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事     

四库书 琉璃厂故事46|续补可嗣四库书

2022-02-24 11:13军事

夏合顺

晚年,冼玉清写了一篇回忆《论明》的文章,说“近50年来,广东藏书最丰富、精通版本目录的学者,应该是东莞的伦柘儒先生”。王祥《补藏书纪事诗》唱《论明》:“藏书有余,仓廪有余,可承四书补。安德群的儒家思想和谋略相结合,总结远远落后于太阳王朝初期。”

△伦明先生的形象

伦明,字哲如,广东东莞人。其父曾任江西崇仁县令,伦明说“老了就嗜书”。他12岁时,县里给他发工资到省城,还经常委托他买书,自称是他人生的开始。光绪二十七年,他是举人,在帝国大学学习。义和团运动后,在你的宫殿里分发了大量的书籍。“每次你在王海村和龙符寺之间旅行时,你都必须带着书。”。伦明在北京生活了30多年,收集了许多现代书籍。他曾经说过“书要到现代才能读”。期间,他回到广东,在广东方言学校讲学,买了一些南海孔子、鹤山易、番禺何的书。

冼玉清在北游时遇到了伦明,他的寻书、抄书、藏书的故事深深打动了他。她描述了伦明访书的场景,纸上出现了书的形象:“不同于靠公司抬书候门的士大夫。每天,游行工厂周围都是冰冷的摊位。任何被这本书忽视的人都应该仔细阅读。每积一次尘,残书就散一次,就能看到以前从未见过的最好的书。”

张慈禧的《伦哲如先生传》也称伦明“晚年多留京休闲,留厂。任何被别人忽略的人,都会被细细品评,说有很多宝藏可以品尝”。更奇妙的是“王先生不喜欢装修,外套穿坏了,脚趾总是露在外面。书估戏破伦唤,君子笑而应之。”。

伦明曾说,他的书靠的是节俭、勤奋和恒常:“节俭是储存书籍的资本,勤奋是去参加与书籍相遇的会议。盒子里有很多东西,有人能跑得快,有人能拿到预付款,还有人能追踪到并索要预付款。”他的书访不仅限于琉璃厂,还在天津、开封、南京、武昌、苏州、杭州、怀庆、卫辉、清华等地获得了不少善本。“伯乐关心马空,他的丈夫也在书里,好像他很喜欢。”对他来说搜书并不太复杂:拿到更好的版本很容易和之前的版本走在一起,所以保存下来的大部分都是原创的版画,而新的手稿则是用楷书在精美的纸上临摹。冼玉清说:“他这么专心,就应该专心做自己喜欢的事情。”。

△《1911年以来的藏书纪事诗》

张慈禧说,伦明“有钱买书,嫔妃多达九个,不能送人。”他的小妾抱怨个不停,他的丈夫却充耳不闻,照常在学校买书。他现场写诗,自嘲:“30年来,他赢得了妻子和妻子的仇恨,努力保存书籍。”

《论明》寻书、抄书、集书、校书,意在续修《四库全书》,即严以来的“续建之作”。张慈禧称他“临终前从事学校副刊,无法发表论文”。

1928年秋,伦明提出对《四库全书》进行影印、更新和校对。张学良、翟文宣、杨雨婷在电报上签了名,发给全国,后因故退出。尽管屡遭挫折,我继续学习的雄心并没有动摇。1933年,商务印书馆从文渊阁的书中选印了《四库全书第一辑珍本》。他认为选书不好,但因为是傅增湘主持,不方便反对,于是提出了详细的影印方案,并力劝他把原版书换成珍本。

评余芳华

点击展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