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事     

北平和谈 北平和谈,第一次试探,第二次白旗过线,第三次一人大胆只身前往

2022-02-18 08:32军事

百度的词条是这样解释文化的:“就词义而言,文字意味着‘记录、表达和评论’,文化意味着‘分析、理解和宽容’。”文化的特点是:历史、内容、故事。这样解释文明:“它是历史沉淀下来的,有利于增强人类对客观世界的适应和认知,符合人类精神的追求,能够为绝大多数人所认同和接受。”毫无疑问,五千年的中华文化给我们后人留下了很多精神营养。然而,除了文明,人类也有战争,战争会摧毁和破坏文明。因此,当我们提到英法联军烧毁圆明园时,我们仍然感到愤慨。然而,当我们谈论北平和平解放时,我们会从内而外感到自豪,因为没有战争,北平的文明和文化的痕迹就没有被摧毁。保存一座城市的文明文化痕迹,是一笔不可多得的精神财富。

苏静将军是为北平和平解放做出突出贡献的人。北平和平解放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光谈判就经历了三次。

第一,第一次谈判:围坐在火炉旁——一个探头

协商这件事意味着双方不断试探对方的底线。最后,在不断扯皮的过程中,一个达成共识的过程。在北平谈判中,中国共产党为和平解放北平而战,没有放弃武力解放北平。另一方面,傅想尽可能保证自己的利益。基于此,肯定有双方无法调和的地方,需要协商。一次解决问题是不可能的。

说到第一次谈判,我们不得不提到平金战役。我们知道国民党和共产党在东北打仗,赵庄和年庄血战之后,中国大部分地区都在我们手里。平金战役是中国人民解放军以平津为中心,历时两个多月的三大战役的最后一步,也是国共两党的又一次较量。北平谈判就发生在这一时期。

到1948年底,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军队已经没有了胜利的希望,只剩下最后一次挣扎,被困在平金地区。但是对方还是有最后的幻想,不愿意投降。受苦的是两地人民,腐败是国民党失败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北平的整个经济体系崩溃了。关键是,北平是一个有很多历史文化痕迹的古都。我军包围北平后,希望尽可能挽救北平。

当时华北的“剿总”是傅。傅是一个很有实力的人。而且此人与蒋介石政见不同,对其“卖国”行为十分愤怒,可以争取。同时,傅的精锐士兵接受谈判也不容易。然而,只要有希望,我们就必须为之奋斗。

谈判的第一阶段是12月15日至19日。经过多次准备和试探,平金前线指挥部参谋长苏静负责接待。对方代表崔在智、李炳权被安排在八里庄,选择了村里地主的一套房子。12月的北平很冷,风霜剑互逼,人不动,根本受不了。苏静将军干脆安排大家围坐在火炉旁,聊完之后气氛非常融洽。但双方原本立场不同,后来与参谋长刘亚楼的谈判失败。双方的要求相差太大。没有办法继续说下去。

对于这样的结果,中央政府早有心理准备。了解对方就先派人去试水,看看我们的情况如何,这样我们心里才有底。接下来的情况还是需要一步一个脚印。

其实很容易理解,傅手下有兵,他还是觉得自己声音很大,不想屈服。我们取得了决定性的优势,更不可能让步。谈判注定会失败。只要一点点吃掉对方的优势,第二轮谈判迟早会来。

二、第二次谈判:白旗越线——先看诚意

这次谈判发生在1949年1月8日至9日。既然谈不拢,就要打。在我们攻克了新保安和张家口之后,再也坐不住了。主力已被歼灭,所谓优势正在缩小。傅第二次派他的同乡周北峰与我们谈判。我们还邀请了燕京大学教授张到前线指挥部调解第二次谈判。

当然,经过商议,中央也做出了一些让步,保障了对方的一些权益,释放了俘虏,和平收编等。同时,也照顾到了后续的收集整理问题,充分尊重了对方的意愿,展现了我们和谈的诚意。

双方约定暗号为“找王栋”,同时让对方在棍子上绑一块白布,说:“过双方火线时,挥动这面旗。”谈判仍在八里庄,林彪、聂荣臻、罗荣桓、刘亚楼等人在那里交谈。

然后白旗越过了火线,对方也按照我们的要求来了,这也释放了他们的诚意。这次谈判比前一次顺利,签署了书面协议。等待周北峰向傅汇报的,他同意在14日给予答复。谈判是秘密进行的,必须考虑南京的情绪。周北峰回去后,悄悄把整理好的东西缝在衣服里,不然被搜的人会发现情况变得更糟。

然而,看到我们的诚意后,傅还是犹豫着要不要得到更多的东西,再也没有回复我们。与此同时,与南京的交流也变得频繁起来。这迫使我们制定了进攻北平的好计划。

三、第三次谈判:不谈天津——苏静一个人去了北平

眼看十四号就要到了,傅还是没有给出答案。他也知道我们进攻北平的计划做得很好,又一次派出了自己的代表:邓宝珊、周北峰。邓和周二到达了五里桥,约定的地方。

我们对傅的一再犹豫很生气。当邓和周到达时,解放军已经向天津发起了进攻。

虽然邓宝珊是傅的心腹,但他也与共产党有过接触。熟人很容易。但是,如果不给对方点颜色看看,他们真的会认为他们拿走了我军。邓和周二的人们对我们进攻天津非常生气,认为这是我们违约。但是,聂的强硬态度是由于傅的拖延,才导致这样的结果,而且应该是对方的责任。到了15日,天津就不再是谈判范围了。

这时候,傅已经没有退路了。北平成了孤城,北平只有二十万军队。20万部队还有很多不想打仗的人。傅不得不接受我们的安排。

但是这个协议应该如何起草呢?既然是跟傅的协议,谁去?经过商议,上级决定让去和傅谈谈。苏静将军说:“我只是一个联络员。”将军把自己放在一个非常低的位置。其实怎么会这么简单呢?虽然双方都有和谈的意图,毕竟傅也是一方的大人物,所以称他为枭雄也不为过。如果对方不满意,杀一个小对傅来说并不难。但将军在《忆北平和谈》中写道:“当时双方都希望和平解决,所以不会有危险。我只是个联络员。”没有我,别人领导也是一样。"

似乎是这样。其实这件事很有挑战性。如果你不注意,你会弄巧成拙。因为毛主席在和谈期间写了一封信骂傅。

毛主席文章犀利,真敢骂人。毛主席写了一封信,主要说傅是蒋介石的走狗,鹰犬,干了很多伤天害理的事。它有多强大?三国时期,陈林写了一篇反对曹操的文章。毛主席的这封信也好不到哪里去。想想看,傅看到这件事之后,他应该能和曹操沟通了。这一次非常致命。邓宝珊看到后,直言不讳地说,如果傅看到了,他就会忘记和谈。

为什么呢?原来三年前,傅气得在报纸上发表了《书》,侮辱性极强。文章说:“如果共产党获胜,他愿意在伏左毅鞭打毛泽东。”让所有人都知道。上级还要求邓宝珊把它交给傅。

苏静将军知道,如果这件事做得不好,和谈就没有希望。他找到邓宝珊,谈了这件事。两人犹豫了很久。怎么处理?当我看到傅,我提到了我想要的。至于协议内容,将军亲自处理,心知肚明。将军与对方就和平解放北平的18项协议达成共识,谈判顺利愉快。在这个过程中,将军对这封信只字未提。后来,邓宝珊悄悄把信交给了傅的女儿,解决了这个困境。一方面是领导布置的任务,另一方面是谈判的最终结果。这样做,可视为间接执行上级的命令。半个月后,《人民日报》刊登了这封信。

想象一下,如果将军没有紧迫感,傅会怎么样。看完信,你会和我们打架吗?将军的命能保住吗?所以他说:“苏静将军为北平的和平解放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仔细读起来,北平这个名字很有味道。多亏了很多人的努力,才有了今天北京的风格,没有经历过战争,真是太令人兴奋了。

点击展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