搞笑     

碎片化时代 “学习焦虑”日渐强烈 碎片化时代应该如何学习

2022-01-14 00:42搞笑

传统的学习方法需要更新和迭代

所有善于学习的人都明白一个道理:爬上传统知识金字塔的顶端是非常困难的,真正的学习效率能够体现出来的方式,恰恰是在原始金字塔的中间。

“学习焦虑”越来越强烈

每个人都有“学习焦虑”,但在当今时代尤为深刻和强烈。1.学习不是“谋生”,而是“生存”。在农耕时代,一个农民一个字都不会读,他也能很好地耕种,所以他还是有一口吃的。如今,一个文盲在大城市连车都坐不了,在超市有钱也买不到东西。即使你对信息的感知只是下降,你原有的生活方式也无法维持,因为这个世界变化太快了。比如,为什么很多曾经有钱、有地位、有社会经验的老人都被骗子骗了?就是因为他们不了解新的歪门邪道,新的技术,新的合作方式。我们这一代人活到100岁是很常见的,但是如果身体还活着,头脑还在萎缩,收集信息的能力下降,也许等我们老了就会很惨,被时代的车轮甩得很远。即使你年轻时积累了大量的财富,你也没有能力在极其复杂的环境中捍卫这些财富。这种恐慌才是这个时代真正的知识焦虑。

2.知识本身就是一种具体的利益。也是旅游。人们在旅行中看到和体验到不同的内容,获得不同的价值,这是整个人类消费升级带来的。传统消费主要是为了满足衣食住行的基本需求,但是现在很多消费本身就是为了体验,你没有知识。1000万元买一栋别墅,有的人可以把它变成一个非常温馨、舒适的有文化的居所,而没文化的人没有装修、配窗帘和装修家具的能力,依然会像猪圈一样生活。在体验消费时代,如果没有知识,一切利益都会受损。

3.有人说中国的社会阶层正在固化,贫困家庭的孩子很难进入社会上层。然而,也有人认为马云和马花藤是靠自己的努力完成了阶级跨越。在大家都为跨班焦虑的时候,只有知识才能帮助你完成跨班。这也是各级重视孩子教育的根本原因。

传统的学习方法失败了

以前很容易处理知识焦虑,就是看书看报加学习。只要你勤奋,愿意投资,你的焦虑就能解决。但是今天做不到,因为有些因素正在发生很大的变化。

第一,人的时间是碎片化的。现在我们准备触摸那部手机,刷微信或者看今天的头条。我们有太多的事情要同步运行,单独处理,整个时间越来越短。学习和上学需要全部时间。一本20万字的书要三四天,上一所学校要几年,最短的短训班也要几天。你越来越抽不出时间了。

第二,学习越来越终身化。过去有一个词叫“学业有成”。大学毕业后,基本上是学业有成。留学回来,学完就回国。但是你今天学会了吗?这是行不通的。新知识如浪潮般涌来,世界瞬息万变。你一生都要在其中向前推进,你永远做不到。但是你20多岁就要大学毕业了,整个社会还没有为终身学习提供解决方案和服务。

第三,学习越来越跨界。数百年前,学者们学习天文和地理,因为当时的知识总量很少。工业革命后,知识爆炸,所以我们不得不学习不同的学科。我上中学的时候,把文理分科,然后分的越来越细。每个人都爬上了自己知识的金字塔。你这辈子只需要爬一座塔。今天,所有善于学习的人都明白了一个道理:爬上传统知识金字塔的顶端是非常困难的,而真正的学习效率能够体现的方式,恰恰是在原始金字塔的中间。《财新》杂志总编辑王硕说,知识不能用现在种地人的态度来对待。与其在一块土地上精耕细作,不如以游牧民族的态度对待。水生植物丰富的地方,一辈子都停不下来。王朔还提出了一个“另类28法则”:花20%的时间去了解一个领域80%的知识,然后快速扔掉,快速走向下一个领域。

我们这一代人应该如何学习?

在这个碎片化、终身化、跨界化学习的时代,我们该如何学习?

首先,向人学习更有效率。学习方法有两种:跟书学和跟人学。向别人学习更有效率。知识是一个极其复杂的信息网络,它真实的存在场景在牛人的大脑中,并且是不断迭代的。为什么过去主要是看书?我没办法。在印刷文化时代,如果我们想保存和传递知识,书籍是那个时代最好的学习工具。现在不一样了。我们有机会回归人格作为学习对象。就像现在在网上,你会发现音频节目比看他写的书省时间,效果自然更好。牛人是知识的载体。知识就像买菜一样,经过了购买、洗涤、切割、搭配和整合。不如向他们学习。这不是说学校没用,而是学校培训很重要。在这个时代,学校还有另一个用处——你可以和更多的牛人在一起,这是最好最高效的学习。

第二,碎片化学习是掌握前沿知识的必然途径。不是系统学习不好,而是不现实。每个人的时间都在被暴力割裂。每个人手里都有很多碎片化的时间。我该怎么办?不是为了学习,而是为了玩游戏?我们这一代人必须发展一项技能,那就是利用碎片化时间学习真正的知识。

虽然很多人不同意碎片化学习,但碎片化学习也没那么糟糕。首先,知识的生成是碎片化的,那些聪明的大脑一瞬间只能生成一个想法、一个假设、一个结论、发表一篇论文,这才是真正的知识生成场景。什么时候变得系统化了?经过验证,有人用理论体系总结出来。然而,这是古老的知识。对于终身学习者来说,即使有什么新的假设没有得到验证,也需要及时了解,而且是碎片化的。其次,整个中国文化都是碎片化的知识。鸦片战争前,中国人从来不知道什么是系统知识。《论语》是孔子和弟子之间支离破碎的回答。再次,从学习者的角度来看,碎片化是学习的最终结果。比如你去看书,上了一个学期的课,最终会留下一些支离破碎的印象:几个动人的场景,几个金句,几个精辟的结论,对你都有好处。

知识体系是美好的,但营销界有句名言——消费者不需要钻孔机,只需要墙上的几个洞。富兰克林也说过一句名言:我一生知识积累的源泉是这样的。在搜索信息的一个方面的时候,不小心看到了另一个方面,那就是我的学习。这不是碎片化学习吗?

第三,围绕目标学习。从认知的角度来看,人可以分为两种:第一种人在他的世界里有三个词,叫做立场、感觉和意见;第二种人在他的世界里也有三个词,叫做目标、方法和行动。

  立场、意见和感受,我们可以装一脑子,各种各样的知识和价值观在脑子里是打架的,经常不知道哪个对、哪个错,一会儿觉得这个对,一会儿觉得那个对。因为世界是剧烈分层的,任何一个选择都有无穷的层次。人与人的立场自然不同,意见、感受也千差万别。可是一旦切换到第二种人生,面对目标、方法和行动的时候,一切就被整合起来了。想法这个东西在你的脑子里,很多相反的东西都能并存。比如应不应该对母亲好?当然应该。应不应该对老婆好?当然应该。但是当你妈和你老婆同时掉进河里,你先救谁?在那个具体的选择场景没有出现之前,你到底是怎么想的,自己可能都不知道。所以,围绕目标、行动去思考和学习,是逼着让自己知行合一的唯一方法。

点击展开全文