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事     

医学培训班 华山医院骨科开办解剖学习班 10年培训全国4500名医生

2022-02-24 01:37军事

现场讲解肩关节的解剖入路。

       一个为期3天的学习班,从未对外发布招生消息,仅仅通过口碑相传,报名人数就期期爆满,一办就是10年。

这是2004年开始的华山骨科应用解剖学培训班。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骨科团队周末组织,不发工资。截至目前,培训班已为全国培养了4500多名临床骨科专家。

       值得一提的是,该学习班是以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解剖与组织胚胎学系的遗体标本为依托,所有的手术培训直接在解剖室里进行,这正是吸引全国专科医生参与培训的最重要的原因。

开始的原因:医生是一项技术服务

       与当下不少医学培训班相比,“华山骨科应用解剖系列培训课程”最大的不同是更为注重实践的学习,讲操作讲业务多过讲新技术新进展的理论,这一切都来源于华山医院骨科主任姜建元教授的一个理念——“医学应以治疗为本”。

蒋建元在日常门诊中发现,有些医疗问题是医生解剖结构不熟悉、手术技术差造成的,有些是医生操作不规范造成的,让患者付出了沉重的代价。“医生是技术服务,手术技术不好,有好的服务态度也没用。提高操作技能是改善医患关系的最佳途径。”

       尽管当前职称评定、论文数量是衡量一个医生水平最重要的指标,但在姜建元眼中,学技术学操作比一切都重要,“骨科是当前医患矛盾数量较多的科室,一是因为骨科病人治疗包括康复锻炼等持续时间长,治疗环节多,且会直接影响术后功能,这一切都需要临床医生参与,更需要患者配合,一旦沟通不好,就会出现问题。二是因为骨科手术万一出现问题对患者的功能影响很大,拿脊柱外科手术来说,一旦手术失败,病人就可能瘫痪一辈子。”

蒋建元说:“临床医学是一门强调实践的学科,人体解剖学相当于医生的第二把刀。医学生阶段的“系统解剖学”课程只教给学生人体的生理结构,而“局部解剖学”课程则是让学生知道器官之间的相互毗邻关系,只让你从容易打开的部位看清楚。作为专科医生,在学校学到的解剖学知识远远不够。有些基层医生甚至在校外都没解剖过。"

办班困境:遗体标本资源紧缺

2004年10月,依托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解剖与组织胚胎学系,华山医院骨科开设了第一期培训班。然而,在过去的十年里,人类遗骸的缺乏已经成为最大的障碍。

       上海市红十字会副会长李明磊指出,上海从1982年启动遗体捐献工作以来,截至目前,约有3.5万人登记遗体捐献,实现捐献的有7000人,占全国的一半。然而,目前,上海各大医学院校还是普遍存在教学所需遗体不足的现状。“一个成熟的临床医生在基础学习中,首先与遗体打交道,才能学到基础知识,而在科学研究过程中,仍然需要通过解剖对各类疾病进行病理分析和研究。中国医生的学习和工作生涯中,平均每10人一生只接触过1具遗体标本;而在美国,培养一名医生就要经手10具遗体标本。”

根据以前的研究,上海的六所医学院每年总共需要大约700具尸体,但现在上海每年捐献的尸体数量是500-600具。“遗体的缺乏给部分院校医学生的临床实习造成了一定的困难,但由于复旦大学的原因,上海医学院具有捐献遗体的良好基础。学院每年捐赠的遗体数量占全市捐赠总量的40%,每年达到250具,其中部分来自医院工作人员。”李明雷说。

       为提高培训质量,让每个医生都有机会实际操作,姜建元规定每次培训班人数控制在60人以内。“一旦人多,操作机会就少了。”

10年内培训4500人,惠及全国患者

       在10年的时间里,华山医院骨科团队这支由临床一线医生组成的“讲师”,总共培养了全国各地包括港澳台地区的临床医生4500余人,其中包括大量中西部地区医师,许多基层医院接二连三地派不同医生来参加,也有些学员来了一次又来第二次。

目前,华山骨科培训班的培训内容已从原来的脊柱逐步扩展到关节、踝关节、创伤等骨科各专业领域的应用解剖和外科技术的学习。班级数量从一年2个班发展到今天的20多个班,需求依然供不应求。

       全国政协副主席、九三学社中央主席韩启德如此评价该学习班:“对于临床医生的培养来讲,毕业后的教育是一个不可或缺的非常重要的环节。但是在专科医生培训方面,我们国家还缺乏一个系统的、成功的经验和培训体系,华山医院骨科应用解剖学的临床专科医生培训提供了非常好的经验。”

蒋建元还说,一个医生一年可以做300-500个手术,但是华山医院骨科培训团队10年培训出来的专科医生,可以惠及全国各地的患者,尽可能减少临床手术问题带来的医患矛盾,这就是这个培训班的价值。

点击展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