搞笑     

上海三山会馆 追寻红色遗址

2022-02-04 10:52搞笑

追寻红色废墟——上海三山俱乐部

三山会馆位于上海市黄浦区中山南路1551号,紧邻路边,距离南浦大桥不远。

三山会馆是上海唯一保存完好的晚清会馆建筑。原会馆位于半松原路239弄,住在窄巷民居。1985年,因建设尖山南路,迁建于现址。

三山会馆的名字取自福建省深州市的“三山”,即东九仙山、西闽山和北王越山。也有山,有山,有鸟,有岩石。会馆院舍整体为福建式建筑,雕梁画栋,独特美观,殿堂辉煌,建筑宏伟。南门镌刻“三山会馆”四个大字,北面“天后宫”供奉一尊汉白玉妈祖像,高2.8米,重3.5吨。它最早是清代福建果商为聚集朝拜王母娘娘而建,故称“天后宫”。南院为舞台,两侧两层厢房为看台。东有展厅,西有三山会馆。

三山会馆展厅有三个展区:一楼是“上海第三次工人武装起义史料展”和“水磨石新——海上昆曲文化展”;二楼是“上海会馆历史展”。三个展区陈列的史料翔实,展品丰富,实物齐全,极为珍贵。

《上海第三次工人武装起义史料展》记录了1926年10月、1927年2月、3月上海工人为响应北伐战争,推翻上海军阀政府的反动统治,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举行的三次武装起义。当年三次武装起义的指挥部就设在三山会馆。上海工人在这里与封建军阀进行了殊死搏斗,在中国工人运动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现在三山会馆是上海工人第三次武装起义中唯一保存下来的遗址。前两次武装起义失败,是因为条件不成熟,经验不足。

上海第三次工人武装起义,是中共中央、上海区委联席会议决定的。成立了由陈独秀、周恩来、罗亦农、赵世炎、汪寿华等参加的中央专门委员会,作为武装起义的最高机关,领导和指挥起义活动。经过精心组织和军事准备,上海工人和军阀浴血奋战30多个小时,最终占领了上海除租界以外的市区,建立了上海特别市临时政府,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和军阀的反动统治,充分展示了中国工人阶级的力量,谱写了中国革命和中国工人运动史上的光辉篇章。

1932年日军占领东三省,贼心未死,随后直接调兵到上海。上海十九路的士兵全部起来反抗,战争异常激烈。敢死队绑上炸弹,浇上汽油,冲向日军。他们几乎全军覆没保卫上海,反映了中国军人的血性,被称为“中国铁军”。

当时,在三山会馆的北面,上海海南火车站也是沪杭甬铁路运输的重要枢纽。上海、上海“八·一三”抗日战争爆发后不久,日寇出动多架飞机轰炸上海南站,上海南站被炸毁,三山会馆幸存。1986年搬迁时,建筑工人还在正厅的瓦砾中捡拾日本炸弹的弹片,成为侵华日军侵略上海的铁证。

位于庭院中央的王若飞雕像,记录了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王若飞在三山会馆参与组织领导上海工人武装起义的真实场景。

王若飞是中国共产党早期的杰出领导人。1945年,他随毛泽东赴重庆参加国共谈判,次年在回延安的途中因飞机失事遇难。当时,周恩来得知王若飞被杀后,悲伤地说:“失去他似乎失去了一种力量,失去了一种鼓励,失去了一个帮手。”

王若飞用自己宝贵的生命,实现了“一切都要为人民规划”的诺言。

有一部电影叫《监狱里的王若飞》,里面详细记录了王若飞在五年七个月的监狱生活中,面对敌人的严刑逼问和利诱,没有动摇自己钢铁般的革命意志,展现了一个共产党员对党无限忠诚的崇高信念。人们还记得周恩来在王若飞去世的第一天晚上说的最后一句话:“一切都要为人民规划!”

这是王若飞生前的遗言,也是对他一生革命实践最公正的总结。

三山会馆既是中国革命的见证,也是移民城市上海的见证,更是多元文化形成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山会馆是会馆的历史,也是上海崛起为大都市的见证。

作者简介:

沈是中国散文诗作家协会主席团成员,黑龙江省作家协会会员。至今已在国内外发表文学作品3000余部;出版藏书30余部,编辑藏书20余部;他创办了70多期《人民日报》,现任《乌苏里江》和《知青文学》主编。

地址:黑龙江省伊春电视台《乌苏里江绿风》编辑部沈

邮政编码:153000

联系电话微信号:13039680060

电子邮件:shxy1951@163.com

写作评论:沈

微出版物生产:世代相传

点击展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