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事     

之江新语读后感 李鸿忠党报刊文谈学习习近平《之江新语》的体会

2022-02-18 01:55军事

重要坚持发展省级经济社会科学

——学习习近平同志《之江新语》

李红中

《之江新语》一书是习近平同志任浙江省委书记期间,在《浙江日报》之江新语专栏发表的232篇短文集。这些短文通俗易懂、条理清晰,其思想实质与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的执政方略和习近平同志就任总书记以来发表的一系列重要讲话精神高度一致。它们是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和方法观察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光辉篇章,是当代中国共产党人努力为人民谋福利的生动写照,是紧密结合地方实际贯彻中央精神、推动全省经济社会科学发展的重要遵循。坚持科学发展

坚持科学发展,必须把中央精神同全省实际紧密结合起来。习近平同志带领浙江省委把科学发展观与全省实际有机结合,以全局眼光、辩证思维,对实施“八八战略”作出了发挥“八大优势”、深入实施“八大举措”的重大决策部署。建设“平安浙江”、“法治浙江”、文化强省、生态强省,增强党的执政能力和先进性等。,构成浙江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这一时期,习近平同志多次强调,实施“八五”战略是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生动实践,是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求的具体体现,是加快浙江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前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必由之路。这启示我们,推进省级经济社会科学发展,要牢牢把握中央对地方发展的战略地位,在“结合”上下功夫,正确处理落实中央要求与满足地方实际的关系,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努力实现地方科学发展的战略目标。

坚持科学发展,必须实现和谐发展和绿色发展。习近平同志强调,“发展归根结底是为了社会的全面进步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要在“换笼换鸟”中实现转型升级,在“凤凰涅槃”中激发创新活力,在“越栏而上”中不断进取,走出一条具有浙江特色的科学发展之路。为实现创建生态省、建设“绿色浙江”的目标,他提出“兼顾GDP和绿色GDP;“青山绿水,还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强调“经济增长不等于经济发展,经济发展不是单纯的发展速度,也不能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你不能只追求速度,而应该追求速度、质量和效率的统一;不能盲目发展,污染环境,给子孙后代留下沉重负担,而要按照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的要求,做好人口、资源、环境工作。这启示我们,推进省级经济社会科学发展,要坚持以生态文明理念引领经济社会发展,守住发展与生态“两条底线”,实现经济发展与生态建设双赢,统筹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提倡创新和努力工作

创新是省域发展的活力之源。浙江发展的奇迹来自创新。习近平同志对浙江经济社会发展提出了一系列创新的思想观点:在思想观念上,强调“要有‘敢为人先’的精神,解放思想,大胆尝试,大胆改革如何有利于发展;要超越原有体制,从根本上突破发展的桎梏。”在利用民间资本方面,要求充分调动民间投资的积极性,扩大民间投资规模,形成经济增长的内生机制。引进外资,要求“两条腿走路”,“承接国际产业转移,吸引外资落户,吸引外资,扩大对外贸易,不断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在解决“三农”问题上,提出了“加快农业产业化、农村城镇化、农民非农化”的要求和“发展美丽乡村强村、注重富民村反哺、推进改革活村、推进文明兴村、建设法治村、强队引领村”的目标。在科技方面,主张“充分发挥人才在技术创新中的关键作用,加快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使经济发展真正走上依靠科技进步、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在社会管理方面,强调“树立新稳定观”,要求把学习推广“乔峰经验”作为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总抓手。浙江的创新实践使我们深刻认识到,只有在思想观念、体制机制、科技、管理等方面进行全方位的创新。,才能打破影响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深层次矛盾,实现发展方式的实质性转变,始终主动创新发展。

只有做好自己该做的事,才能走在前列。“这对政治有好处。”工作靠现实,事业靠做。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同志多次强调“空讲错在国,励精图治,这与他在浙江工作时提倡和实践的工作作风是一致的。习近平同志在浙江工作期间,把弘扬求真务实精神放在加强党的先进性的高度,提出要深化理论武装求真务实,深入调查研究,狠抓工作落实,加快浙江发展。密切关注民生真情,坚持实实在在为人民谋福利;强调要把“能不能落实、做得好不好”作为衡量领导干部作风、能力、水平的重要标志,用“敲钉子上墙”的生动比喻,要求落实既要抓重点,又要促全局。他还具体分析了落实情况:要在认识上讲“深”字,在要求上讲“新”字,在步骤上讲“硬”字,在措施上讲“实”字;“抓而不实,等于白抓”,“落实才能有成效”。当前,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对全面深化改革作出了一系列重大战略部署。一定要把工作的落实重点,一个一个抓,抓到底。我们不会停止,直到它得到实施,我们也不会停止,直到它生效。我们将始终保持这种干劲和韧劲,扎实推进省域经济社会科学发展。

不断改善民生

增强为人民服务的意识。“如果一切都是为了人民,人民就会向往。”习近平同志强调:“心中没有‘官’。”因为“没有人民,我们将一事无成;背离人民的利益,我们公仆就会被历史淘汰。”“群众在党员干部心中的分量是多重的,党员干部在群众心中的分量是多重的。”。这些简单的话语里充满了对人民的深情。他还指出:“有少数干部不能与群众交谈,在群众面前处于失语状态。其实语言的背后是情感、思想、知识和素质。不讲是表象,实质还是严重脱离群众。”针对少数领导干部滋生的“做官当主人”的封建习气,他体面地端起“官架子”,恣意妄为,脾气越来越坏,要求生活水平越来越高,远离下属和群众,告诫“要时刻牢记群众从鱼中得水,背离群众砍根”, 并要求各级领导干部转变工作作风,“放下架子”爱民爱民。 这启示我们,推动省域经济社会科学发展,要把群众工作作为党的“生命工程”,切实解决群众的情感问题,把群众放在我们心中的最高位置,始终把群众捧在心里,处处为群众着想,始终与人民群众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

提高为民服务水平。“国家高到可以为人民服务,也高到可以领导人民。”习近平同志强调,一个好的干部不仅要有强烈的责任感,而且要在当官的时候履行好造福一方的责任;还要有为人民服务的能力和本领。要通过创新的方法,提高自己的能力,积极充分地与普通人沟通接触,真诚地为普通人解决问题。习近平同志提倡的访领导制度,是面对面做群众工作的有效途径。走访和接待群众是检验领导干部能力和水平的一个大考场。来访群众是考官,信访是考题,群众满意是答案。领导下次走访要坚持接待群众工作,狠抓落实,取得成效,让群众带着问题来,满意而归。这启示我们,推动省域经济社会科学发展,要找准就业、教育、医疗、住房、社会保障、公共服务等民生领域的突出问题。,并想方设法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和方法,满足人民需求,解决人民困难,不断提高为人民服务的水平。

创造正确的成就

政绩观与发展观密切相关。习近平同志强调:“科学发展观指导正确政绩观,正确政绩观践行科学发展观。”他严厉批评了一些地方片面看待政绩造成的“形象工程”“政绩工程”,强调考察领导干部政绩,既要看经济指标,也要看社会人文环境指标,“考虑发展思路是否正确,发展战略是否正确,数量与质量、速度与效益的关系能否处理好”。习近平同志还把政绩的概念和落实结合起来,尖锐地指出:“如果一个干部的政绩就是为自己扬名立万,为自己立碑立传,为自己请官,这样的干部根本就不现实、不务实。对群众负责是不可能的,集中力量落实也是不可能的。”我们做事、工作,不要以获得个人名誉、谋求晋升甚至谋取私利为目的,而要以国家和人民的利益为出发点,履职创业,有所作为。这是正确的政绩观。

切实做好打基础、利长远。对于领导干部来说,为了一个党的经济社会发展,为了老百姓的利益,他们应该也必须追求政治成就。习近平同志强调:“建设政治成果的根本目的是为人民谋利益。”“建设政治成果的根本途径是把人民群众的眼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结合起来”;要理解和把握“突出成绩”和“潜在成绩”的辩证法,即“眼前发展是政治成绩,打基础也是政治成绩;解决经济发展中的问题是政治成就,解决民生问题也是政治成就。”由此可见,要树立正确的政绩观,不仅要有“我不需要成功”的胸怀,还要摆脱只看GDP的误区。这启示我们,推动省域经济社会科学发展,要坚持以正确的政绩观为指导,不仅要多做群众期盼、近期能见效的事,更要多做打基础、管长远、经得起人民和历史检验的事,才能赢得人民群众的信任、支持和拥护。

点击展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