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感     

农村教育问题 教育部:乡村教师队伍面临整体素质不高等问题

2022-02-16 16:22情感

据教育部网站消息,教育部相关负责人今天指出,由于城乡发展不平衡、交通地理条件不便、办学条件众多,乡村教师面临专业吸引力不强、补充渠道不畅、优质资源配置不足、结构不合理、整体素质不高等突出问题,制约了乡村教育持续健康发展。近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农村教师支持计划》。教育部有关负责人就有关问题回答了记者提问。

以下是问答的全文:

1.问:《计划》是在什么背景下发布的?

答:目前,我国约有330万农村教师,是教师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新世纪以来,国家在稳定和扩大规模、提高待遇水平、加强培训等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农村教师队伍面貌发生巨大变化,农村教育质量明显提高。乡村教师为乡村教育的发展做出了历史性贡献。但由于城乡发展不平衡,交通地理条件不便利,办学条件导致债务众多,乡村教师面临专业吸引力不强、补充渠道不畅、优质资源配置不足、结构不合理、整体素质不高等突出问题,制约了乡村教育持续健康发展。

党中央、国务院历来重视农村教师队伍建设。2014年9月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师范大学发表重要讲话,对新时期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出明确要求,指出教育的短板在西部地区和农村,在贫困海岛地区,要制定切实可行的政策措施,鼓励有志青年到农村和边远地区为国家教育事业作出贡献。李克强总理强调,促进教育公平,提高教育质量,需要更多的优秀人才长期从教,特别是在农村和边远贫困地区,让他们成为孩子知识的传授者、生活的引路人、文明的传承者和道德的楷模。刘延东副总理对加强乡村教师队伍建设提出了明确要求。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教育部会同中央、发展改革委、财政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在深入总结经验、广泛听取意见的基础上,反复修订完善,形成了《规划》,经国家教育改革领导小组、中央深改组审议,国务院印发实施。

2.问:做好计划需要把握哪些原则?

答:启动实施《规划》对稳定乡村教师队伍,吸引优秀人才到乡村学校任教,带动和促进教师队伍整体水平的提高具有重要意义。制定和实施《规划》,要围绕以下四个原则:第一,以德为先,以德育人。要着力提高乡村教师的思想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平,引导乡村教师带头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发挥乡村教师教化人的作用,确保乡村教育的正确导向。二是规模合适,结构合理。合理规划乡村教师规模,优先发展乡村教师,集中人力财力,制定实施优惠政策,加强农村优质教师资源配置。第三,提高质量和报酬。立足国情,多措并举,标本兼治,打好“组合拳”,制定针对性政策,精准发力,加强培训补充,提升专业素质,提高地位待遇,持续改善乡村教师工作生活条件。四是改革机制,激发活力。深化体制机制改革,畅通高校毕业生和城市教师到农村学校任教渠道。通过实施乡村教师支持计划,可以促进相关制度的建立,形成可持续发展的长效机制。

3.问:乡村教师支持计划的工作目标是什么?

答:《规划》提出:到2017年,努力多渠道扩大农村学校优质教师来源,完善农村教师资源配置,稳步提升教育教学能力水平,依法保障各方面合理待遇,专业吸引力显著增强,逐步形成“下得来、留得住、教得好”的局面。到2020年,努力培养一支素质优良、爱岗敬业、扎根农村的教师队伍,为教师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提供有力保障。

4.问:能否总结一下《规划》提出的主要措施?

答:《规划》针对乡村教师“下不去”“留不住”“教不好”等突出问题,提出八项措施。主要包括:全面提升乡村教师思想政治素质和师德水平,拓展乡村教师补充渠道,改善乡村教师生活条件,统一城乡教职工编制标准,职称评定和聘用向乡村学校倾斜,促进城市优秀教师向乡村学校流动,全面提升乡村教师能力素质,建立乡村教师荣誉制度。

5.问:为什么要强调农村教师思想政治素质和师德师风的提升?

答:乡村教师不仅教育农村孩子,还在偏远的山村承担着传播现代文明、传承社会主流文化、传递国家意志的重要使命。该计划非常重视农村教师在教化民众方面的教育作用。一是建立健全农村教师政治理论学习体系。二是切实加强农村教师党建工作。三是开展多种形式的师德教育,将教师职业理想、职业道德、法制教育、心理健康教育融入岗前培训、准入、岗后培训和管理全过程。

6.问:如何拓展乡村教师的补充渠道?

答:补编难、质量不高是农村教师长期面临的问题。为解决这一问题,《计划》提出了四项改革措施,进一步鼓励有志青年投身农村教育。一是鼓励省人民政府建立统筹规划、统一选拔的乡村教师补充机制。二是扩大“特岗计划”实施规模,重点支持中西部、老区、贫困地区农村教师,及时提高特岗教师工资补贴标准。三是鼓励地方政府和师范院校采取多种方式,培养“一专多能”的乡村教师。大学毕业生取得教师资格并在农村学校任教一定年限,按有关规定享受学费补偿和国家助学贷款补偿政策。四是鼓励城镇退休特级教师、高级教师到农村学校任教。

7.问:改善农村教师生活条件有哪些切实可行的措施?

答:为让每一位合格的乡村教师感受到党和政府的温暖,《规划》提出了改善乡村教师生活条件的四项措施。一是全面落实集中连片贫困地区农村教师生活补贴政策,根据学校艰苦程度和偏远程度实行差别化补贴标准,逐步形成“下基层、下功夫、上待遇”的激励机制。二是要求各地依法依规落实农村教师工资政策,依法为教师缴纳住房公积金和各项社会保险费。三是做好重大疾病乡村教师帮扶工作。四是加快边远艰苦地区农村学校教师周转宿舍建设。各地要按规定将符合条件的农村教师住房纳入当地住房保障范围。

8.问:采取了哪些措施统一城乡教职工编制标准?

答:《规划》强调两个政策。一是编制标准向农村倾斜。明确提出农村中小学教职工编制按城市标准统一核定,小村庄和教学点编制按生师比和班主任比相结合核定;通过调整编制、加强人员配备,进一步向教学点和人口稀少的村庄倾斜,着力解决教师全覆盖问题,确保农村学校全面配备国家课程。二是编制标准要到位。县级教育部门应当在核定的编制总量内,根据班级规模和学生情况,统筹安排各学校的教职工编制;有合格教师时,严禁长期使用临时工。严禁任何部门和单位以任何理由、任何形式占用、变相占用农村中小学教职工编制。

9.问:采取了哪些改革措施,将职称评聘向农村学校倾斜?

答:职称评审是教师的生命线,一直是教师最关心的问题。该计划提出了三项改革措施。一是完善有利于乡村教师的政策,要求各地结合实际,研究完善乡村教师职称评聘条件和程序。二是增加农村学校中高级岗位数量,实现县域内城乡学校教师岗位结构比例总体平衡。三是完善乡村教师评价标准,对外语成绩和论文发表没有硬性要求。

10.问:如何促进优秀城市教师流向农村学校?

答:为解决城市优秀教师流向农村学校的问题,《规划》推进三项改革:一是推进体制改革。全面推进义务教育教师管理体制改革,为组织城市教师到农村学校任教提供制度保障。第二,采取多种措施促进流动性。采取定期交流、跨校竞争、学区一体化管理、学校联盟、对口支援、教师入驻乡镇中心学校等方式方法,重点引导优秀校长和骨干教师流向农村学校。三是防止“逆流”。采取有效措施,保持优秀乡村教师队伍的相对稳定。

11.问:如何进一步提高乡村教师的素质和能力?

答:提高农村教师的素质和能力刻不容缓。《规划》提出了针对性的政策措施:一是保障培训时间。明确提出到2020年,对所有乡村教师和校长进行360小时培训,解决乡村教师整体培训少的问题。二是优化培训内容。除日常教育教学专业能力培养外,特别注重加强师德师风和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养。第三,改进训练方法。根据农村教师的实际需求,采取岗位置换、网络培训、下乡教学、专家指导、校本培训等多种形式,增强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四是调整“国培”方向。2015年以来,《国家中小学教师培训计划》以农村为重点,集中支持中西部地区农村教师和校长培训。

12.问:如何提升乡村教师的职业荣誉?

答:建立乡村教师荣誉制度是建立和完善乡村教师激励机制的重要环节。《方案》提出,国家对在农村学校任教30年以上的教师,按照有关规定颁发荣誉证书;在农村学校任教20年、10年以上的教师受到省、县的鼓励。省人民政府可以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对长期在农村学校任教的教师给予表彰。

13.问:如何确保计划的实施和有效性?

  答:为确保《计划》的各项政策措施落到实处,下一步将抓好以下三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加强组织领导。教育部将会同相关部门制订出台分工实施方案,进一步落实路线图、时间表和责任人。《计划》明确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是实施乡村教师支持计划的责任主体,要求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实行一把手负责制,切实将计划落到实处。二是加强经费保障。中央财政将通过相关政策和资金渠道,重点支持中西部乡村教师队伍建设。同时《计划》要求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积极调整财政支出结构,加大投入力度,大力支持乡村教师队伍建设。三是加强督导检查。国家有关部门将组织开展对乡村教师支持计划实施情况的专项督导检查。对计划实施不到位、成效不明显的,将追究相关负责人的领导责任。同时要求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教育督导机构会同有关部门,每年对乡村教师支持计划实施情况进行专项督导,及时通报督导情况并适时公布。

点击展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