搞笑     

希特勒是谁 进攻苏俄 拿破仑与希特勒谁的战略更好

2022-01-15 12:55搞笑

1940年夏天,在波兰、挪威、法国和巴尔干半岛取得显著胜利后,元首将目光转向了更远的东方。他告诉他的总参谋部,他必须尽快拿出一个作战计划,目标是红色苏联。

是的,铁血俾斯麦一辈子都不敢对俄国发动战争;天才拿破仑征服了大部分欧洲,但在莫斯科失败了;

是的,长期在东线作战的伦德斯特元帅劝他;陆军总司令布劳希奇元帅和他的参谋长哈尔德将军也警告过他。

但是希特勒下定了决心。他相信他能像其他欧洲对手一样轻松地击败苏联红军。因为帝国军有一个无敌的战术——闪电战。

天下武功,只能速破。德国士兵凭借这种战术在欧洲和非洲没有取得任何胜利,苏联自然是个例外。

1941年初,征服苏联的“巴巴罗萨计划”正式发布。苏联和德国开战只是时间问题。但此时苏联人仍然浑然不觉。

1941年6月22日,希特勒撕毁《苏德互不侵犯条约》,与仆从国匈牙利、罗马尼亚、芬兰一起集结了190个师,共计550万人,4900架飞机,3700辆坦克,47000门大炮,190艘军舰。分为三个集团军,以闪电战的形式从北部、中部和南部,

德国北方集团军群向列宁格勒挺进;

南方集团军群的剑指的是乌克兰和高加索高地;

中央集团军群向莫斯科进发。

在德国的闪电攻击下,苏联的防线很快就崩溃了。德国军队一路如火如荼,不关任何人的事。

7月初,德国中央集团军群向斯摩棱斯克发起进攻,斯摩棱斯克战役正式拉开序幕。冲锋陷阵的是德军东线头号猛男、“装甲怪兽”古德里安和他的第二装甲团。

斯摩棱斯克是通往莫斯科路上的一个重要据点。一旦斯摩棱斯克陷落,莫斯科将处于危险之中。正是在这里,拿破仑打开了通往莫斯科的大门。因此,苏联在斯摩棱斯克地区集结了重兵:提莫申科指挥的西方军队;朱可夫指挥的预备军;库兹涅佐夫指挥的中央陆军;艾瑞门科指挥下的布良斯克军队。

当然,在他们身后的是约瑟夫·维萨里奥诺维奇·斯大林,红色苏联的最高指挥官,斯摩棱斯克真正的商人。

如果说之前的明斯克战役是开胃菜,那么这就是两军真正的较量。

事实证明,此时的苏军在机械化作战方面根本不是德军的对手。7月20日,中央集团军攻占斯摩棱斯克。

值得一提的是,苏军在7月13日的战斗中首次使用了火箭炮。这种火箭炮威力巨大,给在场的德国士兵造成了极大的心理阴影。冯·博克不得不下令禁止谈论相关话题,以避免恐惧的蔓延。

这种火箭炮在后来的战争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它有一个在中国几乎家喻户晓的名字——“喀秋莎”。

赢得战斗的古德里安心情很好。这场战斗打得太顺利了。按照目前的情况,莫斯科将触手可及。

“两个星期,仅仅两个星期,我们就能赢得莫斯科,”他信心满满地告诉陆军总司令冯·博克元帅,丝毫没有意识到危险正在悄悄地向他逼近。

德国的闪电袭击在莫斯科引起了巨大的震动。克里姆林宫首脑弗拉西科尽力劝说斯大林离开莫斯科。

“莫斯科已经在德国军队的攻击范围内,必须尽快撤离,”他坚持说。

但斯大林不为所动,因为他知道,只要他离开,红军的战斗精神就会崩溃,然后莫斯科就会落入敌手。

“随时准备撤离袖手旁观,”他告诉他的头号保镖,“除非万不得已,否则我不会离开莫斯科。”。

斯大林性格刚毅果断,是一个永不轻易放弃的大师。此时,他不仅不打算放弃莫斯科,还相信自己可以在斯摩棱斯克逆风翻盘。

7月21日,他向西方军队发出“总参谋部第34号机密指示”,指示他们发动反击,歼灭进攻斯摩棱斯克的德军。

明天,也许一切都会被改写!斯大林满怀希望地看着墙上的地图,紧紧地握着拳头。

1941年7月22日凌晨,德军后方突然传来一阵骚动:“骑兵!苏联骑兵来了!”。苏联军队的三个骑兵师在德国人不知情的情况下,来到了德军后方的西部。

在现代战争中,骑兵几乎已经消失。然而,在20世纪40年代,骑兵仍然是陆军的常备部队,在特殊时期可以发挥重要作用,例如长途突袭。

凭借良好的机动性,苏军骑兵粉碎了德军的阵型,打开了一个缺口,成功将第21军带出包围圈。

与此同时,第29、30、28、24军的4个团级战斗群和罗科索夫斯基将军指挥的团级战斗群,从比莱、亚尔塞沃、罗斯拉夫里向斯摩棱斯克发起向心进攻,配合第16、20军对斯摩棱斯克南北的德军集团军群进行反包围。

斯大林胃口挺大,可惜,现实挺骨感。

几天后,除了21军的部分部队成功出圈外,16军和20军依然被德军牢牢钉在阵地上,无法突围。与此同时,来自明斯克的德军不断涌向斯摩棱斯克。

原本打算包围敌人的苏军随时可能陷入反包围。

提莫申科元帅主动出击,下令停止反击,立即撤离斯摩棱斯克。

当这个消息传到最高统帅部时,斯大林非常愤怒,但他别无选择,只能接受西方军队撤退的既成事实。但他立即给季莫申科发了一封电报。

这封电报的内容很简单:

第一,同意你的退路;

第二,必须立即组织西线军和预备军反击敌人,夺回斯摩棱斯克。

按照提莫申科的初衷,这场战争不能这样打。西方军队的现有兵力不可能歼灭德国中央集团军群的主要机械化集群。撤退到第聂伯河北岸进行防御战才是正道。

但斯大林的不悦是显而易见的,铁木申科显然无法挑战他的决定。

8月1日,西线军和预备军重新进入战斗,瞄准古德里安第二装甲兵团实施突然袭击。

冯·博克元帅收到消息后,下令古德里安原地坚守,这让古德里安大为光火。他认为对手应该在形成包围圈之前跳出包围圈,然后等待反击的机会。

让装甲部队打防御战不是废话吗?

面对古德里安的抱怨,冯·博克并没有生气,而是同情地说:“这场战斗不容易打。如果我是你,我会想娶我的母亲。”

没有等古德里安回答问题,他又补充道:“但我是总司令,我的目标是尽可能地在一战中为坤而战。”。

古德里安大吃一惊,立刻明白了冯·博克的用意:老狐狸打好算盘,让老子成为吸引苏军的诱饵,好让他把饺子包在自己身上。

冯博克的计划风险很大。如果古德里安的部队在德军完成包围圈之前被苏军击败,那么德军的整个战术部署都将丢失,第二装甲团也将难逃一死。

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比如淮海战役中,张想以自己的第74师为诱饵,吸引华野到,用邻近的军队将其围困。可惜国民党军队太脓包,一直打不起来,最后变成了包子。

但是,冯·博克先生的信心是足够的,因为苏联西部军主力已于6月22日至6月30日被巴甫洛夫派出。在之前的战斗中,苏联军队投入了大量没有完成训练的新部队,证明苏联的资本已经不多了。

他向士兵们喊出了圣诞节前结束战争的口号,并命令中央集团军群在北方的达卢吉南至戈梅尔之间发起一个宽度近470公里的巨大包围圈,目标是把所有的苏军都带到莫斯科以西,以便在接下来的战斗中一举拿下莫斯科,彻底搞定苏联。

接下来的战争过程似乎表明,冯博克的信心是有道理的。

德国人于8月3日占领了罗斯拉夫里,杀死了第28苏联陆军司令部的所有军官,并俘虏了38000名官兵。苏联西部军队再次遭受重创,财力几乎耗尽。

冯·博克越来越相信自己的决定是正确的。尽管苏军进行了巨大的反击,古德里安的部队似乎处于危险之中。然而,在他看来,冯·博克,苏联的反击无异于飞蛾扑火,他难逃崩溃的结局。

苏联人很快看穿了德国人的意图。

但是,斯大林的反攻计划是不可动摇的。于是有人建议可以在戈梅尔附近打几场仗,吸引德军主力来救援。

这一位是朱可夫,斯大林的前参谋长。

朱可夫成为后来战争中的重要人物,为苏联的最后胜利做出了巨大贡献。但是在这个时候,他仍然需要学习如何对抗德国人。

在朱可夫的亲自指挥下,中央军第21军和第5军对大陆基和戈梅尔发起了围堵进攻。

朱可夫的想法很好,攻打他会救他,这和围魏救赵是一样的道理。问题是围魏救赵的前提是你必须有实力威胁魏国,否则你的对手会无视你。当然,这还不是最坏的情况。如果你太会吃,不仅会引来攻不下赵的敌人,还会被魏打到北方。

这正是朱可夫先生的遭遇。

苏军在戈梅尔的进攻不仅没能吸引德军主力,还差点被团消灭。到8月19日,苏联“围魏救赵”行动失败,损失士兵7.8万人,坦克144辆。

另一边,苏军的反击虽然给德军造成了不小的损失,但还是没能完成扎营。

第二次反击失败。

这时,一个意想不到的消息使率先冷静下来的朱可夫,看到了调整自己战略的机会。在此之前,他和斯大林一样乐观。

8月8日,冯·博克和古德里安接到希特勒的命令,要求古德里安率领第2装甲军南下参加南方集团军群对基辅的围攻。

希特勒的决定似乎有点糟糕。古德里安反对,冯·博克不同意。因为目前德军在斯摩棱斯克占据上风,只要他们保持强大的攻势,他们很快就能击败莫斯科。这个时候选择分兵,不是给苏联喘息的机会吗?

但是希特勒无视他们的反对,坚持让古德里安率领他的军队南下。

那么问题来了。眼看胜利在望,希特勒为什么不集中力量进攻莫斯科?

这个问题曾经困扰我很久。直到我读到拿破仑进攻俄罗斯的消息,我才明白元首的想法是什么:

他一定吸取了拿破仑的教训。

当年法军迅速攻占莫斯科,但由于补给跟不上,不得不选择撤退。

显然,拿下莫斯科并不意味着最后的胜利。因此,希特勒认为正确的选择是尽可能摧毁苏军的有生力量,迫使苏军投降。

这个策略无疑是高明的。几年后,在中国内战战场上,毛泽东和他的军队没有固守一城一地的得失,以消灭敌人有生力量为首要目标,取得了最后的胜利。

更何况在打下基辅之后,德国人可以马上获得大量的粮食和矿产,这对于资源匮乏的德国来说是非常诱人的。

在元首的再三催促下,古德里安率领第2装甲军南下,随后加入南方集团军群,在胜利前在基辅打了一场歼灭战空。

这场战争导致65万苏军被俘。得意忘形希特勒声称这是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歼灭战。实际上,他这样说并不过分。德国在基辅的胜利震惊了全世界。

要不是苏联,这个结果本来是可以避免的。

8月中旬,朱可夫意识到古德里安的第2装甲军向基辅进军的意图,立即向斯大林建议放弃基辅而缩至莫斯科周围防守。

“天气是我们最好的帮手,冰雪中的红军是无敌的。只要它在那里停留两个月,德国的行动就会失败,”朱可夫说。“另一方面,就算你不主动放弃,基辅也守不住,到时候莫斯科就没有足够的防守力量,很难抵挡德军的围攻。”。

这是他第二次建议放弃基辅。第一次是在7月底。结果,他被解除了参谋长的职务,去了预备役部队当总司令。

这一次斯大林还是不打算采纳他的建议。

斯大林没意识到基辅守不住吗?当然不是,在这一点上,他和朱可夫的判断是一样的,而且他们对希特勒的意图有所耳闻。

问题是,如果我们自愿放弃基辅,把西南和南方的军队撤到北方的莫斯科,那么南方的德国集团军群和古德里安就会跟过来,结果可能是更大的歼灭战。

不如对付削弱的德国中央集团军群,胜算更大。红军在基辅的顽强防御将为斯摩棱斯克战役争取时间。

然而,这样一来,基辅的红军可能很难避免崩溃的命令。但他相信这是值得的。

当然,苏军还有另外一个选择,那就是在布良斯克扼住古德里安的部队,避免基辅的红军在腹背受敌之间受到攻击。这似乎是最好的打法,既能缓解基辅的压力,又能调动整个中央集团军群,兼顾斯摩棱斯克和基辅两个战场。

斯大林考虑再三,决定采用这种“两全其美”的方法。当他把这个决定告诉他的将军时,现场一片寂静。

当时,斯大林的名声如火如荼,头上顶着军事家的光环。直到15年前,赫鲁晓夫在CPSU第20次代表大会上批评他,说他只会根据《环球时报》制定行动计划。没有人敢质疑他的观点。

除了朱可夫。

朱可夫认为,西线军队要南下180公里才能在布良斯克参军,而且距离太长,会面临德军的围攻。这种长途进攻无异于自寻死路。

“放弃基辅是正确的选择,”他再次强调。

斯大林反应很简单,直接命令朱可夫闭嘴,停止动摇军心。

8月30日,根据斯大林的命令,苏联西部军和预备军开始对戈梅尔发动突然袭击,以完成与布良斯克军的会战,从而阻止古德里安的第2装甲军围攻基辅。

但正如朱可夫所料,这次行动极其危险。德国人意识到苏联人的意图,很快就献上了杀手锏,并对西方军队和预备役军队的右翼进行了猛烈的坦克攻击。如果没有布良斯克空军队的大力支持,他们很难逃脱被围困的命运。

这样,阻挡古德里安的重任只能落在布良斯克军的头上。

布良斯克集团军司令叶列缅科是朱可夫在伏龙芝军事学院高级研讨班的同学。这个研讨班是名副其实的精英阶层,同时期还有另一个猛人巴格拉米扬。后来三位大神都获得了元帅的称号,成功率非常高。

然而,艾雷门科同志不得不等到斯大林格勒保卫战。现在叶司令指挥大兵团作战还是个菜鸟,水平有限。此外,他还有另一个特点:说大话。

作为老同学,朱可夫对埃雷门科非常了解,所以他向斯大林表达了对布良斯克方向的担忧。

斯大林立即打电话给艾雷门科,问他在那边的准备情况。

这个人自信满满地拍了拍胸口,向最高领袖保证他会“粉碎古德里安的肮脏胚胎”。但众所周知,后来被压垮的是他自己。当古德利结束基辅战役,回到北方时,他包围了布良斯克的军队。

叶列缅科在突围中受伤,最后上了飞机。他半途而废,一头扎进了稻田。最后,我们的指挥员同志被当时已经半冻僵的村民们发现了......

言归正传,古德里安的第2装甲军从戈梅尔南下,埃雷门科把第21军和第40军并行放在古德里安的前进路线上,准备给他点颜色看看。结果,古德里安这个“肮脏的胚胎”毫无武德,从两个集团军群的交界处迅速突围,带着它走了。

9月10日,古德里安的第二装甲军从图比兹耶夫斯克以西向南渡过耶斯纳河,直插基辅后的罗姆尼。

同一天,苏联红军西线军、预备军和布良斯克军根据大本营的命令转入防御,斯摩棱斯克战役结束。

由于总参谋部和斯大林的战略失误,战场宽度过大,苏军无力应对,导致整个斯摩棱斯克战役共伤亡76万人。只有朱可夫赢得了苏军在叶林亚攻势中的唯一胜利。这无疑提升了他在斯大林心目中的地位,为他在战争中的重用奠定了基础。

当然,打了败仗要追究责任,统帅部为此专门召开了战役总结会。

虽然大家都知道谁是最大的责任人,但是除了他自己,没有人敢问他的责任。领导同志不自我批评,所以会议相当尴尬。

当然,尴尬的是别人。斯大林同志一点也不掩饰自己的愤怒,公开指责前线总指挥铁木申科元帅的无能。

斯大林的愤怒吓坏了在场的所有苏联将领,暗中为季莫申科捏了一把汗。

要知道,上一个被领导如此严厉斥责的人是巴甫洛夫,他为此献出了生命。

看到大家都沉默不语,斯大林转身告诉朱可夫,季莫申科能力不行,他打算让他接任西路军司令一职。

所有的目光都集中在朱可夫身上,而他此时的话大概会决定可怜的季莫申科的命运。

当然,领袖雷霆般的愤怒让朱可夫感受到了压力,但他不想说任何违背自己意愿的话。他有自己的原则。

在紧张的气氛中,朱可夫冷静地看着斯大林,缓缓地说:“提莫申科元帅在斯摩棱斯克阻击敌人已经一个多月了。我认为没有人能比他做得更好。现在解除他的指挥权是不公平和不恰当的。”

加里宁等人在听到朱可夫为季莫申科求情后也发了言,劝说斯大林不要罢免他。

斯大林想了想,决定让季莫申科走,让他回到前线好好报效。

苏联红军虽然在基辅和斯摩棱斯克损失惨重,但客观上为莫斯科的防御赢得了时间。

9月26日,基辅战役以德军胜利结束,随后德军集结兵力向莫斯科进军。但在过去的半个月里,苏联政府动员民工在莫斯科西部修建了四条弧形防线。

更重要的是,苏联人将很快等待好消息和“好天气”的帮助。

1941年的第一场雪比以前来得早。

10月6日,莫斯科周边广大地区开始下第一场雪,冬天的脚步越来越近。

10月8日起,又开始下大雨,德军机械化部队陷入泥淖,推进速度非常有限。

德国军队11月抵达莫斯科时,气温已经降到零下20多度。这时,德国士兵还穿着夏季作训服。德军进攻苏联的时候,没有一个最高领导人想过冬天怎么打,因为他们都以为三个月就能征服苏联。

由于缺乏御寒衣物,莫斯科的严冬给德国士兵造成了大量非战斗伤亡。但这还不是最坏的情况。

按照希特勒的想法,在基辅等几次重大战役后,苏联在莫斯科西部缺少主要将领,处于弱势。然而,当德军推进到莫斯科时,他们发现前面有一个精锐师在等着他们。

那么问题来了。苏联人是从哪里得到这支新部队的?

事情得从几周前说起。

10月4日深夜,一阵急促的敲门声惊醒了史达林,龚克宫负责人弗雷西科给他带来了一份来自远东的电报。

斯大林睡眠不好,他讨厌睡觉时被打扰。但他说,如果有远东的消息,随时可以叫醒他。

斯大林拿起电报,仔细看了两遍,然后看着弗雷泽科,喃喃地说:“我们一定会赢。”。

这封电报的内容很简单,但却是无价的:

“1941年9月15日以后,苏联远东地区可以认为是安全的,来自日本的威胁已经排除。日本不可能对苏联发动战争。相反,它将与美国开战。寄件人:拉穆扎。”

拉穆扎是理查德·佐尔格,20世纪最伟大的间谍,也许他们都不是。自苏德战争以来,斯大林一直在等待他的消息。

斯大林之所以如此看重佐尔格,是因为他准确地发现德国将对苏联开战,并多次警告莫斯科。

1940年11月18日,佐尔格第一次向莫斯科发出警报:

希特勒准备对苏联发动战争!

1940年12月30日,佐尔格再次给莫斯科发电报:

80个德国师已在苏联边境地区集结。德国打算沿着哈尔科夫-莫斯科-列宁格勒线推进,企图占领苏联!

1941年3月5日,佐尔格再次发来紧急电报:

德国在东线秘密集结了9个集团军的150个师,准备进攻苏联。

1941年5月30日,佐尔格给莫斯科发了一封加急电报:

德国肯定会在6月下旬进攻苏联。驻扎在日本的所有德国空技术人员都被命令飞回德国。

不幸的是,莫斯科没有回应佐尔格的警告。焦急的佐尔格于6月15日发出了最后一封警告电报:

我再说一遍:由170个师组成的9个德军集团军群将在6月22日不宣战进攻边境。

后来的事实证明,佐尔格的情报极其准确,所以斯大林对他寄予厚望,希望他能查出日本是否会配合德国的行动,进攻苏联。

1941年10月4日,佐尔格向莫斯科发出了他一生中最后一封也是最重要的电报。

18日上午,索奇被捕并被绞死。除了牺牲,还有他的下线和情报来源——日本人苍崎丰臣秀吉。

丰臣秀吉在审判时所说的话,成为日后日本的一句名言:

“我可能背叛了我的国家,但我没有背叛我的民族!”

这句话也适用于佐尔格,因为他也背叛了自己的祖国——德国。但他也可以问心无愧地说:我没有背叛我的民族!

斯大林确信日本人不会进攻西伯利亚,于是秘密从远东调集了30个师支援莫斯科。这30个师装备精良,特别适合冬季作战。有了这支新生力量,苏德在莫斯科地区的军事实力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那些等待德军的只能是失败和撤退。

点击展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