搞笑     

自达尔文以来 刘华杰 | 博物学家古尔德的坚持

2022-02-17 06:43搞笑

刘华杰,北京大学哲学教授,自然历史文化研究者。著有《混沌语义学与哲学》《分形艺术》《中国科学》《天涯曹芳》《博物人生》《檀岛花故事》《博物文化与编纂》《勐海植物》等。

我已经着陆了,古尔德

古尔德

1973年秋天的一天,斯蒂芬·j·古尔德收到了美国《自然历史》杂志主编艾伦·特尔内斯的邀请,该杂志开启了长达近30年的长篇写作计划。当时他说杂志上的专栏杂文是1974年1月开始的,计划2001年写。专栏标题《生命观》看似普通,实则经典,特别是提到达尔文的进化生命观,表达了达尔文《物种起源》结尾“这种生命观有壮美之处”的叙述。在纯学术方面,古尔德的贡献主要是在1972年与埃尔德里奇一起提出了间断平衡的演化理论。古尔德的核心论点不是完全否定达尔文,而是在细节上丰富和修正达尔文的思想。古尔德写这篇专栏是为了向前博物学家达尔文致敬。顺便说一句,宾汉姆顿大学进化生物学和人类学教授大卫·斯隆·威尔逊有一本书《这种人生观:完成达尔文革命》,书名也借用了达尔文的修辞手法。

在过去的30年里,古尔德的专栏每月出版一次,没有延迟。自1977年第一部合集《自达尔文》问世以来,以平均三年的速度出版的《自然史沉思》系列丛书相继出版,并获得了不断的好评。2000年,《马拉喀什第九颗谎言之石》出版,事后想来应该是自然史上倒数第二次反思。也就是说,古尔德心里知道,他长久以来的写作计划,只剩下一个就彻底完成了。“2001年1月庆祝千禧年时,写了不少于300栏”;古尔德编著了《我已登陆》选集,整个专栏写作计划完成,他去世了。落地,落地,整理,意义是相关的。回顾他几十年前说的话,可能是预言。

《自然历史》杂志封面上的古尔德教授

是什么力量驱使一个人写了近30年的专栏,一个月一篇,风雨无阻?不要说那么久,坚持三年很难。请注意,古尔德在此期间不仅做了这一件事。他想教书,做研究,写其他的书。真的很难回答。不管内容和风格如何,古尔德只会以时间和数量载入史册,生怕以后没人来。这十部选集几乎都卖得很好,赢得了很多奖项,它们是:

1.《自达尔文以来》,1977年。

2.熊猫的拇指),1980年。

3.母鸡的牙齿和马的脚趾),1983年。

4.火烈鸟的微笑),1985年。

5.《雷龙的恶霸》,1991年。

6.八只小猪),1993年。

7.草堆里的恐龙),1996年。

8.莱昂纳多的蛤蜊山和蠕虫的饮食,1998年。虫子是德国的一个地名,饮食是指宗教集会。

9.马拉喀什的躺着的石头,2000年。

10.《我已经上岸》,2002年。

据我所知,三联书店和江苏科技出版社已经翻译出版了几本书。截至目前,上述作品仍有部分中文版本。古尔德的名字对于中国的科学界、科学文化界、科普界、科学传播界、出版界来说并不陌生。你为什么不把十本书都列出来?

古尔德的作品绝不是唯一的。此外,还有许多专业论文和专著,如《进化论的结构》《人类的错误——智商歧视的科学史》《标点均衡》《精彩人生:布尔吉斯页岩中的生命故事》《刺猬、狐狸和法师痘:缝合科学与人文的鸿沟》《时间之箭与时间循环》《质疑千年:世纪末的理性探索》

古尔德和利奥波德、赫胥黎、劳伦茨、迈耶、威尔逊,就像当年纳博科夫的画像登上《时代》杂志封面一样,让很多昆虫学家感到不安。古尔德也不例外,但他出于某种责任或使命而坚持下来,给人们留下了宝贵的散文遗产。如何定位这类写作是一个难题。这个问题不仅在中国会遇到,在美国和英国也会遇到。首先,这类散文可能包含重要的原创学术思想,而不仅仅是文学渲染和知识转述。在历史上,一些学者无意中在通俗文本甚至脚注中写下了一些重要的思想。达尔文、古尔德、道金斯和威尔逊的论文确实包含了重要的学术思想,这些思想和期刊上严肃的学术论文一样重要。其次,这些人物的读者是受过教育的普通大众,包括很多领域的专业学者。这种写作体现了文理融合,展现了有趣的科学文化和自然历史文化。这已经超越了弥合不同科学学科之间差距的努力。用古尔德自己的话来说,“这些年来,正如这些随笔所展示的,我试图扩大我对科学的人文‘担当’,把它从一个简单的实用装置变成一个真正的乳化剂,让文学随笔和流行的科学写作融合成独特的东西,这可能会超越狭隘的学科,对双方都有利。中国人习惯于把它们当作“科普”,但在中国却很难找到与之对应的,所以也被称为“先进科普”或“科学人文”。后者的表达还可以,但前者不太合适。国内类似作品很少的原因有几个。一是科学家的人文素养有待提高;第二,他们不愿意写作,害怕被同龄人鄙视。

普通鬣蜥,刘华杰摄于肯亚

伞形科的短毛单生花序是刘华杰在河北崇礼拍摄的

看到这个中文翻译,我立刻想到了田明,心情很不好。如果田明先生还活着,就不会轮到我为这个译本作序了。我相信大多数中国人都是通过田明了解古尔德的。可惜田明活到了58岁,古尔德只活到了61岁。田明学习生物历史、进化生物历史、科学和文化,当过老师和官员。是什么机会触动了他最早开始翻译古尔德的作品?田明说是王佐良先生。翻译家、英国文学研究专家王先生对古尔德的散文评价很高。而且我是通过刘冰认识田明的,后来在科学传播工作中有很多接触。毫无疑问,田明先生为梅耶尔、古尔德和威尔逊的著作和思想的翻译和传播做出了巨大贡献。虽然有些翻译不太准确,但如果没有田明的文化传播工作,不知道中国人民与古尔德等人的接触会推迟多久。古尔德的散文极其优雅。有人说他是斯坦·穆西埃尔。我不懂棒球,但我确实知道古尔德散文的几个特点:思想性强、纵横交错、句子复杂。有的人站着不腰疼,喜欢说冷嘲热讽的话,完全否定以往的文化传播工作,声称“田明翻译的几乎每一句话都有不同程度的翻译错误”。是真的吗?只要从逻辑上思考,你就会知道事实并非如此。每个字都很难翻错,不是吗?这一判决是对译者、出版社编辑和读者的多重侮辱。

我要特别感谢这本书的译者。翻译书籍很难,翻译古尔德的书更难。我听说翻译花了三年时间整理这个翻译。想想看,你有能力用这笔钱养活自己吗?我们如何养家糊口?我无意责怪出版社收费低。出版社出版这样的翻译作品不容易。图书价格在国内相对便宜,出版商作为企业本身生存并不容易,但学者和学生仍然抱怨图书太贵;单纯通过提高书价来增加译者的报酬恐怕是不现实的。面对手机和信息网络时代浅阅读的泛滥,单纯提高书价可能会让很多年轻人远离高雅文化,比如,他们接触古尔德的可能性更小。相关部门能否研究找到国家和基金会对优秀文化翻译给予适当支持的途径?日本在这方面做得很好,我们应该学习。

此外,我还注意到译者对古语自然史的原文翻译进行了更正,这是一个很好的现象。老普林尼和布冯的伟大著作是指“自然史”或“自然史”,不能翻译成某某历史。

点击展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