搞笑     

仇和十年 仇和大学往事:曾任学生会主席 称“不敬重母校就意味背叛”

2022-02-15 19:17搞笑

2005年,时任江苏省宿迁市委书记仇和率市党政代表团访问南通。CFP数据

       一位知名校友命运的坠落,并没有给他的母校带来太大的震撼。        

初春,位于中山陵南侧的南京农业大学,宁静祥和。在和煦的阳光下,学生们三三两两地坐在草坪上,聊着聊着,不时地发生争执,散发着青春的气息。然而,严谨和脚踏实地也写在收集植物标本数据的学生群体的脸上。

       时光倒回37年前,20岁出头的仇和或许与他们一样,有着类似的生活与梦想。        

那一年,20岁的仇和迎来了命运的第一次转变:从一名农村生产队长成为高考后的第一名大学生,并考入了南京农学院植物保护专业。

       此后的四年时间,仇和和一同踏入南农校门的300多位大学生一样,异常珍惜这来之不易的求学机会,勤苦学习,踏实上进,实现了从一位农民到大学生身份的转变,毕业后即进入江苏省农业科学院工作。        

然而,与大多数同学不同的是,作为当时为数不多的中共党员之一,仇和很快成为了学生党支部副书记,并在大三时当选为高校学生会主席,成为了所有大学生的代表人物。

       也许从那个时候起,仇和的从政基因即已萌芽,而官至云南省委副书记的他,在30多年时间里也曾一直被这所大学视作骄傲。        

遗憾的是,随着2015年3月15日中央纪委的通报,这种自豪感戛然而止。

 “高校拿着筐去挑,挑着谁就算谁”        

仇和的“骄傲”要从1977年恢复高考算起。而他能进入南农,这也有一些巧合的因素。

       与当时全国多数农村知识青年一样,若非国家命运和政策的重大转向,考大学对仇和来说,原本是一件不可能的事。        

根据《政治道路:仇和十年》一书,仇和1957年出生于苏北滨海县农村,父母都是农民。家里有九个孩子,但有两个死于贫困。五岁时,仇和看着他的两个弟弟死在草地上,因为他们没钱治病。

       在这样一个贫困的家庭,仇和能上学,是牺牲掉三位姐姐读书的机会换来的。        

18岁初中毕业后,仇和当过生产队工程师、副队长、队长、村团委书记,甚至还当过乡革委会副主任。

       本着对文学的爱好,闲暇之余仇和时常向当地报纸投稿。因为所投稿件众多,质量也不错,仇和还被盐城市委机关报《盐阜大众报》评为优秀通讯员。        

评价优秀的通讯员是一件好事。没想到,这个评价几乎打消了仇和参加高考的念头。

       就在1977年高考前夕,盐阜大众报社通知仇和去参加为期40天的通讯员培训。是去参加培训还是复习准备高考,让当时的文学青年仇和陷入犹豫。        

经过一番思想斗争,仇和最终选择放弃训练,参加高考。

       “如果当时真的去了,也就没有今天的我了。”2006年3月,已当选江苏省副省长的仇和向《政道:仇和十年》的作者表达了这样的心声。        

因为是“文化大革命”后的第一次高考,仇和和很多考生一样,对这次高考依然心存疑虑,没有好好学习。幸运的是,基础很好,仇和有幸被录取。

       但初次恢复的高考依然有不少不周之处。仇和回忆,当时管理很乱,考生档案都堆在仓库里,“高校拿着筐去挑,挑着谁就算谁。”        

“报了徐州师范大学,却被南京农学院挑中了。”仇和后来说。

在宿舍做饭招待来探亲的同学妻子        

历史没有假设。

       1978年2月,21岁的仇和告别苏北农村家中的老老少少,来到当时位于扬州的江苏农学院报到入学。        

为什么江苏农学院在扬州?这要从南农的历史沿革说起。

       据南京农业大学官网介绍,该校前身可溯源至1902年三江师范学堂农业博物科和1914年金陵大学农学本科。1952年,全国高校院系调整,由金陵大学农学院和中央大学农学院以及浙江大学农学院部分系科合并成立南京农学院。1963年,该校被确定为全国两所重点农业高校之一。        

1972年,南京农学院迁至扬州,与苏北农学院合并成立江苏农学院。1979年,他搬回南京,恢复了南京农学院。1984年更名为南京农业大学,2000年由农业部转设为教育部。

       因而,1978年2月至1979年期间,仇和就读的实际上是位于扬州的江苏农学院。        

1977年南农植保专业仇和同学、南京农业大学昆虫学副教授胡春林告诉本网站,虽然来城里上大学,但在扬州报道后被安排到农村教学点。“在仪征青山镇,有几个教室、宿舍和一个食堂,就在山下,旁边是一个大池塘。”

       虽然和农村没什么两样,但同样来自农村的胡春林和仇和,并未觉得有什么不习惯的地方。有书读,能吃饱饭,就是他们当时最大的心愿,而每周一次的电影放映,则是他们单调学习生活之外的最大娱乐。        

在仪征平静地生活了一年半后,仇和于1979年和老师、同学一起搬回了南京。在王大正南京新组建的学生宿舍里,69岁的江苏凤凰科技出版社退休员工和仇和组成了一张双层床。

       王达政上大学前已经结婚,因为在班上年龄最大,包括仇和在内的同宿舍7位同学都视其为老大哥。        

上大学之前,仇和是村里的生产队长,已经是党员了。入学后,作为班里为数不多的党员,仇和成为了学生党支部的副书记。

       大三时,仇和的学生干部职位再进一步,成为南京农学院学生会主席。        

然而,当时大学生的工作并不像现在这样丰富多彩。在胡春林和王大正的印象中,仇和大部分时间都和他们一样待在教室和实验室里。“学生会的工作,也就是每年的例行运动会,需要做好准备。”胡春林告诉本网站。

       “当时担任学生干部对就业也没有太多帮助,因为毕业后会全员分配。”胡春林认为,那时大学生非常稀缺,根本不愁找工作。而仇和的学习成绩本来就是中上等,他去的单位江苏省农业科学院,并不需要担任过学生干部的条件。        

在两年多的双层床生活中,仇和两次提议在宿舍做饭给王大正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第一次是在学校搬回南京后不久,王达政的妻子来校看望他。仇和在事先没有告诉王达政的情况下,带着同学买菜并在宿舍做饭招待他们夫妻俩。        

第二次是毕业前。作为离校前的“临别餐”,仇和和同学们一起在宿舍做饭吃饭。

       “那时跟现在不一样,大家都没钱,下不起馆子。”王达政回忆,“我们就买菜回来偷偷在宿舍自己做。虽然品种不多,但吃起来却也其乐融融。”        

回顾这些温馨的画面,想到今天的仇和,王大正忍不住哭了。

       因为当年做饭招待的事情,王达政的老伴对仇和印象不错。“看到仇和的消息后,她还问我,怎么这么‘好’的一个人也出事了?” 王达政说。        

本报记者也尝试联系到了仇和大学的班主任薛宝娣。但是,薛宝弟委托胡春林告诉这个网站,他不想谈过去。

曾被视为“杰出校友”,同学聚会不谈工作        

毕业几十年后,仇和仍然和他的学校和老同学保持联系。

       南京农业大学,这所号称中国高等农业教育拓荒者之一的高校,曾经在很长一段时期内,视仇和与学校众多知名校友一样,为学校的骄傲之一。        

据南农官网介绍,学校在110年的办学历史中培养了20多万名优秀人才,其中院士51人,省级以上优秀领导数十人,著名企业家一大批。

       在长达30多年的时间里,南农一直视仇和为“杰出校友”。        

在南农官网,一篇题为《南京农业大学庆祝建校110周年》的报道提到,“中共云南省委副书记、优秀校友,中共江苏省委常委、南京市委书记杨等领导同志也向学校送上了祝贺。”

       南农视1902年成立的三江师范学堂农业博物科为其源头,2012年10月是其建校110周年。        

2012年7月,就在校庆前两个多月,南农校长周出席了学校云南校友会成立大会,并拜会了时任云南省委副书记。

       据《南京农业大学110周年校庆工作简报第5期》披露,“2012年7月24日下午,出差刚返回昆明的云南省委副书记仇和校友会见了周光宏一行。”        

会谈中,仇和指出,一个人在进入大学校园前可以选择学校,但毕业离校时母校是终身不变的,对母校的不尊重就意味着背叛。

       上述简报称,作为南农校友,因公务未能参加23日南农云南校友会的成立大会,他感到非常遗憾,他指示云南校友会秘书处尽快摸清在滇工作的南农校友的基本情况,以便今后更好地开展校友工作。        

在谈到母校的建设和发展时,仇和说,人才是大学的灵魂,扩大空学校是大学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母校把加强高水平教师队伍建设和扩大空学校作为未来发展战略的两项根本任务,无疑是正确的。

       会谈中,周光宏代表学校向仇和赠送了校庆邀请函和校庆纪念品,仇和愉快地接受了邀请。晚间,仇和设晚宴款待了周光宏一行。        

事实上,仇和还担任过母校的兼职导师和发展顾问。

       在南农2005年4月7日印发的《关于聘请仇和等15位同志担任南京农业大学MPA专业学位研究生兼职指导教师的决定》中,时任宿迁市委书记的仇和,与时任南京市秦淮区区长冯亚军等14人一道,被聘为该校MPA专业学位研究生兼职指导教师。        

根据决定,为加强研究生导师队伍建设,确保MPA研究生培养质量,学校决定聘请仇和等15名同志为南京农业大学MPA研究生兼职导师。

       公共管理硕士是一种在国际上通用的专业学位,其目的是为政府部门及非政府公共机构培养高层次、复合型、应用型的公共管理专门人才。        

根据南京农业大学新闻网的一篇报道“我省又建成了一个高级公共管理人才培养基地,南方农业大学第一个MPA昨天开工”,我国是农业大国,但农业相对落后,相关公务员和事业单位管理人员的文化程度较低,接受过系统的高层次行政教育的人数远远不能满足我国农业现代化的需要。鉴于此,南方农业大学MPA的教育方向将重点培养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面向农业农村的高素质高层次管理人才。

       在兼职导师之外,仇和还曾担任过南京农业大学发展委员会委员。        

公开资料显示,南京农业大学发展委员会成立于2004年10月,是一个咨询机构。

       另据本站了解,仇和对南农校友的“照顾”,在主政沭阳时期即有体现。        

熟悉沭阳政局的官员说,仇和在沭阳时提拔了很多南农校友。比如沭阳县水务局原局长左立,从乡长、镇长到镇党委书记,一路提拔调动,每隔几个月才一次,不一般。就在今年1月,李因涉嫌贪污受贿被检察机关立案侦查。

       除李作为外,毕业后的仇和与当年的南农老同学也保持着固定联系。        

胡春林告诉本网站,南农77级植保专业一直保持着每五年组织一次同学聚会的传统。只要没有特殊情况,仇和都会参加这些聚会。

       “仇和对我们这些老同学没什么官架子。要是有的话,我们也不会叫他参加了。”胡春林说。        

据胡春林介绍,同学聚会的地点有时在南京,有时在扬州等地。在晚会上,很少放松的仇和,不和同学谈论工作,而是经常在学习的时候谈论有趣的事情。

       比如,大家常拿仇和的一封信打趣他。这封信是念书时老家的对象写给仇和的,被他不小心从床铺上掉下。当时的仇和因为害羞,便称是自己的表妹所写。        

我的大多数老同学都不和仇和谈论他的工作,除了王大正。

       据王达政回忆,因为自己年纪比较大,仇和也当他是老大哥,他就利用一次在宿迁出差的机会,出于好奇和关心,问了一下仇和对当时他正推行的乡镇长“公推公选”的看法。        

王大正认为,乡镇长的“公开选举”值得尝试,但这不可避免地削弱了地方领导特别是县级领导在干部选拔任用过程中的话语权。

       对此,当时的仇和给了一句让他至今难忘的回答:“有改革就要有牺牲。”        

       而在反对仇和的一些官场人士看来,“公推公选”有时会陷入“萝卜填坑”的用人腐败中。这项政治实验被推广至全国后,不时曝出的案例也证实了这一点。

点击展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