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妆     

赖宁父母 赖宁去世32年后,其事迹从教科书上删除,他的父母现状如何?

2022-02-23 17:55化妆

上世纪80年代,年仅15岁的赖宁冲进熊熊大火,不幸身亡。后来,他被称为一个动人的汉字,他也进入了教科书,成为了大家学习的榜样。但后来他的事迹被从教科书中删除,人们开始反思如何理性救人。已经32年了。赖宁的父母怎么样了?

见义勇为,却被大火夺去生命

1973年,赖宁出生于四川省雅安市石棉县。石棉县是一个森林覆盖率很高的山城。很小的时候,赖宁就经常去后山和朋友一起玩,研究各种动植物,立志成为一名植物学家。

除了对自然特别感兴趣,赖宁还喜欢画画,经常画自己看到的和想到的。他的父母希望他成为一名优秀的画家。小学时,赖宁非常努力,成绩优异,后来成为石棉中学的优秀学生。

石棉县是一个山区。由于自然条件恶劣,特别是干旱,山区特别容易发生火灾。赖宁上初中的时候,他和当地的消防队员多次上山灭火,通过团结协作,扑灭了三起火灾。但赖宁保持低调,从未告诉父母自己的扑火经历。

1988年,随着全球变暖,四川是一个副热带高压区,气温直线上升,降雨量急剧下降。3月13日下午,赖宁在家学习时,突然看到远处山上有一股浓烟。赖宁意识到山着火了,对母亲说了一句话,立刻跑了出去。

这次火灾是由于村里电线老化,天气极度干燥引起的,火势立即蔓延到整个山区。赖宁叫来了朋友,到山上去救火。因为走的太匆忙,他们连铲子等工具都没带,只是用树枝把火扑灭了。

火势如此凶猛,消防队员很快就赶到了。他们看到赖宁等人的行为,认为这是非常危险的行为,并亲自送他们回家。并告诉他们,我很高兴你们可以不顾自己的安危去灭火,但是火是无情的,如果这样灭火,很可能会失去火海。

赖宁呆在家里,看着远处的浓烟继续,然后把消防员的话扔到耳边,再次离家出走。这次他带着铁梓毫不犹豫地跑到了山顶,跑到了火势最猛的地方。

经过日夜奋战,消防队员终于扑灭了大火。然而,赖宁的父母发现他们的儿子不见了,他们到处寻找,但没有他的踪迹。赖宁的父母突然紧张起来,急忙向消防员询问情况。消防队员也觉得不对劲,再次跑到山顶。

这一次,活蹦乱跳的赖宁没有从火场下来,而是永远地离开了人世。一个15岁的生命就这样倒下了。

白发人送黑发人的痛,始终缠绕在赖宁父母的心头

带着巨大的悲伤,消防队员抬着赖宁的尸体,从山顶慢慢走到山脚。看着躺在地上的儿子,赖宁的父亲放声大哭,而他的母亲则因为悲痛而晕倒。

赖宁的事迹一下子感动了全国。当年被四川省政府授予英雄少年荣誉称号,后来被写进道德教科书,成为中小学生学习的榜样。2009年,赖宁被评为感动中国人物。

但是赖宁的妈妈说了很多次,我真的不想让我的儿子成为英雄。我只想让他做我的儿子,他还活着。为了缓解白发人送黑发人的痛苦,赖宁夫妇在儿子去世后选择离开石棉县,回到老家绵阳县。

为了怀念儿子,赖宁夫妇把儿子用过的东西都装进了一个盒子里,走到哪里都带着。1993年,当政府把赖宁的坟墓搬到烈士陵园时,赖宁的父母又一次回到了石棉县,回到了那个悲伤的地方。

赖宁铜像矗立在烈士陵园中央。看着儿子,赖宁的父母再次落泪,摸着儿子的铜像,心中感慨万千,白发人送黑发人的痛苦再次涌上心头。

现在赖宁已经去世32年了,赖宁的父母已经70多岁了,已经从悲痛中走出来。后来他们生了一个女儿,现在女儿已经结婚生子了。赖宁的父母帮忙照顾孙女,围着膝盖享受孩子的幸福。

赖宁事件的反思

赖宁曾经是教科书上的小英雄,也是大家学习的榜样。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赖宁从教科书上消失了,人们也不再称赞他的行为。为什么呢?

随着法律的完善和人文精神的进一步繁荣,人们越来越关注未成年人没有犯罪能力,不能对自己的行为负责,未成年人需要我们的保护。因此,《未成年人保护法》应运而生。

既然要保护未成年人,就不应该提倡随意牺牲未成年人。而是要明确告诉未成年人,你要有尊老爱幼、收钱勇敢的精神品质。但是,要考虑自己的能力,做自己能承受的,不要让它成为一种随意的牺牲。

小结

上世纪80年代,赖宁事件影响全国,赖宁成了大家学习的小英雄。但它是国家的英雄,却是儿子对父母的牺牲。赖宁的父母用了很长时间才从悲痛中恢复过来,用了很长时间才迎来新生,儿子是他们心中永远的痛。

随着时代的发展,我们越来越认为不应该随意提倡见义勇为,认为应该见义勇为,考虑自己的承受能力。否则被救的人很有可能因为你的鲁莽而得不到救,你会因为你的能力不足而无所畏惧地死去。

点击展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