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感     

懒政 评论:向“庸政懒政”行为开刀

2022-02-23 20:49情感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提倡“敢于担当”,李克强总理强调“抓落实”,中央领导重要讲话精神明确指出了我们在改革中应有的精神状态,都在抨击“懒政”行为。敢于承担责任,抓好落实,才能保证政令畅通,鼓励改革创新,防止消极懈怠和拖延改革时机。敢于承担责任是改革成败的关键

在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三次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强调改革要围绕具体问题,着力提高改革的针对性和时效性,要求有重点、有重点、重在落实,做到紧抓不放、细致务实。“各地区各部门要敢于担当,积极解决推进改革中的关键问题。”习近平总书记的要求指出了改革成败的关键。

5月30日,在国务院常务会议上,李克强总理用了“抓落实”这个高频词。6月6日,国务院发布通知,部署对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政策措施落实情况进行全面督查。这是新政府成立以来国务院首次全面检查。该检查应实现四个目标。一是要为国务院决策部署和政策措施落实打通“第一公里”和“最后一公里”,努力破除“中间障碍”,确保政令畅通、禁令落实。第二,要树立守信用的新政策,负责守土,努力工作,杜绝宽松大规模的工作状态,纠正推诿拖延等懒政。第三,那些没有执行政策和措施的人应该被追究责任。这次检查要严肃认真,不履职就要问责,不要做一个只要不发生就什么都不做的官员,不要敷衍了事,不求太辛苦,只求过得去,切实增强各地区各部门的大局意识和责任意识。四是着力破除政策措施执行中的体制机制障碍,完善和加强执行的制度保障,体现行政管理要求,提高行政效率,让人民群众真正得到政策措施带来的实惠。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提倡“敢于担当”,李克强总理强调“抓落实”,中央领导重要讲话精神明确指出了我们在改革中应有的精神状态,都在抨击“懒政”行为。敢于担当,抓好落实,才能保证政令畅通,鼓励改革创新,防止消极懈怠耽误改革机遇。这就要求我们各级领导干部要有不等人的责任感、为他人负责的精神,着力提高改革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着力解决发展中的突出矛盾和问题,扎实推进有利于稳增长、调结构、防风险、惠民生的改革举措。

我们必须继续深化工作作风

总的来说,“为官一方,利一方”是我们全体干部的思想。总的来说,我们坚信他们的质量是好的。但是为什么干部队伍中有很多情况是“畏首畏尾”、自信满满但“无从下手”的呢?其中,持“懒政”态度者必有之,必须警惕和纠正。

有舆论评论分析近期现象,称“是党风廉政建设的大风”,导致官员“灰色收入”较少,“为官不易”“官员过得不好”的现象时有发生,不少公务员再次“下海”。如果领导干部以“只要不发生什么事,就宁愿什么都不做”的态度工作,即“不为官员做任何事”。需要注意的是,无为也是作风问题,平庸懒惰也是失职。这种平庸和懒惰,不仅辜负党、国家乃至人民的殷切期望,而且破坏党员干部队伍的凝聚力。如果长期持续发展下去,也会影响一个地方乃至整个国家的发展。各级各部门、各级政府要各司其职,努力工作,确保各项政策措施落实到位。

其实,所谓“做官不容易”,并不是说我们做官的条件不好,而是坚持谨慎、谨慎、独立不容易。诱惑太多,考验太多,其实陷阱太多,可能会掉进陷阱。因此,党员干部要坚定信念和道德力量,正确对待权力,正确对待名利,正确对待群众,坚定清醒,务实为民,永远保持共产党员本色。凡事怕认真,共产党员最认真。守规矩不是无所事事,但清正廉明才是更好的官,要不断把作风建设引向深入。习近平总书记之所以反复强调“三严三实”,提倡清正廉洁、清官清廉,正是为了明确源头,引导干部争做清正廉洁的好官员。

解决问题的唯一方法是提高你的能力

政治上偷懒的现象需要我们警惕。对广大干部来说,做好作风建设,总要和提高能力结合起来。我想起毛泽东同志关于“技能恐慌”的著名论述,就是干部要学习新知识,体验新技能,解决好问题的唯一办法就是提高自己的技能。

那么,干部有哪些“技能恐慌”?

首先,对“国家治理体系”认识不足,“治理能力”不足。我以前在媒体工作,但我记得我提出“市场经济导向改革”的时候,国家计委的同志不知道怎么办。当然,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也指出,这个“治理体系”要做到“系统化、整体化、协调化”,但如何实现这“三个特点”,不仅需要各级、各机关和有关干部勇于“把刀砍在自己身上”,更需要干部的大胆探索和实践。在这个过程中学习是多么的重要和迫切!

其次,依靠制度和民主法制的能力不够。我国民主法制传统不够,应该是共识。比如我们在生活和工作中做一些事情,首先想到的就是“任何熟悉我们的人都可以通过关系取得联系和打通”,也就是我们从“个人联系”中开动脑筋,结果就出现了一些“人情”“公关”等社会活动。

更难的是,改革必须打破一些旧的规则、制度甚至法律规定。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所有重大改革都必须以法律为基础。在整个改革过程中,要高度重视法治的运用,发挥法治的引领和推动作用,加强相关立法工作的协调,确保改革在法治轨道上推进。因此,如何在“破与立”中把握“度”和关节,驾驭改革,做到“奋发图强,稳蹄前行”,真的有着深厚的学问和技巧。总之,第一,邓小平南方谈话要有“大胆尝试、大胆冒险”的精神;二是要学习法律知识,“尝试”和“创业”必须符合法律。

  “中国经济是干出来的!”事靠人为,事在人为。我们预期,中央设计的一项项新做法会有序地出台,十分需要各级各方面密切配合,坚决执行不走样。倘若我们以“落细落小落实”精神,锲而不舍地去努力,一定会一步步扎实地去圆“中国梦”的。

点击展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