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感     

三河市汇福实验学校 燕郊“漂二代”:学校超负荷运转 教师严重缺乏

2022-02-15 16:32情感

几十名保管人举着牌子在学校门口等着。

燕郊镇,位于河北省三河市105平方公里,距北京天安门广场仅35公里。在过去的10年里,它已经成为越来越多的外省中等收入年轻人来北京工作的地方。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14年,燕郊镇人口已达65万,人口密度是北京的两倍。其中,每天有近40万人往返于北京和燕郊之间上下班,成为“燕漂”。

然而现在,经过10年的扩张,燕郊各种公共资源的匮乏已经逐渐显现。教育是目前最紧迫的问题。

每年新增2000多名小学适龄人口和1000多名初中适龄人口。仅2015年,燕郊净生源就超过6000人。

与第二代颜朴的快速成长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燕郊义务教育资源开发滞后。根据河北省教育厅给出的数据,燕郊只有17所小学和6所初中。

学校超负荷运转、严重的班级过剩、教室紧缺与教师严重短缺的尖锐矛盾,纠缠在当地学生、家长、教师和教育主管部门的头上。

一个体育老师要带675个学生,很多课程都开不了

“第二代颜朴”泛滥,最直接的结果就是师资严重不足。

根据教育部2001年发布的《关于制定中小学教职工编制标准的通知》,城市初中师生比例应不低于1:13.5;在城市小学,这一比例不低于1:19。

燕郊惠福实验学校副校长李强说:“如果达到国家标准规定的课时数和师生比,我们学校目前有110名教师。按照编制,每一科都缺老师。”其中,语文教师最为稀缺。“初中缺三个语文老师,三个副校长已经临时上岗。如果小学有20名语文老师,其他科目的老师也会兼任。”。

而惠福实验学校体育教师只有8人,其中外聘教师3人,这意味着每位体育教师平均要带近9节课,675名学生。

六年级的学生已经两周没去上体育课了。即使去上体育课,他们也只是做一些简单易行的运动。因为一个班70多人,一个老师根本保护不了他们。

“思想品德课、劳动技能课、综合实践课、校本课程等4门课程不能开设。音乐、体育、艺术等。基本上需要减少课时量。”作为主管教务的副校长,李强挥了挥手,似乎很无奈。

在燕郊,教师短缺几乎是所有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的难题。

张兰的儿子在三河市第六小学读书,他的班级也是70班。“儿子抱怨学校的椅子只有一点点,没有靠背。”有一次张兰参加家长会,看到儿子的小凳子。“缝隙小,她的腿很难向前移动。”。

燕郊开发区实验小学、三河市第七小学、燕郊中心小学、冯家福小学等学生及家长均向工人日报反映,存在燕郊学校数量少、班级容量过大、师资不足等问题。

学校普遍“求贤若渴”,由于编制的限制,不可能引进更多的教师

在给工人日报的书面回复中,三河市教育局也表示,2006年以来,由于编制指标的限制,三河市教师数量没有得到有效补充,师生比例拉大,教师严重短缺。“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我市有教师800余人”。

三河市教育局也表示,“燕郊高新区大部分学校负荷过重,教师数量严重不足,现有教师负担过重。有的学校只能采取聘请临时教师的方式,以满足课程开设的需要。”

针对燕郊教师短缺的问题,三河市教育局认为,一是学生数量机械增长过快,教育基础设施和教师难以跟上学生的增长。第二,由于学校编制的限制,不可能引进更多的老师。加上每年的退休教师和重病教师,一线工作的教师数量严重不足,教师数量呈现负增长。第三,三河市部分学校虽然聘请了临时教师,但由于工资低、专业学科优秀毕业生少等因素,部分学校无法聘请到合适的教师,短期内学科教师短缺。

李强说,正式教师的工资由政府直接支付,政府年度预算中拨给教育的经费是一定的。因此,一个地方的教师数量是相对固定的。“现在每个学校都缺老师。”

关于聘请临时教师,李强介绍,目前每个外聘教师的财政拨款只有1500元,没有五险一金,没有班费,寒暑假没有工资。“能来的老师都是真正对教师职业充满热情的,都是一种公益”。

土地创造了超过60%的财政收入,但没有地方扩建学校

受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深入推进、北京政治行政中心东移通州、重要交通通道连通三河、北京实行严格的入园政策等多重因素影响,燕郊在过去8年里如疯草般成长:房价3倍、GDP倍、人口5倍。

万人社区众多,百万平方米量级的商业广场林立。据不完全统计,2014年燕郊大大小小的建筑有120多栋。随着高密度建筑和新兴商圈的快速扩张,燕郊的财政收入从1992年的5000万元增加到2014年的78.6亿元。据三河市委书记张金波介绍,自1992年该区成立以来,该镇创造的财政收入占三河市1/12以上。

伴随着“燕郊式增长”,各种公共问题相继浮出水面。跨省上班难,跨省就医难,治安管理难,连水、电、暖、垃圾堆放都成了困扰几十万居民的问题。

以供水为例,燕郊有两个水厂,日供水能力7.2万吨,但峰值用水量已超过9.5万吨。一位燕郊网友调侃他的生活是“用饮水机刷牙,在单位洗脸,不在家洗澡。”带着便宜的房价来到燕郊的张兰,不禁怀疑自己是不是做错了选择。

教育资源匮乏只是燕郊的问题之一。这背后存在的问题是,房地产开发商带人进来,却没有提供相应的公共服务设施。更重要的原因是燕郊的房地产行业近十年来占据主导地位,发展异常。然而,在城市化和财政收入快速增长的背后,却忽略了对公共资源和基础设施的投资。

“这不是学校的问题,也不是老师的问题,更不是家长的问题。”赵岩认为,连政府都没有提前预料到。

然而,在推进燕郊城市化、承载北京人口转移的过程中,地方政府缺乏事前规划是不争的事实。以燕顺路为例。道路两旁有几十栋建筑鳞次栉比,取名“通顺”。这些建筑之间几乎没有留下任何空空间来建设其他基础设施。“就算想建小学,也找不到地方。”赵燕说。

延顺路以西,只有一所惠福实验学校。惠福实验学校要承担附近14个小区2.6万居民子女的就学问题。“2015年一年级报名人数1200人,但我们学校最多只能接受700多人。”因为划片招生,惠福实验学校不能拒绝业主的孩子。李强说:“燕郊教育资源短缺,我们学校的矛盾只是更加突出。”

但李强需要担心的事情远非如此。三年后,当最大数量的小学生想上初中,而现有的教室远远容纳不下这些孩子时,“那时候,他们的教室在哪里?”教师严重短缺

点击展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