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事     

日军占领中国详细地图 军事地图上的淞沪会战布局:日军渗透多年 国军也早有准备

2022-01-16 00:45军事

8月13日,上海淞沪抗战纪念馆经修缮后正式对外开放,三幅被誉为“镇馆之宝”的淞沪会战军事地图首次向公众展示。本报记者贾亚男实习生王锴图

8月13日,上海淞沪抗战纪念馆改造后正式对外开放,被称为“镇馆之宝”的3张淞沪会战军事地图首次向公众展示。

本报记者在现场看到,一张是松湖战役前日军绘制的“上海南京附近1/10万地图”,一张是国民党军队绘制的“日军机构和兵力分布及我军在上海地区部署的甲级情报图”,另一张是德国军事顾问制作的中日军事力量对比图。

日军地图:标注出几乎每一个村庄

2015年8月11日,上海,日本纪念馆。本报记者贾亚男

在新馆展出的众多历史文物中,3张淞沪会战时期的军事地图被用玻璃罩小心地保护着。

本报记者在现场注意到,普通游客只是匆匆一瞥就离开了,而一些军迷则站在地图前久久仔细研究。上海宝山文广局副局长陈贤明说,这三幅军用地图堪称“镇馆之宝”。

日军的军事地图被放置在展柜的右侧。从标注的时间看,这张《上海南京附近十万分之一地志图》制成于昭和十二年;从地图内容看,这张军事地图重点标注战略要地、军事据点、河流、军事交通要道等。地图非常细致,以崇明岛南侧长江河道为例,地图上用蓝色字体标注“水濠特性、概况”,不仅标注每一段关键水道的水深、潮汐影响,能通过什么样船只,甚至细致到某一河段有“小屋及树木存在”。

在军事交通中,该地图标记了几乎所有具有军事价值的道路,从农村道路到每个桥梁和交叉点。以上海周边道路为例,地图以黄色显示了日军进攻上海的近20条主要军事路线。军事据点方面,地图从长江口回溯到江苏境内的长江,标注狮子堡、龙王庙堡、吴淞堡,以及长江、黄浦江的每个登陆点。地图还显示了几乎每个村庄、进出村庄的通道以及周围可能存在的军事障碍。

中共党史学会会长、南京政治学院教授张云指出,这张军事地图绘制于发动淞沪会战前,其准备之充分、实战价值之高,都表明了日军处心积虑,早已做好战争准备。“如此详细的军事地图,至少需要几年的时间侦查、测量和准备,地图是1937年制成,准备早在几年前就开始了。”张云表示,日本的军事地图透露出,日军对侵占当时中国的经济、政治重镇上海、南京,其实蓄谋已久。

国军地图:日本电话线怎么走也有标注

除了日军的地图,还有一张更大幅的中国军方军事地图。这份名为《上海地区日方各机构点和兵力分布及我军部署情况甲级情报要图》的地图,由中国军事参谋部情报处于1937年绘印,对主要分布在上海市区内各日属机构、日军方军事据点及我军部署情况进行了详细罗列和说明,这也说明在淞沪会战爆发前,中国军队也在积极部署。

张赟指出,1937年,中国军队的部署重点转移到长江。“这张大地图有1.5米见方。应该是1937年6月做的。它是上海整体的位置图。主要反映日军在市区、军事设施、日本人聚集区等驻防情况。,而且日本人的电话线都有明显的标志。”张赟说,简单算一下,当时上海至少有三四十个日军军事据点或战略要地,主要分布在闸北和虹口。

在张云看来,日军的这些战略布局不是一两年能完成的,应该在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日军就开始在上海一点点地渗透、布局,“这也清楚地说明了,日本在侵略东北、华北之后,并未片刻停止,他们早已把目标指向了上海、南京这些中国重要的经济、政治城市。”

同时,张赟指出,中国军队的军事地图实际上反映了另一个方面。当时,中国军队的军事部门在情报和军事方面做了积极的准备,相当清楚地掌握了日军在上海的战略位置,这也为上海的后两次战役做了充分的准备。

其实,早在1936年,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参谋本部制定的1937年《国防作战计划》中就已明确:“长江下游地区之国军,于开战之初,应先用全力占领上海,无论如何必须扑灭上海之敌军,以为全部作战之核心。”张云说,这份国军的军事地图也说明,中国军队按照部署,已经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战争准备。此后,尽管3个月的淞沪会战并未能将日军赶出上海,其战略意义却已经得到历史公认,日军企图三个月灭亡中国的野心破灭,其原来战略部署也被打乱。

上海淞沪抗战纪念馆曾向社会多方征集史料和文物,其中包括中国军事地图在内的十多件重要文物都是由台湾商人白中琪捐献。“希望这次捐献的军事地图等文物能为研究淞沪战役提供帮助。”白中琪说。

点击展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