搞笑     

张乐山 历史上的“智取威虎山”:杨子荣带5人活捉座山雕的20多人

2022-02-25 03:37搞笑
【编者按】

近日,徐克的《智取虎山》上映,激烈的打斗场面令人印象深刻。尤其是20多人的解放军支队在东北土匪的山雕中歼灭了1000多人,充满了反匪戏。然而,历史上等人在这场战役中面对的东北土匪只有20个,杨本人也是在“智取虎山”仅16天的一场小战役中牺牲的。该遗址全面梳理公共史料,还原历史上的“威虎山之战”。

       

杨子荣与左山雕刻

       先介绍一下本文的两大主人公:杨子荣和座山雕。这两人有名到连《中国共产党新闻网》都记载了他们的生平。

杨子荣,原名杨宗贵,1917年出生于山东穆平县一个贫苦农民家庭。13岁那年,他随父母出远门,在鸭绿江当过船夫,在鞍山、辽阳当过矿工。因此,他对东北的三教、风俗、民情、俗语有所了解。1943年春,他因反抗日本工头,被迫跑回山东老家。1945年参加八路军。同年10月随部队赴东北,编入牡丹江军区第二团炊事班当兵,不久转入战斗班任班长。1946年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因为作战表现突出,获得了特殊的功绩,被团里评为战斗英雄,后来晋升为侦察排排长。

       “座山雕”本名张乐山,原籍山东昌潍,两岁时随堂兄到牡丹江,15岁进山当土匪,18岁便当上了匪首,有50多年的土匪生涯,历经清末、北洋军阀、伪满三个时期。此人老谋深算,诡计多端,在匪徒中颇有声望,内部人称“三爷”。当年,张作霖和日军都曾想消灭他,但都没成。日本投降后,他接受国民党的委任,当上了“国民党东北先遣军第二纵队第二支队司令”。 

样板戏《智取虎山》剧照

原来座山雕手下只有20多人

关于威虎山战役的规模,徐克电影解读为20多人的解放军支队的“反匪剧”,激烈到连坦克等重武器都用上了;小说《林园》规模略有下降,山下雕约200人;真实历史上,杨子荣只带了5个人,左山调的人只有20人左右。

       《中国共产党新闻网》是如此记载的:

1947年1月26日,农历正月初五,杨子荣一行立即出发,前往海林北部的密林深处。

       他们在深山老林里一连转了好几天,才在一个叫蛤蟆塘的地方,找到一座工棚。工棚里住着十几个人,样子像是伐木工人。杨子荣先是用土匪手势和黑话试探,意思是自己遇了难,走投无路,想请人帮忙牵线,投奔个山头。开始没人搭理,后来,一个自称姓孟的工头搭了腔,答应领他们去一个地方。他先从屋里拿出一把锯、一把斧子、一把小铁锹和一个盛着半桶苞米面的小铁桶,交给杨子荣等人,然后,把他们带到了20里外的一个空木棚子,交待了几句后就走了。

,他们在工棚里一连等了两三天,却不见孟工头的踪影,只剩下一点玉米面吃完了,他们着急着,担心情况有没有变化。就在他着急的时候,孟工头回来了。这一次,他独自带着杨子荣去了附近的一个亲戚家,在屯昌的家里遇到了两个人。两人先是进行了一次土匪俚语测试,看到杨子荣的回答,才亮出了他的真实身份。一个自称姓刘,是“左山调”的副官,一个叫连长。他们同意推荐杨子荣等人上山,说要下山做点酒肉,准备在山上过元宵节。向“三迷”汇报后,他们会接他们并加入公司。

       两天后,两人如约来到杨子荣他们住的工棚。杨子荣让战士把两个土匪给绑了,并假意解释说:现在不知道是否是自己人,只好先委屈一下,到了山上再说。两个土匪觉得到了山上自会见分晓,也没太在意,就领着杨子荣他们直奔“威虎山”。

“左山雕”真狡猾。沿途设立了三个哨所。如果派大军清剿,无论哪个哨所被惊动,土匪都能逃得无影无踪。他们每次经过杨子荣的一个哨所,都有两个土匪上前谈话,然后把哨所绑在一起,一起上山。离第三个检查站不远,你就到了“左山调”的老窝——当地人叫“马家屋”的木棚。

       杨子荣命令三个战士在外面看好土匪,他带领另外两个战士冲进棚子,各自占据有利位置,枪口对准土匪。棚子里一共7个土匪,其中一个白头发、黑脸膛、长着一副鹰钩鼻子、留着一把山羊胡子的瘦小老头就是臭名远扬的“座山雕”。杨子荣命令战士把“座山雕”和其他几个土匪一起绑了。

然而,这一次可以说是一次伟大的胜利。它没有花费一个镜头和一个镜头。它结束了土匪的老巢,活捉了13个阴险的“山雕”和土匪。

       杨子荣活捉“座山雕”的消息,很快传遍了整个海林镇,当地老百姓无不欢欣鼓舞,奔走相告。《东北日报》以《战斗模范杨子荣等活捉匪首座山雕》为题,进行了报道,称这次剿匪战斗“以少胜多创造范例”。团里也召开庆功大会,给杨子荣记功,给其他战士也分别记了功。

左山雕原本只有十几个人。然而,在《中国共产党新闻网》的另一篇文章《智取虎山》的主角原型中,记录却改为“一举抓获“左山调”及其联络部长刘兆成、秘书官李等25名土匪”。

       无论如何,座山雕手下最多也不过就二十多人了。相比杨子荣的6个人,这当然也算是以少胜多了。

《智取虎山》虽然夸张,但在真实历史中,杨子荣确实有着堪比神剧的传奇表演。在杏树下剿匪的战斗中,杨子荣曾经创造了一个光是说服400个土匪的奇迹。

“智取威虎山”当月,杨子荣就牺牲了

       电影中的杨子荣自然是英勇无敌,充满革命浪漫主义色彩,能杀死的子弹似乎还没制造出来。但真实的战争是残酷的,“智取威虎山”仅仅16天后,也在1947的2月,杨子荣同志就牺牲了,年仅30岁,而牺牲原因竟然因为是枪的扳机意外失灵。

电影中的杨子荣天生英勇无敌,充满了革命浪漫主义,可杀的子弹似乎还没造出来。但真正的战争是残酷的。“智取虎山”仅16天后,1947年2月,杨子荣同志去世,享年30岁,牺牲的原因是枪的扳机意外失灵。

杨家宝留下的唯一一张杨子荣照片

       《解放军报》2004年04月12日的文章《杨子荣牺牲的一瞬间》将牺牲过程写的很清楚:

1947年2月23日晚,杨子荣奉命率领孙大德、魏成友等5名侦察兵,前往当时海林县北部的梨树沟地区。在深山里,他们发现火花闪烁,走近后发现了一个被当地人称为“马架子”的窝棚。通过侦察和分析,杨子荣意识到这是土匪的一个据点。他果断地命令孙大德和其他人撕掉他们毛皮大衣上的毛皮,裹在脚上,以减少雪的噪音。

       当他们以扇形队列包围“马架子”时,“马架子”的门突然开了,借着雪地里微弱的亮光,杨子荣发现有个人背着枪出来解手,行动十分警觉。就在那人转身走回“马架子”的时候,杨子荣用手势指挥几名侦察员各守“马架子”一侧,自己突然起身,顺坡而下,冲到“马架子”跟前,一脚把门踹开同时大喝一声: “上。”便巧妙地以“马架子”旁的一棵大树为“掩体”,把枪口对准了睡梦中的群匪。

一切都发生在一瞬间。“马棚”里的土匪头子刘从睡梦中惊醒,还没等明白过来是怎么回事,就扣动了扳机。然而,枪没有走火。这时,一颗子弹从杨子荣的正面射来,正好打在杨子荣的左胸中间。行动缓慢的土匪从“马架子”上疯狂射击,门被火焰封住了。杨子荣知道是决战的时候了。他退后一步,用最大的努力给了侦察兵最后一个命令:“连窝都不放过!快点结束战斗!”话刚说完便倒在血泊中。

       侦察员魏成友几步跃上了“马架子”顶部,从腰间拔出了两枚手榴弹,顺着 “马架子”的烟筒掷了下去。尔后顺势从顶上滚落到雪地上。随着“轰”地一声巨响,“马架子”顿时成了墓穴,6名敌匪血肉横飞。

一场小战斗就这样结束了。然而,令人遗憾的是,侦察英雄杨子荣因为枪的扳机意外失灵而被敌人和土匪射杀。可惜他在这一刻永远成为了英雄!

点击展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