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感     

稚奴 “武媚娘”其实是隋唐时一首流行歌曲的名字

2022-02-24 14:23情感
武媚娘能看到线装书吗?称皇帝为“大家”合适吗?为什么武媚娘半夜溜到承庆殿是不可能的?电视剧《武媚娘传奇》正在热播,如果将焦点从“切胸”挪到“历史真相”,还可以发现更多有趣的问题。        

近日有媒体报道《武媚娘传奇》即将登陆台湾省,以原汁原味展现大唐壮美气象,所有网友恍然大悟:原来嬷嬷娘在路上。

       不过大陆观众也不必羡慕,坦诚相见哪比得上若隐若现,而焦点过于集中说不定反而让我们忽略很多有趣的问题。剧集播出近半,仔细看下来,创作人员也并非一味任性,颇多地方还是可以看出历史的痕迹,比如称皇帝为“大家”、羚羊角破金刚石等,但正因似是而非,才让人真假莫辨。

“武媚娘”本是当时流行歌曲名

该剧第17集,武则天以极其霸道的方式破解了北摩院士的“找到最美的菊花”奥数题,然后骑马拿着菊花让唐太宗射下来。在这部可以写进《古装剧开脑洞史》的《菊花外交》中,很好地展现了大唐的综合国力,让唐太宗非常高兴,因此被赐名为“媚娘”不在乎菊花在未来皇后怀中的命运。让我们看看“武媚娘”这个名字是怎么回事。

       “武则天”之称,是根据尊号“则天大圣皇帝”以及去帝号后的“则天大圣皇后”而来的,后人据此才有了“武则天”这个称呼,“四库全书”中只有如《山堂肆考》、《蜀中广记》等明代以后的文献中才有此叫法。而另一个大家熟知的名字是武曌,是临朝称制后自己取的,大概是嫌原来的名字不够炸天。曌字是女皇陛下自己造的,其他还有埊、囝等,一共12个,被等掉的打不出来,诸君自行脑补。

那么,在武曌之前,女王陛下是否以“武媚娘”作为她的名字呢?两唐书上说的是:“见了皇帝,赐名武媚”。当然,实际情况是看完之后不给一个“媚”字。中间省略了多少字,可以和《武媚娘传奇》删减前后的情况对比一下。

       所以说,太宗给武才人的名号是武媚,至于“武媚娘”则是当时的流行歌曲,如《乐府诗集》中有陈后主所作的《舞媚娘三首》,又如隋开皇末年,太子杨勇宴会上,左庶子唐令则就唱了《武媚娘》。这首歌曲可能有些荤,所以被太子洗马李纲骂为“淫声”。但是老百姓就爱这些朴素直白的呐喊,所以唐高宗永徽年间民间都在唱《武媚娘》神曲,似乎应了武媚之名,不久高宗就立已经是昭仪的武媚为皇后。

在武则天被赐名武媚之前,肯定还有其他的名字,那就是她的原名。因为她有一个姐姐叫吴顺,她的父亲不可能给她起名字,而是每天叫她二丫,但现在很难核实。根据当时武则天的避讳原则,有学者认为避讳字“华”可能是她的真名,也可能是她名字中的某个字。但这也是违背禁忌原则的,因为她爷爷的名字叫吴华。

称皇帝为“大家”合适吗?

宦官或嫔妃有时称唐太宗为“大家”,符合当时的情况。“大家”一词最初指的是卿大夫的家,后来被人们用作仆人对主人的称呼。渐渐地,它也被宫廷里的人使用,但多为皇帝身边的贴身侍从或嫔妃所用,所以被一般大臣称呼有点骄傲。事实上,在汉代,“大家”已经被用来称呼皇帝了。比如蔡邕的《独断论》中,“天子说他到处走...靠近侍从,叫‘大家’。”

       在唐代,对于皇帝的日常口语称呼,正式的一般叫陛下、圣上,亲切随意点的叫大家、官家、圣人。另外也有“主上”之称,但多是与第三人的对话中采用。至于皇上,只是书面用语,在唐代没人当面这么叫。

除了“大家”和“官方”之外,还有许多民间俚语的名字渗透到皇室宫廷中。在亲戚之间,当王子遇到皇帝时,他通常被称为“父亲”和“大人”。在唐代,“大人”作为一种当面的口头称呼,只能用来称呼父母,在某些情况下,可以由直系血亲用来称呼长辈,但绝不能用来称呼官员。有点乱,是不是?别担心,如果你表现出亲切感,演“皇室也是有血有肉的,和普通家庭一样善良温暖”的场景,你可以称皇帝的父亲为“叶烨”、“诶”,或者,呃,“哥哥”,就像玄宗称他的父亲宗瑞为“四哥”,唐太宗以“哥哥”的身份给儿子高宗新签名一样,但至于“父亲”和“母亲”这两个词,在唐代从未作为称呼出现过。

       皇子见了母亲就比较简单,直接叫“母亲”或者由“娘”衍生出的“阿娘”、“娘娘”。皇子自称的时候,可以称“臣”或者“儿”,千万别合起来称“儿臣”,没这么用过,要不回话时就干脆说名字,“太子谋反,世民杀了”、“韦后谋反,隆基杀了”之类的。

剧中书信中“你说怀吾骨血”文字。        

皇帝、王子和国王通常不会在任何时候说“我”、“孤独的国王”和“我”。他们在非正式场合称自己为“我”和“我”,就像普通人一样。“你”在当时也是可以用的,所以郑写给剧中宫人罗玉山的信中就有“你说你怀了我的骨肉”,这可能意味着编剧真的做了功课,也可能只是在鬼混。还有一个特别的。奴婢和属下遇到君王,通常被称为“大王”。不要嘲笑“大”的发音,意思是“戴”。此外,在剧中,高宗皇帝李治被戏称为童奴,这可能让观众感到不舒服,但在当时是真的。隋唐时期的“奴”“阿奴”系列,既可以作为自称,也可以应用于各行各业的人的绰号和娘家姓,表达爱意,当然也可以用来骂人。

【制度方面】

唐朝嫔妃的等级是什么?

       在《武媚娘传奇》中,宦官称呼众才人时提到一个词——“御妻”,这是根据《礼记·昏义》中的说法:“古者天子后立六宫、三夫人、九嫔、二十七世妇、八十一御妻。”并将之比拟外朝管理机构,如此便可男主外,女主内,齐家治国,内外一体了。这种说法放到周朝自然不合适,不过是理想化的情况。但随着帝制皇朝以儒家的一套礼仪制度建构国家体系,《礼记》中的后宫制度也逐渐为各朝所照搬。

       秦朝正妻为皇后,妾皆称夫人,又有美人、良人、长使等名号。汉承秦制,并屡有增置,尤其是汉武帝,增加了婕妤、娙娥、傛华、充依,汉元帝又设了昭仪,一共十四等。

 

秦朝的妻子是皇后,而所有的嫔妃都叫宫女,还有美女、情人、长使等名字。汉承袭秦制,并频繁增补,特别是汉武帝增设了婕妤、庹娥、、崇义,汉元帝设置赵义,共十四品。

汉代以后,后宫嫔妃设置多与外朝官比对。        

之后,又出现了新的朝代,如贵族、贵妇、贵族、舒菲、袁殊等。,而且这个数字还在增加。初唐时,遵循隋朝的规定,有三个宫女,九个妻子,二十七个女人和八十一个女人。此外,还有尚流、刘思、刘典等女性官员,她们逐渐管理公共事务,也是皇帝的妃子。

       虽然这么规定,但是并不是一定要都有。唐太宗时期,三夫人中的贵妃和德妃当时就空着,贤妃要到高宗时才有名目,所以剧中的韦贵妃、殷德妃、刘贤妃都是为了宫斗而引进的,不然一个杨淑妃自己斗起来也没多大意思。而武则天在李世民期间一直都只是个小才人,远不及被升为婕妤、充容的徐惠受到宠爱,徐惠死后被高宗追封为贤妃。

为什么武媚娘不可能半夜溜进承庆寺?

       电视剧第二集武则天半夜溜到承庆殿,戴上长孙皇后生前跳舞的面具,和李世民来了场转角遇到爱,但这在当时是很难实现的。因当时实行严格的宵禁制度,入夜后不得随便外出。

十年前在贞观,金吾伟揪着脖子转述声音,提示宵禁的开始和结束。后来有人觉得这种人肉闹钟太不方便,就提议换成街鼓。所以贞观十年后,我们可以看到,每天早晚,除了元宵节后的三天,我们可以听到300个夜间禁令或黎明鼓声。

       按照唐律规定,犯夜禁者,要鞭挞二十。所以杜甫有一次和左金吾卫大将军李嗣业喝酒刷夜,调戏说:“喝醉了以后如果回去晚了,就怕碰上你们这些城管。”老杜的玩笑虽然很冷,不过却真实反映当时金吾卫对宫内外的警备和巡查是比较严格的。但对于因公事、吉时、凶事以及看病,可以根据文书出入,另外夜禁也只是针对街道而言,坊、市门关了后,你还是可以继续血拼、散步、开趴的。而对于宫殿内的宵禁则更为严格,处罚也更重,要杖八十,甚至有杖杀的例子。

此外,宫殿里的每一扇寺庙门都有守卫。除了关闭太极殿,通常是禁止的。进入寺庙要检查门登记,未经登记进入者将被判处两年半监禁。如果带设备,问题会更严重。办理入户登记手续很多,当天才有效。武媚娘在当时是一个有才华的人,所以他应该住在叶亭宫。首先,他可能要通过几张门卡才能走出叶挺宫。到了承庆寺,要刷卡,犯了夜禁,到时候会被拿下。但是,犯盗窃罪、非法侵入罪不应该是死罪。唐太宗说她是死罪,意思是她摘下了文德皇后的面具。根据唐律,盗御器是“十恶”中的“大不敬”,斩首是大罪。武媚娘好奇了一会儿,突然他犯了三大罪,但在主角的光环下,这些都是浮云。

【物质方面】

吴灿美娘看线装书?

       《武媚娘传奇》还在拍摄时,片方曝光了一张武媚娘看书的剧照,就引发一阵口水。当时,唐史学者于赓哲发微博说:“武则天看上线装书啦,这片子有历史顾问吗?”只能说,于老师还是太天真,网友教了他正确打开国产古装历史剧的方式:“教授一眼就看到了书,我们一般都只看范冰冰的。”先不管这些,有意思的是片方的回应。据《扬子晚报》报道,范冰冰经纪人穆晓光接受采访时说,据片方了解,线装书在汉代、唐代就已经有了。

       

剧中武媚娘被罚抄长孙皇后所作的《女则》,明显是线装书。        

震惊!惊讶!就这样!难怪有诗说:“当你听说汉家的鼎盛时期,宣城太守知道吗?黄河信有澄清日,宣城太守知道。”-先喘口气。有人说清兵为中国影视业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但和这个摄制组相比,他们拍了剧之后只能做考证,一下子把线装书的起源往前推了1450年,地球再也容不下他们了。

       好了,接下来,只能说“据现有史料和现有研究,学界公认线装书出现在明代,在明中期开始流行起来”。在唐末五代之前,不要说线装书,就是像今天这样方块状的册子书,都不大见得到。

东汉中期,造纸术应用于制书后,中国书籍的书写载体发生了变化,出现了纸质书,逐渐取代了简牍、帛书。希望电影说的线装书出现在汉代,而不是这本。因为虽然书写载体从简牍到纸质书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书的形状并没有发生明显的变化。竹条和木条用绳子串联起来,卷成一本书,阅读时从一边展开到另一边。从一开始,纸质书的生产也遵循这种形式和方式。因此,在晚唐五代印刷术普及之前,书籍的主要形式是纸质的,而不是方形的。所以对于李白、杜甫、白居易来说,书都是卷轴。

       另外在晚唐的敦煌文书中,还能看到经折装的书籍,折叠起来呈方块状,更少的还有用线装订的册子,类似于今天的笔记本,但都和线装差别甚大。要走到线装书,还要经历宋元时期流行的蝴蝶装和包背装。

谁真的用羚羊角打碎了钻石?

       剧中武媚娘在大朝会上以羚羊角破天独国师冒充圣遗物的金刚石,这个事还真有,发生在唐代,不过不是武媚娘干的,而是当时着名的反佛打假斗士太史令傅奕做的。当时有一印度和尚持一金刚石冒充佛齿,坚不可摧,引得无数不明真相的群众前往膜拜。傅奕当时卧病在床,就对他的儿子说:我听说这世上有种东西叫金刚石,坚硬无比,无物能摧,只有羚羊角可以破它,你可前往一试。他的儿子就带上羚羊角去看这个佛齿。见了之后,就拿出羚羊角一击打碎了佛齿。

 

武媚娘以羚羊角将金刚石破为粉末。        

从硬度上来说,羚羊角是不可能打碎钻石的,但是也有一种说法,如果用重的羚羊角来砸钻石,也是有可能打碎的,因为钻石的硬度最高,但是刚性比较低,遇到猛烈的撞击也会打碎。但是像武媚娘一样,她的手指很纤细,举重很轻。除了怀疑未来女王高深的内功之外,她无事可做。感兴趣的读者可以从这方面入手去研究,或许还可以申请国家重大项目。

       

点击展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