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     

朱绮华 代表风采①|朱绮华:耕耘在扶贫路上的“老黄牛”

2022-01-15 05:17社会

邵阳新闻网12月25日讯12月24日,我走进邵阳县塘渡口镇唐平村,一条条平坦宽阔的通祖路延伸到家家户户,村道两旁立着崭新的太阳能路灯。在该村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点,几名村民正坐在自家门口开心地聊天。一个皮肤黝黑、衣着朴素的中年人向他们走来,关切地问:“住在这里挺好的。让我看看你。”他就是邵阳市第十六届人大代表、邵阳市扶贫办党组书记、主任朱启华。

2017年4月,移民安置点建设过程中,因土地使用问题发生人员冲突,严重影响工程进度。朱启华得知后,立即赶到现场与乡、村干部协调处理,做好群众思想工作,确保工程顺利进行,让11名安置群众迅速住进新居。

用心用情帮助群众

多年来,朱启华在工作中始终坚持“人民选我当代表,我当人民的代表”的人生信条,带头担当,带头努力,在基层忙碌,与群众同坐一条板凳,倾听他们的声音,了解他们的想法和希望,为群众解决实际困难。他的足迹遍布全县3个农林场的20个乡镇、160个贫困村和105个非贫困村,走访群众和企业300余家。

2016年3月,在脱贫攻坚时期,朱启华从乡党委书记调任邵阳市扶贫办。作为扶贫战线的全国人大代表,他最关心的是脱贫致富,即确保所有贫困人口真正脱贫。

“脱贫攻坚不是小事,工作量大、任务重。为了高质量完成脱贫攻坚的目标任务,我们绝不会让一户贫困户返贫。他总是第一个进入办公室,最后一个离开办公室。”在邵阳市扶贫办的同事眼里,朱启华就像一头不知疲倦的“老牛”。

邵阳县是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革命老区县,被列入武陵山区域开发扶贫重点县区域。2014年全县贫困发生率为20.33%,贫困村160个,贫困人口居全省第三位。

被调走后,朱启华首先想到的是:贫困户如何脱贫?人们如何增加收入,变得富有?

“我出生在农村,在基层工作多年。我知道人民最期待的是过上好日子。”朱启华说,国家扶贫工作开展以来,惠民政策很多,给予了很大支持。但是,归根结底,要彻底改变贫困地区的面貌,还是要靠群众。只有以“干”字为头,才能彻底“拔穷根,改穷貌”。

想了想,朱启华想到了两个办法:就业+产业。

为鼓励贫困群众提振信心,激发脱贫内生动力,朱启华带领县扶贫办相关同志深入村、户做群众思想工作,引导当地企业、合作社同等条件下优先录用贫困群众,使每年3000名贫困劳动力解决了家门口的就业问题。此外,如果全家没有就业,还会安排养路工、村清洁工等公益性岗位。截至目前,全县共有村清洁工人1700余人,护林员1162人。这种“就业扶贫”模式已在全省推广。

为拓宽群众增收渠道,在促进就业扶贫的基础上,朱启华鼓励各乡镇积极培育扶贫产业,围绕油茶种植等主导产业,加强对龙头企业、合作社、规模化贫困户的扶持,打造规模化、集约化、标准化发展的产业集群。通过土地流转、以奖代补、大户承包、“合作社+基地+农户”的经营模式,让贫困群众增收致富。

全心全意做一名好员工

在脱贫攻坚的战场上,朱启华还全心全意地担任了全县脱贫攻坚工作的参谋。他从全县实际出发,积极思考脱贫攻坚的措施和方法,提出了《关于加强扶贫队伍建设的建议》《关于加强光伏产业发展的建议》等人大建议,提出了200多项全面、有针对性、可操作性的脱贫攻坚措施,均被县委、县政府采纳,作为科学决策的依据。

为推进小额信贷工作,他带领县扶贫办相关同志加班加点,积极工作,获得了全省首批试点县的机会。

他还创造性地提出并成功实践了“小点大扶贫”的社会扶贫模式,通过捐赠移动积分、补贴帮扶等方式,让移动用户参与到社会扶贫中来,完善建立了“政府倡导、社会参与、企业搭台、用户志愿、贫困户受益”的机制,达到了及时将贫困户的需求与社会爱心人士的帮助信息相匹配的目的和效果。

“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成果,即将进入解决相对贫困问题的新阶段。我将继续发挥好市人大代表的作用,积极深入开展解决相对贫困问题的调研和建议。”朱启华说,他今年提出的规划是如何把解决相对贫困人口问题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起来,实现共同富裕。

点击展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