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感     

蒙古独立 雅尔塔会议70年 秘密协定如何导致外蒙古独立

2022-02-18 01:17情感
今年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也是雅尔塔会议召开70周年。1945年2月4日到11日,美、英、苏三国首脑罗斯福、丘吉尔和斯大林在苏联克里木半岛的雅尔塔举行战时第二次会晤,史称“雅尔塔会议”或“克里米亚会议”。

1945年5月,美英苏对柏林的征服,标志着第二次世界大战欧洲战场的结束。二战结束前夕,美、英、苏三国首脑举行了包括雅尔塔会议在内的一系列战略会议,不仅讨论了影响战争大局的重大行动,而且对战后世界秩序作出了安排,形成了所谓的雅尔塔体系。

       正如伦敦经济学院的国际关系史教授文安立所言:“雅尔塔体系是大国合作的产物,也是蒋介石积极‘参与’大国政治的结果;蒋介石得到了苏美两国站在他一边对付中国共产党的保证;斯大林获得了美国对苏联在外蒙古和东北特权的认可;罗斯福得到了苏联对日参战和战后苏美在东亚进行合作的保证。”

       如今外蒙古独立的现实,在很大程度上就肇因于雅尔塔会议上的美、苏秘密协定,而稍后在秘密协定基础上签订的《中苏友好同盟条约》,就是美、苏两国之间,苏联和国民党政府之间进行的政治交易。

如今外蒙古独立的现实,很大程度上要归功于美苏在雅尔塔会议上达成的秘密协议,而后来在秘密协议基础上签订的《中苏友好同盟条约》则是美苏与国民党政府之间的政治交易。

雅尔塔会议上的丘吉尔、罗斯福和斯大林

《雅尔塔协定》:“维持外蒙古现状”

雅尔塔会议期间,美国总统罗斯福为了争取苏联早日参加对日战争,减少美军伤亡,不惜牺牲中国领土主权来满足苏联的要求。在与斯大林的会晤中,罗斯福基本上同意了斯大林的条件,双方也同意对协议保密。1945年2月11日,苏方提出了最终文本。同日,斯大林、罗斯福和丘吉尔签署了《雅尔塔协定》。

       《雅尔塔协定》规定,在欧洲战争结束后两个月到三个月内苏联将参加同盟国方面对日作战,其条件包括:维持外蒙古的现状;大连商港国际化;苏联租用旅顺口为海洋基地;中苏共同经营中长铁路;千岛群岛须交予苏联;苏联表示要和中国国民党政府签订友好同盟条约等等。

《雅尔塔协定》中的“外蒙古”是指蒙古高原北部。与“内蒙古”相比,它不仅包括今天蒙古人民共和国的全部领土,还包括俄罗斯的唐努乌梁海地区、贝加尔湖和额尔古纳河附近地区、哈萨克斯坦东北部的科布多地区。这片150多万平方公里的辽阔土地曾经是中国的领土。

       历史上看,外蒙古一直都是沙俄觊觎的对象。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大清帝国随即覆亡,沙俄趁机鼓动外蒙古的活佛和王公们宣布独立。1913年,袁世凯的北洋政府与沙俄当局签订《中俄声明》,规定中俄两国承认外蒙古自治,中国不得在外蒙古派驻官员、军队,不得移民。但外蒙古名为“自治”,实际却在沙俄势力的控制下。

1917年,十月革命被枪决,俄国皇帝下台。新当选的政府宣布废除俄中签订的不平等条约,但在外蒙古问题上,苏俄宣称:“外蒙古是一个自由的国家。”这个意思对外蒙古当局来说似乎是一个不好的信号,外蒙古当局赶紧给北京打电话说不要“自治”,要求恢复前清的旧制度。由于外蒙古的“自治”一直依赖俄罗斯的援助,俄罗斯人突然松口,外蒙古当局无法维持稳定。

       此时,中华民国总统徐世昌下令,取消外蒙古自治,废除1913年的《中俄声明》和1915年的《中俄蒙协约》,把外蒙古接收回来。1919年11月,“中华民国西北筹边使公署”在库伦成立,徐树铮率兵驻防外蒙。

徐树铮

       但过了没几个月,段祺瑞政府下台,徐树铮被通缉,中国军队撤出库伦,外蒙局势再陷动荡。1921年3月19日,牧民出身的苏赫巴托尔和乔巴山领导蒙古人民党,组建了“蒙古临时人民政府”,宣布独立,并同蒙古上层王公势力展开激战。为了取胜,临时政府向苏联求助,5月,苏联红军入蒙参战,7月占领库伦,迫使蒙古王公与蒙古人民党共同成立“蒙古人民革命政府”。

Sukhbaatar和choibalsan

       中国政府不承认外蒙古“独立”,但国内军阀混战,谁都顾不上管边界领土问题。等到抗战爆发,大半个中国陷入水深火热,外蒙古更成了被“遗忘”的土地。从上世纪20年代一直到40年代,外蒙古成为事实上的苏联卫星国。因此,苏联在《雅尔塔协定》中要求“维持外蒙古的现状”也就不难理解了。      

中苏友好同盟条约:外蒙古独立的重要一步

       1945年5月8日,《雅尔塔协定》签定后不久,纳粹德国宣布无条件投降,由此,苏联再无两线作战之忧,此时出兵日本也有助于保证与美国的进一步合作,取得在东亚地区战后事务安排中的正式发言权。

更重要的是,斯大林想收回俄罗斯在东北亚的特权,这将大大增加战后苏联的影响力。而且,他希望率先让美国接受这些要求,这样即使中国想抵制这些要求,也无法得到美国的支持。

       而在美国方面,华盛顿高层官员虽然不满意罗斯福过于偏向苏联的外交政策,但是杜鲁门丝毫不准备给人留下自己改变了罗斯福的外交承诺的印象,于是他派遣霍普金斯出使莫斯科表明美苏将继续扩大合作。

这时,蒋介石意识到美国的援助不会立即到来,于是于6月30日派代表团前往莫斯科中央机场,代表团成员包括首席代表宋子文、外交部长胡世泽、驻莫斯科大使傅秉昌和蒋经国。苏联方面,斯大林、外交部长莫洛托夫、驻华大使彼得罗夫、外交部副部长洛索夫斯基参加了谈判。美国驻苏联大使哈里曼在整个谈判期间与宋子文保持密切联系。

       中苏谈判由此正式开始,第一轮会谈到7月12日为止,双方共进行了6次谈判。会谈内容主要有四条,它们分别是旅顺问题、大连问题、中东铁路和南满铁路问题以及外蒙古问题。斯大林态度强硬,坚持外蒙古必须独立,并声称“不讨论外蒙古独立宣言,也就用不着讨论中苏同盟条约”。对于其他三个问题,苏联所要求的利益也远远超出了雅尔塔会议的合理解释。

第一轮会谈因斯大林参加波茨坦会议而中断。在此期间,美国抵制了苏联明显过分的要求,斯大林和杜鲁门一样,表示希望回到莫斯科后立即与宋子文达成友好协议。

       但是在8月8日开始的第二轮会谈中,苏方完全打破了其对美国的承诺,几乎未做出任何实质性的让步,不允许中国在承认外蒙古独立的同时提出边界划分问题。与此同时,力主借助美国力量压制苏联的宋子文引咎辞职,许多人认为其辞职的原因是不愿意成为签订割裂外蒙古条约的历史罪人。

       接替宋子文职位的王世杰与莫洛托夫代表两国政府于8月14日在《中苏友好同盟条约》上签了字。王世杰在照会中写道:“兹因外蒙古人民一再表示其独立的愿望,中国政府声明于日本战后,如外蒙古之公民投票证实此项愿望,中国当承认外蒙之独立,即与其现在之边界为边界。”莫洛托夫则在复照中写道:“苏联政府对中华民国政府上项照会,业经奉悉,表示满意,兹并声明苏联政府将尊重蒙古人民共和国之政治独立与领土完整。”

8月14日,接替宋子文的王世杰和莫洛托夫代表两国政府签署了《中苏友好同盟条约》。王世杰在照会中写道:“由于外蒙古人民一再表达独立的愿望,中国政府声明,在日本战争结束后,如果外蒙古公投确认了这一愿望,中国就应该承认外蒙古的独立,即以其现在的边界为界。”莫洛托夫在回信中写道:“苏联政府对中华民国政府的最后照会感到满意,并在此宣布,苏联政府将尊重蒙古人民共和国的政治独立和领土完整。”

1945年8月14日,中华民国政府代表王士杰签署了《中苏友好同盟条约》。

       1945年10月20日,外蒙古宣布独立。1946年1月5日,蒋介石政府承认了这一现实。

1946年1月5日,国民政府承认外蒙古独立。

       参考资料:

温安礼:《冷战与革命:苏美冲突与中国革命的起源》,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

       

点击展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