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妆     

北京科技报 专家点评万里挑一论文,北京地区广受关注学术论文系列报告会举办

2022-02-15 21:27化妆

文/记者 刘辛味 编辑/吉菁菁

新媒体编辑/吕冰心 摄影/张星海

"从基础研究方面看,纳米科学逐渐进入单分子或单原子的角度;在应用科学方面,半导体的微小化趋势也带来了新材料和新器件的需求。"9月20日,在北京师范大学图书馆三层的学术报告厅,由北京市科学技术协会主办的"北京地区广受关注学术论文系列报告会暨第22届北京科技交流学术月启动仪式"正在举行。

▲郭雪峰教授

报告会上,来自北京大学郭雪峰教授为讲台下的四位院士和300余位科技工作者和观众带来《单分子电子学的挑战与机遇》报告,展望未来前沿技术,得到了现场的热烈反馈。

中国科学院院士、发展中国家院士、清华大学化学系教授李亚栋点评论文时,也带来了刚刚收到的最新消息:在报告会同一时刻,针对45岁以下青年科技工作者、面向基础科学和前沿技术领域的2019年首届"科学探索奖"获奖名单公布,郭雪峰教授成为前沿交叉方向的六名获奖者之一,未来5年会获取由腾讯基金资助的300万人民币奖金。"现场专家和听众对郭雪峰教授表示了祝贺,这个获奖花絮,也为这场"广受关注"的高端学术报告会再添了一份新的"关注"和亮色。

▲报告会上,10位"北京地区广受关注学术论文"作者与院士专家合影留念

院士专家权威点评,学术争鸣精彩纷呈

本次报告会上,来自北京大学的郭雪峰教授,国家纳米科学中心的陈春英研究员,清华大学的王定胜、张强教授,中国科学院化学所侯剑辉研究员,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赵立东教授,北京化工大学的孙晓明,北京师范大学的薄志山、闫东鹏教授和北京建筑大学王崇臣教授,10位 "北京地区广受关注学术论文"的入选者围绕自己的入选论文和当前科研进展介绍了自己的工作,内容包含锂电池负极材料、单分子电子器件、纳米医药、光伏器件、金属纳米催化、磷光材料等方向,涵盖有机化学、无机化学、生物医药、能源化学等多个领域。

▲首场报告会座无虚席,听众反响热烈。

本次学术报告上,院士专家们不仅对论文的研究细节进行了提问,更在科研成果的创新意义、学术价值以及未来发展方向等宏观层面对报告人的研究做了精彩的现场点评。其中包括四位中国科学院院士:中科院化学研究所研究员李玉良,清华大学化学系教授李亚栋和北京化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生物医用材料北京实验室主任杨万泰,北京化学会理事长、北京师范大学教授方维海;还有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北京师范大学化学学院教授、美国化学会《Cryst.Growth Des.》副主编陈玲,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王开存,北京师范大学化学学院党委书记卢忠林等。

▲李亚栋院士正在点评

李亚栋院士多次提到"道路"问题,向报告人"发难",引发了现场听众的热烈反响。在李亚栋院士看来,很多出色的研究成果发表在顶级期刊上,是过去一直以来的热点方向,但也有期刊自身发展的布局考虑,实际很难更进一步突破,甚至发展前景不明朗。他认为,"广受关注的论文"除了学术价值层面,更要从应用角度去思考问题。

由于专家学者研究领域各不相同,从多角度发问让报告人纷纷表示获益匪浅。现场,多位报告人表示,在交流中发现了很多过去没有考虑过的问题,为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报告会也能给更多科技工作者搭建交叉学科交流的主平台,通过跟院士专家的交流,也能更好学习老一辈科学家高尚的科学道德和严谨的科学精神:"这次报告会来对了!"

报告会的论文"万里挑一"

据悉,"北京地区广受关注学术论文系列报告会"是北京科技交流学术月22年来的首创,聚焦基础化学、应用化学、基础数学、应用数学和生物医学工程三大学科、五个领域。报告论文经过专业评选,由中科院文献中心和相关学会以国际国内通用的论文影响力评价标准为基础,以同行学术评议为参照,从北京学者2014年-2018年发表在国内外期刊上的近9万篇论文中,遴选出前沿热点、广受关注,并具有重大影响力的100篇论文。又根据论文的学术价值和应用推广前景中选取了25篇论文,邀请作者进行报告交流,集中展示北京地区原始创新成果,展示首都科技工作者良好的学术风采和精神风貌,以一场学术盛筵向祖国70华诞献礼。

北京科技交流学术月由北京科学技术协会主办,是首都地区学术交流的重要载体,至今已经举办21届。近年来每届举办上百项学术活动,线上线下覆盖上百万人次的科技工作者,已经成为首都地区涉及范围最广,参加人数最多的学术交流活动。本届学术月以"礼赞共和国 智汇新时代"为主题,以培育和打造综合性、开放性、多元化高端学术交流平台为目标,开启协同央地科技、人才资源,助推北京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的新模式,联手共建综合性、开放性、多元化的高端学术交流主平台。

▲北京市科协党组书记马林在启动仪式上致辞

北京市科协党组书记马林在第22届北京科技交流学术月启动仪式上指出,科协系统深化改革、落实经理学术实践两年来,市科协大力推动学会展开学术实践,发挥学术交流在科学研究和科技创新中的基础作用,真正服务好科技工作者最本质、最迫切的需求。

马林书记强调,学术交流萌发新理论,新理论催生新技术,新技术形成新产业。蓬勃的学术交流对于提高科技工作者的学术热情与创新质量,营造良好的创新生态,建设全国科技创新中心具有重要作用。市科协联手全国学会、高校和科研机构,共同打造全国科技创新中心学术交流主平台,努力为北京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做更大的贡献,以优异成绩献礼新中国成立70周年。

据悉,本届学术月还将深入开展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宣讲教育,举办第20届北京青年学术演讲比赛,组织召开16场高水平国际学术交流活动,举办24场面向全国或区域的专业学术交流系列活动,并针对各学科专业发展以及首都发展面临的问题,组织召开专题类学术活动。

出品:科普中央厨房

监制:北京科技报 | 科学加客户端

欢迎朋友圈转发

公众号、报刊等转载

请发邮件至bjkjbeditor@163.com

未经授权谢绝转载,违者必究

阅读更多权威有用的科普文章、了解更多精彩科技活动,请下载“科学加”客户端。苹果用户可以在App store搜索“科学加”下载安装,安卓用户可以在应用宝、360手机助手、豌豆荚、华为、小米等应用市场搜索“科学加”下载安装。

点击展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