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妆     

大学生农村创业 大学生农村创业“拦路虎”:被人笑话、融资难

2022-02-16 16:27化妆

大学生创业的乡村舞台

发挥自身优势,目标不高,在农村创业的大学生经历了一个又一个的挫折,获得了成功

“当我看到一片麦田时,我心中有一种说不出的兴奋。只要用心去做,这片土地就是我最大的舞台。”这是创办河南德兴冯敏种植专业合作社,在漯河市建立第一家科技服务站的28岁的王凌光和《王维新闻周刊》记者说得最多的一句话。

国家大力推动大众创业创新,大学生成为创业创新大潮中的重要力量。本报记者近日走访河南、山东、黑龙江、安徽等农业大省,了解到对农村创业感兴趣的大学生越来越多,他们已成为激活农村经济、解决“三农”问题的生力军。与此同时,大学生农村创业还面临着思想解放难、场地仓库配套难、融资瓶颈破解难、服务体系落实难等诸多障碍。受访者建议,加大成功案例宣传力度,完善创业指导服务,落实土地利用融资等政策,完善创业保障机制,解决创业者“后顾之忧”。

“只要用心去做,

这片土地是我最大的舞台。"

2010年,河南农业大学学生王灵光利用专业实习机会,不顾家人反对,将漯河市郾城区200亩土地流转为现代农业高产示范基地,开始了乡村创业。

创业之初,一张稚气未脱的学生脸,让种了半辈子的农民乡亲难以相信,成为吸纳会员的最大困难。“当时我一个村一个村地走,一个一个地进去,先听农民们说什么,然后想着怎么办。只有当人们觉得你能解决问题时,他们才会信任你。”王灵光说。

资金不足迫使他到处借钱筹钱。为了省钱,一直拿着笔的王凌光不得不努力工作。他曾经和两个同事卸了40多吨化肥,节省了100多元的手续费。付出就会有回报,合作社从80多户1100亩发展到3000多户近2万亩。

采访中,本报记者发现,仍有不少大学生毅然选择在农村创业,只是王力可灵光,不顾家人的反对。他们经历了一次又一次的挫折,也获得了一个又一个的成功。这离不开大众创业创新国家战略的引导,也离不开各地一系列优惠政策的推动,其中只有如昊是受益者之一。

在山东省郯城县一栋两三年前刚刚建成的十层大学生创业中心大楼里,本报记者见到了山东景升园林绿化有限公司的总经理,他告诉记者,2011年从济南建筑工程学院毕业后,到一家园林绿化公司工作,学习了相关技术和管理经验,前年回到家乡郯城县创业。

公司目前主要种植销售银杏、樱花等绿化苗木,员工20余人。它在北京通州区和郯城县承包了100多亩育苗基地,去年销售额超过500万元,利润超过100万元。

在总结创业收获时,颜如珍重点介绍了政府提供的优惠政策:公司居民不仅三年内不用交房租和水电费,还享受创业培训、法律咨询等各种相关服务,省钱省心省力;县里还给了他10万元免息贷款...

对于一些大学生来说,发挥自己的优势,不要好高骛远,是一种法宝。乔伟琪,黑龙江省明水县庶人乡堆城村人,四年前毕业于兰州大学。在大城市工作一段时间后,他选择回到村里自己创业。“我父母是农民,我在农村长大。村民的大豆和大米是供应来源。你要考虑资金问题,做淘宝需要的钱少。"

2012年,乔伟琪一人一台电脑将淘宝店投入运营,当年营业额突破10万元。之后,收益逐年增加。去年营业额超过100万元,利润超过10万元。“去年我卖了200吨左右的粮食,直接带动了当地农民调整种植结构,优化种植品种。”他说:“现在很多人都想效仿。在当地,我是‘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大家都在看你怎么样,我一定要做好。”

落实支持保障政策,清除“拦路虎”

创业创新之路艰难崎岖。受访企业家普遍反映,大学生在农村创业中仍遇到许多“拦路虎”:

思想很难解放。“我回老家创业的时候有几个人。我必须学习农学。其他专业回村创业的就更少了。”黑龙江省兰溪县兰溪镇振宇玉米种植合作社理事长李德明说,来自农村的学生想离开农村,“大学毕业回到农场,让人笑”。

站点仓库很难匹配。“两三千亩粮食,就不能有个大场子放手吗?”李德明说,合作社的土地比较分散,不可能用大型收割机直接脱粒,也没有晾晒储存粮食的地方。“如果有场地,就算你花钱建图书馆,我将来也会建一个晒塔。”

融资瓶颈难以打破。莫如豪表示,10万元的免息贷款远远不够公司一年几百万的资金需求。当他去银行借钱时,经常被拒绝,理由是他没有抵押品或固定资产。近年来,国家和地方政府都要求解决大学生贷款难的问题。虽然有所改进,但结果仍需改进。

服务体系难以到位。土地流转纠纷、社会化服务缺失等问题突出。山东省临猗县中药材种植合作社理事长周说,有些农民没有承包意识。当他们亏损时,他们要求按照合同支付转让费。赚钱的时候想着不按合同做,要么要求增加转会费,要么干脆撕毁合同,让他很头疼。

5月4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深化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全面部署和深化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提出加快培养具有规模化、创新精神和勇于投身实践的创新创业人才。

受访企业家表示,他们的意见增强了他们的创业信心。为了清除创业的“路障”,他们建议:

一是加强教育引导,完善学生创业指导服务。创新教学模式,增设创业课程,聘请社会各界优秀创业人才担任专业课和创新创业课教师,让大学生提前储备创业信息和精力。鼓励大学生在校期间适当“下海”,提前积累经验,建立健全大学生创业指导服务专门机构,为大学生提供创业指导服务。

第二,将出台土地利用融资等政策。很多创业者反映,虽然享受了很多优惠政策,但国家出台的一系列创业扶持政策在基层还部分没有落实。建议加大融资政策落实力度,如扩大无息贷款规模,试点推进土地承包经营权和森林抵押贷款,出台措施解决创业用地问题并监督政策落实。

  三是完善创业保障机制,提高技能培训力度。在创业服务保障上下功夫,如尽快建立完善各级土地流转服务中心,由中心统一制定土地流转合同,明确流转双方的责权利。矛盾纠纷产生后,由中心出面协调,给流转双方吃上“定心丸”。同时,给创业大学生提供更多创业培训,以农村电商为例,需要提供给农产品拍照、打包、品牌推广设计及营销等多方面培训,不断提高创业者的综合素质和专业技能。文/《了望》新闻周刊记者 姜刚毛振华管建涛潘林青宋晓东

点击展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