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感     

需求管理工具 一文讲透需求管理(方法+模型工具)

2022-02-16 09:44情感

需求管理能力是衡量产品经理能力的重要指标。因为需求是产品的基石,只有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需求分析和管理,才能更好地构建产品解决方案,输出准确的产品定义。

结合我的学习和自己的经验,我计划将需求管理分为三个部分:“需求挖掘”、“需求分类排序”和“需求匹配”,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利用用户的行程图,回到用户的整个场景去体验,分割产品和用户之间的每一个接触点,不放过任何一个。只有这样,才能完整、全面地发现用户的行为、想法和感受,找到产品的机会点。

用户旅程图倾向于系统全面地挖掘用户需求,寻找产品的机会点。输出准确的产品定义要结合“企业服务蓝图”。

通过对需求挖掘结果的汇总和统计,我们会得到大量的需求,形成自己的需求池,这将是我们输出准确的产品定义和产品规划的来源。哪些需要先做?这需要稍后进行。什么时候做?到什么程度?

通过上述需求挖掘部分的方法介绍,我们将收集各方的各种需求。那么所有的需求都需要解决吗?为什么产品实现新功能后数据没有达到预期效果?这就提出了以下需要讨论的问题:在我们挖掘需求之后,如何对需求进行分析,从而达到产品价值最大化的目标。

02

需求的分类和排序

首先,介绍了卡诺模型,一种对用户需求进行分类和排序的定性分析工具。需要注意的是,KANO模型只关注产品性能与用户满意度之间的非线性关系,只衡量产品功能对用户的价值,而没有衡量实现这一功能对企业的收益和成本。其目的主要是识别需求的类型,从而以有限的资源提高用户的最大满意度。

KANO模型将用户偏好分为五类:本质需求、预期需求、吸引需求、无差别需求和反向需求。

通过计算,可以在每个需求点获得两个系数,更好的/SI和更差的/DSI。

其中,Better/SI被理解为增加的满意度系数,其值通常为正值。意味着如果产品提供了一定的功能属性,用户满意度就会提高。正值越大/越接近1,对用户满意度的影响越大,提升用户满意度的效果越强,满意度上升越快。

better/DSI可以称之为淘汰后的不满意系数,其值通常为负值,意味着如果产品没有提供一定的功能属性,用户的满意度就会下降。数值越负/越接近-1,对用户不满的影响越大,满意度降低的效果越强,下降越快。

以多个需求的Better/SI和Better/DSI的平均值为横轴和纵轴,我们可以做一个平面直角坐标系。

根据这个坐标系,我们可以按照以下排序规则进行排序:必选>:期望>:魅力>:没有区别。对于同一象限内的功能点,按照Better系数/| Better系数|的大小排序,数值越大,优先级越高。

上面,我们讨论了需求挖掘,并使用KANO模型对用户需求进行分类和排序。在这里,我们需要阐明需求的要素。简单来说,明确的要求包括:目标用户和存在的问题。

目标用户很清楚我们定义的产品是为了解决某些人的问题。存在的问题是指实际场景和实际问题。有关用户需求的描述,请参考用户故事标准模板。

当我们对需求有了清晰的认识,就可以分析原因,然后制定相应的解决方案。需求原因的分析可以用HMW方法详细拆解,HMW分析主要包括五个维度:积极、转移、否定、拆解、脑洞。

在分解需求的原因后,为所有提出的需求列出相应的解决方案,一个需求对应不同的解决方案。在这里,请注意,当你最初考虑解决方案时,不要考虑实施的可行性,只需提供它们。列出所有解决方案后,对解决方案进行分析、评估和排序。

这里我们介绍一个模型工具:从产品经理的角度,如何对同一需求的不同解决方案进行分析、评估和排序——ICE排序法。评分从几个维度考虑,按照总分排序。

ICE排名方法包括三个维度:影响、信心和容易。

影响:指该功能完成后,有多少用户可以感受和使用。

信心:是指功能完成后对实现目标效果的预测。需要注意的是,这种预测是基于个人用户,而不是对整体效果的预测,偏向于主观判断,未来应根据实际效果不断修正。

易实现:指功能的综合实现难度,包括开发成本、运营难度、推广成本等。越容易实施,得分越大。

评分方法定义:1-5的数,大规模影响评分5,小规模评分1。

03

需求匹配

需求挖掘和分析解决的是发现和确认需求的问题,需求匹配解决的是做不做的问题。即使需求存在,是否在这个产品中做,做到什么程度,什么时候做,以什么形式做,都是需求匹配中要做的工作,主要从行业阶段和公司资源两个维度来分析。但由于篇幅有限,这里暂不详述。

做好需求管理是输出准确产品定义的基础。没有捷径。掌握科学的方法论,多看,多思考,多说话,多做事,不断迭代,就能找到适合我们用户和我们产品的判断模型,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成立一家互联网公司需要几个步骤?

点击展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