史。五六十年代移民英国的人大多来自香港,偷渡者一般去美国。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由于经济形势的改善,移民开始增加,政府派往国外的人数也增加了。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后,大量合法移民来到英国。他们有的是留学生,有的是中医。

       非法移民也是在这段时期里多起来了。当时护照没有防伪技术,贴一张照片就行,偷渡很简单,简直没有成本。多数人是通过法国中转,来到英国。现在护照防伪做得很严格了,英国政府也收紧了移民政策,但对已经在那的底层华人来说,没有多大影响。

       本站:近些年互联网、智能手机的兴起有带给他们便利吗?

       钟宜霖:最近几年他们都用上智能手机了。但这些“黑人”不能用付月租费的手机,因为购买需要身份。他们只能买充值型的,自己存话费打。上网对他们来说一直不是问题,不过QQ、微信、微博这些社交媒体对他们的生活改变很大。以前打电话回国很贵,难得打一次也要与时间赛跑。现在只要有空就可以跟家里视频1小时甚至更多。一般房东都会安宽带,房客自己也可以安,不需要身份,只要有住址就可以了。

钟义林:这几年都在用智能手机。然而,这些“黑人”不能使用按月付费的手机,因为他们需要自己的身份才能购买。他们只能买充值型的,自己省话费。上网对他们来说从来都不是问题,但QQ、微信、微博等社交媒体极大地改变了他们的生活。以前打电话回家很贵,很少和时间赛跑一次。现在,只要你有空,就可以在家视频一个小时以上。一般房东可以安装宽带,租客可以自己安装。他们不需要身份,只要有地址就行。

伦敦的唐人街。钟义林

       本站:在伦敦,像小说中那样的华人聚居区多吗?英国当局是否有注意到这个情况?毕竟书中提到,英国有时会主动打击非法移民。

钟义林:伦敦有很多这样的街区。因为英镑的汇率比较高,中国人觉得很容易赚钱,所以有些人会借高利贷溜进来,成为非法移民。这种情况在美国和法国等其他国家很常见。英方当然知道,但魔高一尺,路高一尺,所以这些移民总有办法留在那里。比如小说里的蛇头朱说,花钱就什么都可以。

       此外英国打击的方式比较人道,或者说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即便是“黑人”,只要不做犯法的事情被警察带走,就不会有事。人道的地方还包括,黑户的小孩可以正常上学。英国有法律规定,学校不可以因父母身份而拒绝小孩入学。他们认为每一个小孩都有受教育的权利,即便父母是非法移民也不能剥夺。

       本站:这些底层的海外中国人生活中最普遍的困难有哪些?他们的心理状态怎么样?

钟义林:他们的精神状态总体上是健康快乐的。其实中国人很勤劳很努力,有自己的谋生之道,所以我没有遇到过没有选择的人。当然,他们的生活很艰苦,经济状况也不好,但总的来说是幸福的。小说中,有一个老下岗工人偷偷潜入英国。他的说法很有代表性:“反正在中国也是这样,你来这里也许可以混身份。”

       他们最大的困难是不会说英语,这一点影响了生活中的很多事情。他们因而只能活在中国人的小圈子里,不可能走到外面的世界,无法体会到真正的伦敦,真正的英国是什么样子。另外,“黑人”身份也是一大障碍。但身份对现实生活的影响并不严重,因为不会有人来查验,即便小孩上学也不会。这里不像法国巴黎,警察可以在街上查身份证,英国没有这个问题。

       本站:他们对自身的非法移民身份有什么看法?在外人看来,这似乎是相当不光彩的,尤其是其中一些人从事的职业也不体面。

钟义林:确实不体面,但我感觉他们早就习惯了。既然能挣钱,也没什么不好。就像电影里的年轻人和危险人物一样,他们做着违法的事情,但他们并不自卑。况且和国内的下岗工人相比,他们是很幸运的。比如小说里赚了一百万的大厨阿光,其实很骄傲!挣了这么多钱给家里盖房子,当地其他人都买不起。与英国人相比,这些非法入境者的生活当然不幸,但与中国的同行相比,他们并不落魄。这也是为什么现在还是有很多人想非法来这里,有时候在中国还要发工资。

       另外,正如小说里的春生所说,来国外是他所有的梦想,“你怎么会懂?”只要他们在国外,国内的家里人就会引以为豪,头顶带着光环。而这些非法移民一旦回去,就是承认了失败的现实,十分没有尊严。因此,他们不可能回家平静地继续以往的生活。

       本站:虽然你在后记中说,“底层群体有自己的声音,而且有非常生动和丰富的语言”,但除了你的这本小说,人们几乎没有机会听到他们的声音,而这本小说本身实际上也是一种转述。据你了解,这是因为他们不愿讲述,还是因为没有人去倾听和记录?未来这种情况有可能得到改观吗?

钟义林:后殖民文论中有一个所谓的“底层研究”,专门研究这个问题。在欧美发达国家,底层人民面临的最大问题是话语权。物质上,因为贫富差距小,富人被课以重税,再加上慈善和福利保障,底层人民的温饱在大多数情况下都能解决。但是他们的声音在哪里?

       《唐人街》的写作受到奈保尔的《米格尔大街》的启发。米格尔大街上来往的都是些普通的老百姓,很平凡地生活,如果没有人记录下来的话,他们的生活也许就消失在历史的长河里。然而奈保尔书写的故事让他们的声音和生活成为了永恒的精神财富。

其实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故事,只是闭门造车,人们不知道那些安静的生活。成功人士以外的人,比如老收垃圾的,说一些没人会听的话。这些人是失语症患者,除非他们或者和他们有关系的人出了什么事,否则不会被媒体采访。具体到非法移民,这个群体上一次被新闻媒体广泛关注是捡壳悲剧,其他时候没有发现关于他们的文字。

       好在我们还有文学。专家学者、新闻记者忽视的东西,文学来写。

       本站:你也提到,唐人街是“一个想象中的中国社会”。你的意思是,文学与历史资料中的唐人街是被“精英”们用想象建构出来的?还是意指,实际存在的唐人街作为一个“中国社会”,是出于唐人街居民的想象?

钟义林:两种情况都存在。针对第一种情况,夏志清曾批评林语堂的《唐人街》没有根据,缺乏细节。的确,如果你把唐人街描述成一个对象,如果你把它写在春天,用知识分子的语言,就无法展现真正的底层社会。这样的唐人街来自于学者和精英的想象,而不是真实的画面。

       同时,我们在图书馆或者互联网上都可以找到很多资料,关于唐人街的历史变迁、大型案件、特色建筑等等,甚至有很多专着以唐人街为题。可是问题在于,“人”在哪里?我们每天看着他们来来往往的那些华人,他们在文字的世界里是消失的。由于精英阶层无法或是不愿深入唐人街内部,所以他们看不到这些人的内心精神,这样写出来的作品只能是自己的想象。小说虽然是虚构,但必须建立在真实的基础上,虚构和虚假是不一样的。很多读者觉得我的故事读起来真实,正是因为它融入了真实的生活经验。

       至于唐人街是其中的居民们想象中的“中国社会”,这也是事实。毕竟,唐人街再怎么与中国社会类似,它仍旧位于伦敦,建筑也是英式的。尽管如此,来来往往的中国人都把这里当做家,想家的时候就会来逛逛。你清楚地知道你在伦敦,但是感觉像在国内一样,吃的喝的,别无二致。

唐人街也确实是居民想象中的“中国社会”。毕竟,无论唐人街与中国社会有多么相似,它仍然位于伦敦,其建筑是英国的。尽管如此,来来往往的中国人都把这个地方当成自己的家,想家的时候就会去看看。你明明知道自己在伦敦,却觉得自己在家里,吃喝都一样。

《唐人街》,钟宜霖/着,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 2015年1月版。

点击展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