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事     

三角龙电台 目前地球上至少生活着一万种恐龙 比如麻雀

2022-01-25 21:05军事

6月10日,电影《侏罗纪世界》在中国上映,美国导演再次将恐龙搬上大银幕。

        恐龙是科学传播领域中最受人欢迎的形象之一。近些年来每隔一段时间,关于恐龙的一些认知就会发生一些颠覆性的变化:从早些年残忍冷血的鳄鱼家亲戚,到今天广为人知的鸡和鸽子的共同祖先。而被写进教科书的始祖鸟,很有可能并不是最早的鸟类,而仅仅是一种小型恐龙。

所有这些颠覆性的认知都将指向中国古生物学家徐星。

被写进教科书的始祖鸟标本。CFP数据

中国古生物学家徐星已经命名了60多个物种

       徐星在古生物研究界更广为人知的事件则是他纠正了1999年美国《国家地理》有关“古盗鸟”的错误报道,避免了错误知识的传播。他撰写的科普文章《飞上蓝天的恐龙》入选了小学课本,堪称将最新科研成果转化为普及知识的典范。

徐星最近获得的奖项是“中国2014年度杰出科技成就奖”,因为他“在恐龙进化和鸟类起源的研究方向上取得了一系列具有世界影响力的成果。”2015年,Guoke.com选派徐星为首批科技人科学顾问。

       然而,徐星告诉本站他上大学时并不喜欢古生物学,“我小时候想过当和尚,一代高僧,云游世界。”

6月9日,徐星在工作间隙接受了我们网站的专访。他说,中国的恐龙研究在世界上具有最大的影响力和贡献,但也存在一些明显的问题。

在上海自然历史博物馆恐龙展厅,有一个多刺的沱江龙模型。张鑫炎的网站信息

恐龙是麻雀和三角龙的最近共同祖先及该祖先的所有后裔,这句话你懂了么?       

什么是恐龙?

       徐星:传统上定义的恐龙是生活在中生代、陆地上的一类直立行走,头骨、四肢上有一些相应的有助于快速奔跑的变化、脑颅更加发达的一种动物。现在的定义更严格,不是按照特点而是按照亲缘关系来定义的,如“恐龙是麻雀和三角龙的最近共同祖先及其所有后裔”。

如何研究恐龙?

       徐星:大类上讲,我们做的是古生物学的基础研究,描述它的形态,把解剖学上的主要特征搞清楚。另外从分类学上来研究,判断种类是新的还是旧的,你也看到我命名了几十种恐龙。这些是学科的基础和根本。

在此基础上,我们将讨论其他问题,如与鸟类起源有关的问题和生物进化问题。还有一些功能和行为上的问题:比如飞行是如何产生的,需要对骨骼结构、力学、空空气动力学进行一些分析。还有一些关于生物结构的研究需要跨学科的研究,比如恐龙翅膀是如何进化的。还有的结合地质学探索恐龙的生存环境。还有一些工作是研究恐龙多样性的进化规律,以及这些规律是否与环境有关。我去了新疆、辽宁、内蒙古和山东。那里有许多化石。

       本站:是不是侏罗纪时期恐龙最多?

徐星:不一定。中生代分为三个时期,即三叠纪、侏罗纪和白垩纪。恐龙的多样性一直在上升,并在白垩纪末期达到最高水平。

       本站:恐龙到底有没有灭绝?

徐星:从刚才的定义来看,恐龙也包括麻雀。如果按照科学定义,现在地球上至少生活着一万种恐龙,你认为它们灭绝了吗?绝对没有灭绝。恐龙被分成许多分支,比如鸟类,它们在6600万年的灭绝中幸存下来。但是其他恐龙分支已经灭绝了。

       本站:鸟类和恐龙的关系,如何证明?

徐星:这是一个典型的进化问题。达尔文的进化论很简单,世界上所有的生物都有共同的祖先。经过漫长的历史演变,它被分成越来越多不同的物种。

       比如鸟类和其他动物是有关系的,只是关系有近有远。鸟类最近的亲戚从演化的关系来讲其实就是相似性的比较。这种相似包括外表形态、骨骼结构、血液、肌肉系统,从宏观到微观都是相似的。

比如现在的亲子鉴定就是通过DNA来鉴定两者的相似性。恐龙和鸟类也是如此。科学家找到了所有的信息。它们之间的相似性越高,它们的亲缘关系就越近。经过一百多年的研究,科学家们研究了现代鸟类、鸟类化石、各种恐龙的化石、化石的解剖特征、化石的显微特征,甚至蛋白质的碎片。大量化石从不同角度发现了恐龙和鸟类的相似之处。最后得出结论,鸟类一定是从恐龙中的一种进化而来的。

       本站:恐龙会不会复活,或者在陆地的某个角落还活着?

徐星:陆地上典型的非鸟类恐龙存在的可能性几乎为零,鸟类是有生命的。确实有一位美国作家写过一篇小说,里面提到:人们在非洲的一个偏僻的地方发现了活着的恐龙,但是这种可能性几乎是不存在的,如果不是100%,可以说99%是不存在的。

       本站:这其实还是涉及到对恐龙的定义,人们对恐龙定义是有误差的?

徐星:是的,恐龙是一个庞大的家族,包括小恐龙、大恐龙、食肉恐龙和食草恐龙。但是,人们经常用一两只恐龙来指代所有的恐龙,这是有偏见的,也是最大的错误。

       本站:如何做关于恐龙方面的科普?

徐星:作为基础科学的研究者,科普既是义务,也是责任。基础科学研究的核心作用是构建人类知识体系。我们做科普已经很多年了。一是写一些科普文章和书籍;帮助电视台拍摄很多科普电视节目,比如央视、BBC此外,我们还对一些博物馆的展览进行学术指导。

       此外,我还辅导中小学生在一些简单的科普项目,带一些初中生做一些野外考察,寻找恐龙化石;我还带了中关村三小的学生做一些小的项目。他们学了我的课文《飞上蓝天的恐龙》,对这个很感兴趣。我就带几十个孩子做了一个科普项目。他们对科学、自然、化学的理解力超出了我的想象。

新上海自然历史博物馆的恐龙化石模型。张鑫炎的网站信息

中国的恐龙研究在世界上的影响力和贡献是最大的        

这个网站:你在恐龙研究方面获得了很多奖项。如何看待中国恐龙研究在世界上的地位?

       徐星:最近二十年来,中国的恐龙研究在世界上的影响越来越大。中国成为世界恐龙研究的中心之一,中国的恐龙研究在世界上影响力和贡献是最大的。其他古生物学科也和恐龙研究一样也有很大的影响力。

这个网站:为什么影响这么大?

       徐星:最大的原因是资源优势,咱有大量的化石发现。古生物学是一个资源学科,要有化石才能做研究。从整个世界背景来讲,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整个古生物学都进入了一个黄金时期,尤其是我国在高速的经济建设中发现了大量的化石,从贵州、云南到辽宁、河北的化石大多是被农民发现的。

其次,相对而言,从事恐龙研究的中国学者对西方主流研究方法的跟进更快。基本上在方法和研究思路上与世界主流研究方法处于同一水平。

       但中国恐龙研究的缺点也很明显,无论是总体研究者的素质还是个体研究者的素质和西方同行相比还是有很大差距。比如说我和世界上最顶尖的研究者还是有很大差距。

这个网站:为什么?

       徐星:原因也很简单,科学素养需要长期的积累,美国的精英教育是很好的,他们从小学到初中的长期培养科学方法,他们的科学方法的应用、拓展都超过我们。

另一个因素是科研环境。我们这几年在硬件方面进步很快,但是整体的研究环境还是远远落后于欧美国家。比如我在加州伯克利参观的时候,注意到我的古生物学同事在做生态学、生物力学和系统发育分析。在这样的环境下,你很容易发现新的研究问题或找到问题的解决方案。然而,中国在这方面非常薄弱。

西方科学家对科学有一种发自内心的追求 

你第一次接触恐龙化石是什么时候?

       徐星:我明确记得的是来研究所读研究生专业时接触到的。我是从新疆考到北京来的,上面写古生物学,到了北大才知道是地质系。大学的时候,没有好好学古生物。即便见到恐龙化石也没有激动的感觉。这在中国,尤其是我们这一代人可能是普遍的现象。不像西方人很多人是从兴趣着眼开始进行研究的。我认识的西方同行,很多从5、6岁就对恐龙感兴趣。

目前在我院做古生物研究的有70多人。我想至少有一半以上的人这样做是因为喜欢或者感兴趣,更多的只是一份工作或者一个吃饭的饭碗。

        本站:这是否和中国的科学教育有关系?

徐星:但是有很多因素。第一,和国家发展阶段有关。然而,如今这一代中国人从小就不太担心生活,父母也很注重孩子喜欢什么。比如我现在带一些中小学生做一些小的科普项目。他们对科学和自然的理解远远超出了我的想象。所以我认为未来我们国家会有一些好的科学家,甚至企业家和慈善家。下一代年轻人将来自大陆,喜欢科学。

       此外,还有文化差异。毕竟现代科学是从西方开始的,西方科学家对科学有一种发自内心的追求,探索意识很强。中国人则很少有这种探索意识。我们更多的是跟着走,能跟着走就不错了。        

点击展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