搞笑     

彩虹学堂 “1.8万元时薪”引发中国“互联网+教育”三问

2022-02-06 10:38搞笑

新华社杭州4月1日电:“1.8万元时薪”引发关于中国“互联网+教育”的三个问题

新华社记者余晶晶、袁玉婷、廖俊

一节单价9元的高中物理线上直播课《聚沙成塔》,让授课的“线上老师”拿到了1.8万多元的时薪。消息一出,兴奋、质疑、反诘……成了舆论焦点。

在线辩论的背后,有一个有些尴尬的话题:谁能从事在线教育?以及一些值得认真思考的话题:远程教育能否促进教育资源的均等化?像网络这样的新载体如何避免成为应试教育的新平台?一个问题:“互联网+教育”会从公共教育教师身上抽血吗?

这位“网上名人在线老师”用9元钱教了一堂高中物理在线直播课,被2600多名学生购买。扣除线上平台20%后,每小时实际收入超过1.8万元。

有人对此“赞不绝口”,支持教师通过互联网获取自己的市场价值。“这些课程的单价很低,在线教师的高收入来源于互联网的积累效应。互联网的力量如此之大,它可以把大多数人的少量金钱聚集成少数人的大量收入。”一位互联网从业者在网上说。

教育主管部门的声音要谨慎得多。在肯定“在线教育是好事”的同时,南京、杭州、武汉等多地教育部门负责人也表示,如果是在职中小学教师,一定要“反对”变相利用互联网进行有偿家教。

有家长也有类似的担忧:如果允许公办学校的老师在网络教育平台上开课,收入远超学校,老师们的精力和心思会放在哪里?

“奖励高的地方,心思肯定花得多,所以现实中有可能放松对孩子的教育。”杭州家长曹建海说。

这种担心不是水的来源。自2015年起,浙江省开始对中小学有偿辅导班和在职中小学教师实行三年特殊待遇。据记者了解,在严格调查下,部分教师,甚至特级教师,选择从公办学校辞职,进入培训机构。

“这种趋势和担忧都指向一点:公办教师收入不高,薪酬体系没有体现更多的工作和更多的需要体现。”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教育官员告诉记者。

这种尴尬也体现在一些公立学校自发尝试的“在线教育”上。2013年,杭州十四中为学生开设了在线学习平台“彩虹学校”,深受学生欢迎。但目前只能为学校的学生服务,不能为其他学校的学生共享。

“这是浪费资源,但是没有办法。老师倾力打造这个平台,完全是零报酬。免费送给自己学校的学生,老师也愿意用。不过,对于免费的社交分享,老师们认为还是不要做为好。”该校负责人表示,“我们需要相应的政策支持,认可教师在业余时间付出的劳动,保护他们在尝试新的教育方式时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第二个问题:“互联网+教育”是否惠及欠发达地区?

在这场讨论中,一些从事在线教育的企业认为,借助互联网带来的技术和规模红利,欠发达和资源贫乏地区的学生可能会享受到中国顶尖的教师资源。

这能成为现实吗?记者调查发现,这种想法仍然“看起来很美”。

记者在网上搜索了一些在线教育平台后发现,这些有盈利需求的教育平台,单门课程的价格一般在几十元到一百多元不等;有些课程被宣传为“低单价”,但实际上消费者需要购买一定时间的打包课程,总金额并不低。

“单纯谈教学成本,在农村基本上是不能接受的。”湖南省慈利县干岩土家族乡中心学校校长张春说。

齐家湾四黄中学是位于湖北省武汉市黄陂区的一所寄宿制初中。大约90%的学生是留守儿童。校长谭玉国说,大部分学生家长都在外地工作,既没有时间和精力去了解和选择,也没有钱送孩子参加培训教育,无论是线上还是线下。

相比之下,自上而下由行政力量推动的“网络联合办学”等信息化项目,则成为好学校帮助弱学校的主要手段之一。

在湖南省凤凰县,农村的建道坪小学、纪信完全小学、阿拉完全小学的美术课都是专门安排在同一天同一个时间上的。建道坪小学教师依托无线麦克风、跟踪摄像头、高清投影、实时视频等设备,“一师三用”,解决了两所农村小学教师严重缺乏、相关课程无法启动的问题。

然而,许多基层教育工作者报告说,与充足的硬件相比,使互联网技术的发展惠及欠发达地区教育的关键在于教师和机构。

张春说,农村学校谈互联网教育或教育信息化,最重要的是更新教育观念,培养教师,改变评价机制。“老师还在用蜀山指导学生应付考试。老师年龄越大,学生练习越多,考试效果越好,对信息化的需求越少。”

“现在基本上远程学校都可以上网了。更大的问题是如何实现不同地区、不同教育理念的平等对话。”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褚赵辉表示,不平等是一个社会现实。在相对偏远的地方,学校教师的知识存量、社会地位和教学理念与发达地区存在差距。要实现平等沟通,关键在于除了在线沟通和对话之外,还需要在地位和待遇等问题上实现平等。

三问:是“互联网+教育”还是“教育+互联网”?

其实网上公开课也不算太新。TED演讲、耶鲁公开课、果壳MOOC等,都在课后反复打开观众的大脑,进行深度思考。

目前最受追捧的在线教育是应试教育的“线上版”。如果只有内容提供商把教材和视频放到网上,在线学习者继续单向填鸭式教学几乎没有区别,这种“互联网+教育”的模式有助于促进社会发展吗?

在杭从事IT行业的家长许表示,在为孩子购买在线教育课程后,他发现“这类课程是有记录的。优点是可以反复播放和学习。缺点是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和老师之间缺乏实时反馈和沟通。”

武汉水口楼小学语文老师戴颖认为,线上培训忽略了教育的一个重要环节,那就是师生互动。毕竟经过一个多小时的训练,知识点就有几十个,学生难免迷茫,有时还会走神。通过互动,可以调动他们的积极性,找出学生掌握知识的模糊区域,及时解决,更有利于学生成绩的提高。

另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互联网企业家吐槽道:“塞巴斯蒂安·特隆,‘大规模开放在线课程’之父,曾经给自己泼了一盆冷水,说他们的产品不好,没有像预期的那样教育人。相比之下,中国的‘在线教育’创新似乎成了‘手机刷武器’,让你随时随地解决问题。”

褚赵辉认为,如果将旧式教育披上互联网的外衣,不仅达不到良好的效果,还会放大其弊端。比如现在很多人从网上找试卷和题库给学生考试,于是从人到人的填鸭式教育就变成了从人到学生的填鸭式教育。这放大了缺点。

“目前很多自称从事在线教育的公司,并不是以做好教育为目标,而只是想赚钱,他们的心思都放在了所谓的‘商业模式’上,在线教育几乎被当成了股市和期货市场。”北京大学教师金在他的新浪微博中写道。

  储朝晖认为,总的思路应该是教育利用互联网,而不是互联网利用教育。技术的进步,应该成为教育利用的工具。现在很多人有误解,希望把互联网作为操作系统来办教育。这个尝试本末倒置,可能会出现问题。

点击展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